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905755发布日期:2023-07-27 14:40阅读:46来源:国知局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储能,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储能装置及包括该储能装置的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1、电池作为一种新能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大、循环寿命长、安全性好、绿色环保等诸多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电池的需求量逐渐增大,人们对其各方面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能的要求。

2、相关技术中,电池通常是由电池顶盖、电极组件和壳体组成。实际生产过程是分别制作电池顶盖,电极组件和壳体,然后使用集流件分别焊接电池顶盖的极柱和电极组件的极耳,再将电极组件放入壳体内,再用电池顶盖盖合壳体的开口后焊接密封,以形成电池的基本结构。之后,采用人工注液的方式,通过设置于电池顶盖上的注液孔加注电解液,并在完成之后对注液孔进行焊接密封。

3、而在电池的循环使用过程中,会因各种原因比如电解液的分解、壳体内水分超标等产生气体,造成循环寿命和倍率性能变差。相关技术中,通常在电池顶盖上设置防爆阀,当电池内的气体达到防爆点临界值时,防爆阀被气体冲破,以及时释放壳体内的气体,避免电池发生爆炸。

4、然而,由于电池内部产生气体的压强较大,气体会冲击集流件,使得集流件与电池顶盖贴合而封堵防爆阀所在的泄气通道,造成气体无法及时地泄出。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集流件容易封堵泄气通道,造成气体无法及时泄出的问题。

2、本技术实施例的储能装置,包括壳体、电极组件、端盖组件和集流件。壳体包括具有开口的容纳腔;电极组件容置于所述容纳腔内;端盖组件包括端盖板和防爆阀,所述端盖板连接于所述壳体,且封闭所述开口;所述端盖板具有朝向所述电极组件的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背向设置的第二表面,所述端盖板还设有贯穿所述端盖板的泄气孔,所述防爆阀封闭所述泄气孔;集流件设于所述容纳腔内,且包括端盖连接部以及与所述端盖连接部相连接的极耳连接部,所述端盖连接部与所述端盖板电连接,所述极耳连接部与所述电极组件电连接;其中,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所述极耳连接部在所述第一表面上具有第一投影,所述防爆阀在所述第一表面上具有第二投影,所述第一投影与所述第二投影不重叠。

3、于本技术实施例中,沿壳体的高度方向,极耳连接部在第一表面上具有第一投影,防爆阀在第一表面上具有第二投影,第一投影与第二投影不重叠,如此在壳体的高度方向上,集流件的极耳连接部与防爆阀相错开,当储能装置内部产生的气体冲击集流件时,极耳连接部也不会遮挡防爆阀,使得气体能够冲破防爆阀及时地泄出,避免储能装置发生爆发。

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集流件与所述端盖板之间还设有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

5、定位凸起,设置于所述集流件和所述端盖板的其中一个;

6、定位槽,设置于所述集流件和所述端盖板的另一个,所述定位凸起插入所述定位槽内。

7、于本技术实施例中,集流件与端盖板之间设有定位结构,在组装集流件与端盖板时,定位结构起到了很好的定位作用,防止在组装过程中,集流件与端盖板发生错位,进而出现在壳体的高度方向上,集流件的极耳连接部遮挡了防爆阀,影响气体及时泄出。

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端盖连接部为圆柱型;所述集流件包括至少三个所述极耳连接部,每个所述极耳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端盖连接部的外周面,且自所述端盖连接部沿所述端盖连接部的径向延伸。

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沿着所述端盖连接部的周向,每相邻的两个所述极耳连接部之间形成一夹角,至少三个所述夹角相等。

10、于本技术实施例中,至少三个极耳连接部均与端盖连接部连接,且以端盖连接部为中心向四周呈辐射状延伸,如此至少三个极耳连接部与端盖板抵接,增大了集流件与端盖板之间的受力面,集流件受到气体冲击后,更不容易相对于端盖板发生晃动。

11、此外,本技术实施例的集流件为对称结构,且集流件的几何中心位于端盖连接部的轴线上。那么,当集流件受到气体的冲击后,端盖板受到集流件的作用力的位置分布更均匀,端盖板不会发生局部形变。

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投影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长边,两个所述长边之间具有一宽度;

13、所述第二投影的形状为椭圆,所述椭圆的长轴与所述端盖连接部的径向垂直,且所述椭圆的长轴与所述椭圆相交形成的两个顶点之间的距离为l,其中w小于l。

14、于本技术实施例中,w小于l,因此即便在壳体的高度方向上,集流件的极耳连接部遮挡了防爆阀,防爆阀也不会被全部遮挡,气体能够由防爆阀未被极耳连接部遮挡的部分泄出。

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端盖板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

