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黑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968154发布日期:2023-08-01 12:39阅读:33来源:国知局
全黑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电池组,特别涉及全黑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分布式光伏电站是目前重点建设的项目,随着光伏电池组件的广泛使用,在建设项目过程中,现有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产品的缺点逐渐的暴露出来,主要是电池外观中间有留白以及电池尺寸过大造成的功率密度与转换效率低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分布式光伏电站与建筑的最佳匹配性和最终收益率,对光伏电池组件提出了更加严苛的外观一致性、电性能的优异、长期安全可靠等要求。

2、因此,如何提高电池转换效率,是目前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用光伏电池组件的主要研发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全黑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制备方法,通过设置汇流带,减小电池的尺寸来提高功率密度与转化效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技术缺陷。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全黑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

3、拼接在一起的若干串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串;

4、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串包括拼接在一起的若干个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单元;

5、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单元包括拼接在一起的至少两片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其中,

6、相邻两串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串间焊接有厚度为0.12毫米至0.20毫米的汇流带,所述汇流带用于连接和输出所述相邻两串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串产生的电能。

7、进一步地,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串的首尾部设置有正极栅线和负极栅

8、线,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串的首尾电池背面设置有绝缘层,所述汇流带设置于所述绝缘层上与所述正极栅线和负极栅线隔离以避免发生短路。

9、进一步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串与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串相邻时是首尾相连的。

10、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层的宽度为所述汇流带宽度的1.2倍至1.5倍。

11、进一步地,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组件是全黑外观。

12、进一步地,相邻两个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串间并联设置有旁路二极管。

13、一种全黑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14、将两片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叠焊连接形成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单元,将至少两串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单元叠焊连接构成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串;

15、在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串的首部焊接正极引出焊带,尾部焊接负极引出焊带;

16、在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串背面设置绝缘浆料区域,在所述绝缘浆料区域内印刷绝缘材料以形成绝缘层;

17、将至少两串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串叠焊连接形成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组,焊接时,其中一串电池串的首部与另一串电池串的尾部叠焊连接,其中一串电池串的尾部与另一串电池串的首部叠焊连接;

18、焊接汇流带时,焊带贴合于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将焊带沿背接触太阳能电池表面斜向上拉起一定角度,汇流带放置于绝缘浆料区域与焊带之间进行焊接。

19、进一步地,还包括:

20、通过分段黑色汇流带连接两串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串;

21、所述分段黑色汇流带贴近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串一侧粘贴有黑色有机胶膜或印刷有黑色绝缘材料。

22、进一步地,还包括:

23、通过红外加热方式将电池串的首部与另一串电池串的尾部焊接在一起。

24、进一步地,所述汇流带放置时,焊接斜向上拉起一定角度,角度范围为45度至60度。

25、本发明提供了的全黑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组件具有全黑的外观,高功率高密度的性能,减小电池组件内部的留白,提高电池组件外观的一致性;根据效率公式:效率=功率/总面积可知,本技术方案通过缩短长边尺寸,提高电池组件功率的密度,提升电池组件转换效率和可靠性。

2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有,在全黑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组件背面汇流区域印刷绝缘浆料,避免汇流带与背接触电池栅线接触发生短路,有效隔离背接触太阳电池的正负极。采用超薄汇流带作为两个背接触太阳电池串联连接导通带,并将其布置在印刷有绝缘浆料的背接触电池背面,采用超薄分段焊带或贴黑色有机胶膜的方式实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组件全黑组件外观。精准定位绝缘浆料区域,精准定位超薄汇流带的位置,焊接时将汇流区域内的焊带斜角度向上45度至60度拉起、超薄汇流带与焊带的欧姆接触以实现红外低温焊接,避免损坏绝缘浆料层以降低封装碎片率。

27、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技术特征:

1.一种全黑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串的首尾部设置有正极栅线和负极栅线,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串的首尾电池背面设置有绝缘层,所述汇流带设置于所述绝缘层上与所述正极栅线和负极栅线隔离以避免发生短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串与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串相邻时是首尾相连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的宽度为所述汇流带宽度的1.2倍至1.5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组件是全黑外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串间并联设置有旁路二极管。

7.一种全黑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带放置时,焊接斜向上拉起一定角度,角度范围为45度至60度。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出全黑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制备方法,包括:拼接在一起的若干串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串;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串包括拼接在一起的若干串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单元;所述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单元包括拼接在一起的至少两片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其中,相邻两串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串间焊接有厚度为0.12毫米至0.20毫米的汇流带,所述汇流带用于连接和输出所述相邻两串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串产生的电能。本发明提供了的全黑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组件具有全黑的外观,高功率高密度,同时通过减少电池组件内部的留白、缩短长边尺寸提高电池组件的功率密度,提升电池组件转换效率和采用超薄分段汇流带来提升电池组件外观的一致性,实现全黑外观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杨振英,赵邦桂,王琪,郭强强,杨增英,魏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