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成方法及锂离子电池与流程

文档序号:35992588发布日期:2023-11-16 02:16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化成方法及锂离子电池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具体涉及一种化成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1、锂离子电池因其高能量储存系统、优异的电化学能量转换机制、高工作电压、低自放电特性、重量轻等优异特性,受到学者与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锂离子电池已实现工业量产化,被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车辆和混合动力电动车辆等热门行业。商用锂离子电池负极由传统石墨构成,电池理论比容量很低,仅为370mah/g,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高能量密度电池的需求.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中,硅材料以其高达4200mah/g的理论比容量,而受到极大关注。

2、硅基负极由于其优异的理论容量,被认为是最具前景的下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之一。然而,硅在与锂发生合金化反应时会产生巨大的体积膨胀,这种体积变化将诱发电极内部应力积累,导致活性颗粒粉化,电极结构破坏,容量迅速衰减。同时,硅负极巨大的体积效应还会引起界面的不稳定,造成固态电解质界面(sei)的持续生长,降低库伦效率,进一步加剧性能的衰减。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硅基负极材料锂离子电池的sei膜不稳定,电池循环性能差的问题,提供一种化成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2、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化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电芯注液浸润后进行预充电,得到第一阶段电芯;

5、对第一阶段电芯进行排气处理,得到第二阶段电芯;

6、高荷电状态充放电:使第二阶段电芯的荷电状态保持在90%~100%soc,再进行放电处理至60%~80%soc后静置,再次充电至90%~100%soc,重复高荷电状态充放电操作,得到荷电状态在90%~100%soc的第三阶段电芯;

7、对第三阶段电芯进行放电处理操作。。

8、可选的,所述第一阶段电芯注液浸润时间为24~72h;所述第二阶段电芯静置时间为30~90min。

9、可选的,所述第一阶段电芯充电后荷电量为30%~100%soc。

10、可选的,所述第二阶段电芯重复充放电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11、当所述第一阶段电芯的荷电状态低于90%时,将第一阶段电芯继续充电至90%~100%soc,再进行所述“高荷电状态充放电”操作。

12、可选的,所述高荷电状态充放电操作中,使第二阶段电芯的温度处于20~50℃,压力为100~900kg/cm2。

13、可选的,所述高荷电状态充放电重复充放电操作次数为3~10次。

14、可选的,所述第三阶段电芯放电后荷电量为0~10%soc。

15、可选的,所述第二阶段电芯及所述第三阶段电芯充放电电流为0.05~0.2c;所述第三阶段电芯放电处理压力为100~900kg/cm2,放电处理温度为20~50℃。

16、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采用所述的化成方法制备得到,所述锂离子电池包括有硅基负极。

17、可选的,所述硅基负极包括硅基负极活性层,所述硅基负极活性层包括硅基负极材料,所述硅基负极材料为硅碳复合材料。

18、本发明提供的化成方法,首先对电芯进行第一阶段充电预化处理,使第一阶段电芯维持在一定电量,此时,电芯表面会形成完整但韧性较差的sei膜,采用真空排气排出所述第一阶段电芯预充电产生的气体,从而缓解该气体对电芯循环性能的不良影响;对第二阶段电芯进行充放电处理,放电时由于硅锂合金脱出锂离子,引起电芯体积收缩从而造成sei膜轻微破损,进行充电可以修复放电导致的sei膜破损,对第二阶段电芯进行多次重复的充放电以及静置操作,使电芯较长时间内保持在较高的荷电状态,高荷电状态下电芯自放电也有利于修复破损的sei膜,在高荷电状态下多次重复的充放电以及静置操作可以进一步增加sei膜的致密性和韧性,使得第三阶段电芯在放电后有稳定性较强的sei膜,即通过多次的电芯充放电操作可以形成稳定的sei膜,进而提高化成后电芯的首效和循环性能。



技术特征:

1.一种化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化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阶段电芯注液浸润时间为24~72h;所述第二阶段电芯静置时间为30~90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化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阶段电芯充电后荷电量为30%~100%soc。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化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阶段电芯重复充放电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化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荷电状态充放电操作中,使第二阶段电芯的温度处于20~50℃,压力为100~900kg/cm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化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荷电状态充放电重复充放电操作次数为3~10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化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阶段电芯放电后荷电量为0~10%soc。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化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阶段电芯及所述第三阶段电芯充放电电流为0.05~0.2c;所述第三阶段电芯放电处理压力为100~900kg/cm2,放电处理温度为20~50℃。

9.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化成方法制备得到,所述锂离子电池包括有硅基负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硅基负极包括硅基负极活性层,所述硅基负极活性层包括硅基负极材料,所述硅基负极材料为硅碳复合材料。


技术总结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硅基负极材料锂离子电池的SEI膜不稳定,电池循环性能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化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电芯注液浸润后进行预充电,得到第一阶段电芯;对第一阶段电芯进行排气处理,得到第二阶段电芯;高荷电状态充放电:使第二阶段电芯的荷电状态保持在90%~100%SOC,再进行放电处理至60%~80%SOC后静置,再次充电至90%~100%SOC,重复高荷电状态充放电操作,得到荷电状态在90%~100%SOC的第三阶段电芯;对第三阶段电芯进行放电处理操作。本发明提供的化成方法,使电芯长时间保持较高的荷电状态,利于修复破损的SEI膜,在高荷电状态下多次重复充放电及静置操作可进一步增加SEI膜的致密性和韧性,使第三阶段电芯放电后有较稳定的SEI膜,进而提高化成后电芯的首效和循环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陈德都,梁达,张斌,郭夕峰,刘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固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