16、每个所述极耳连接部设有朝向所述端盖板的顶面,至少三个所述顶面共平面设置,且与所述第一表面抵接;

17、所述端盖连接部包括基部和与所述基部相连接的插入部,至少三个所述极耳连接部与所述基部连接,所述插入部凸设于至少三个所述顶面构成的平面,且插入所述连接孔内。

1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集流件还包括至少三个第一加强结构;

19、沿所述端盖连接部的周向,每相邻的两个所述极耳连接部之间均连接有一个所述第一加强结构;

20、其中,在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上,至少三个所述第一加强结构中的一个与所述防爆阀对应,且该第一加强结构在所述第一表面上具有第三投影,所述第三投影与所述第二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21、于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在相邻的两个极耳连接部之间连接有第一加强结构,可提高集流件整体的强度,避免极耳连接部自身以及极耳连接部与端盖连接部之间发生形变。

2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每个所述第一加强结构包括:

23、至少两个第一加强筋,沿所述端盖连接部的径向并排布置;每个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极耳连接部;以及

24、至少一个第二加强筋,沿所述端盖连接部的径向延伸,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加强筋之间设有一个所述第二加强筋。

2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每个所述第一加强筋为弧形,且部分环绕于所述端盖连接部。

2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加强结构具有朝向所述端盖板的第三表面和与所述第三表面背向设置的第四表面;所述第一加强结构还设有贯穿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的排气结构;

27、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端盖板的所述第一表面之间形成一空腔,所述排气结构与所述空腔连通,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加强结构的所述排气结构与所述泄气孔连通。

28、于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加强结构并不与端盖板的第一表面接触,而是在第一加强结构的第三表面与端盖板的第一表面之间形成空腔,并且其中一个第一加强结构的排气结构与泄气孔连通。电池内产生的气体通过排气结构可进入空腔内,空腔能够暂时存储气体,用于降低气体的冲击力。

2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排气结构包括:

30、排气孔,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或所述第二加强筋设有所述排气孔;

31、排气通道,沿所述端盖连接部的径向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加强筋之间设有所述排气通道,以及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加强筋中距离所述端盖连接部最近的所述第一加强筋与相邻的两个所述极耳连接部之间设有所述排气通道。

3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极耳连接部设有朝向所述端盖板的顶面以及与所述顶面背向设置的底面,所述顶面与所述端盖板的第一表面抵接,所述底面与所述电极组件电连接;

33、所述极耳连接部由所述顶面向所述底面的方向凹陷形成一凹槽。

34、于本技术实施例中,由于极耳连接部由顶面向底面的方向凹陷形成一凹槽,使得顶面与底面之间形成减薄区域,焊接能量通过减薄区域更容易实现极耳连接部与电极组件的极耳焊接连接。

3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极耳连接部靠近所述壳体的端部具有一端面,所述端面分别与所述顶面和所述底面连接;

36、所述凹槽贯穿所述端面。

37、于本技术实施例中,凹槽贯穿极耳连接部的端面,如此电池内产生的气体可通过极耳连接部的端面与壳体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进入凹槽内,至少三个极耳连接部的三个凹槽可起到分流气体的作用,避免大量气体无法通过防爆阀排出而出现电池爆炸。

3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端盖板由所述第一表面向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凹陷形成第一下沉槽,所述第一下沉槽具有第一槽底面;

39、所述端盖板由所述第一槽底面向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凹陷形成第二下沉槽,所述第二下沉槽具有第二槽底面;

40、所述泄气孔贯穿所述第二槽底面,所述防爆阀容置于所述第二下沉槽内,且贴合于所述第二槽底面。

41、于本技术实施例中,防爆阀容置于第二下沉槽内,且与第二下沉槽的第二槽底面贴合,使得防爆阀并不会凸出于端盖板的第一表面,不会占用电池的高度方向的体积,有利于提高电池能量密度。

4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端盖组件还包括第二加强结构,所述第二加强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槽底面,且环绕设置于所述第二下沉槽的外周。

43、于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二加强结构,第二加强结构连接于第一槽底面,且环绕设置于第二下沉槽的外周,弥补了端盖板由于设置第一下沉槽和第二下沉槽造成的结构强度降低。

4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加强结构包括:

45、多个加强凸起,凸设于所述第一槽底面,且多个所述加强凸起沿着所述第二下沉槽的外周依次布置;以及

46、连接筋,串接多个所述加强凸起。

4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端盖组件还包括保护片;

48、所述端盖板由所述第二表面向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凹陷形成第三下沉槽,所述第三下沉槽具有第三槽底面,所述泄气孔贯穿所述第三槽底面;

49、所述保护片容置于所述第三下沉槽,且贴合于所述第三槽底面。

50、本技术实施例的用电设备,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为所述用电设备供电。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