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29601发布日期:2023-12-29 21:24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动车电池,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1、新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所有其它能源汽车,目前,主要还是采用蓄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源,而蓄电池一旦出现损坏,会影响整个车体的正常工作。

2、如中国专利公告号cn109466519b公开了一种电动车电池的稳定组件,包括车载底板、电池外箱、侧栓、底栓、电池模组、横架、透孔、内垫、主架、主固定栓、主斜架、主栓滑槽、副架、副固定栓、副斜架和副拴滑槽,所述车载底板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电池外箱,所述电池外箱的内腔左右侧壁设置有侧栓,所述电池外箱的内腔底部设置有底栓。

3、该专利虽然通过底栓和侧栓提升了电池组的稳定效果,但在实际车辆行驶中,遇到颠簸时,电池模组与横架还是会产生倾斜作用力,使得侧栓与主斜架发生摩擦,将对主斜架造成磨损,主斜架使用寿命低,长时间使用将会导致主斜架失去固定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固定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侧栓与主斜架发生摩擦对主斜架造成磨损,主斜架使用寿命低的技术问题。

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固定装置,包括底板,底板呈长方体形,底板固定在车身底盘上;底板背离车身底盘的侧面上固定有若干电池箱,电池箱呈长方体形,电池箱顶部敞口;每个电池箱内均固定有稳定组件;

3、稳定组件包括两个侧杆、四个连接杆及四个稳定槽;每个电池箱内均安装有两个相互平行的侧杆,每个侧杆远离电池箱底壁的一端均固定有两个连接杆,连接杆截面呈弧形,两个连接杆与侧杆侧面呈“y”形;每个连接杆上均开设一个稳定槽;

4、每个电池箱内均固定有与稳定组件相配合的电池组;每个电池箱内还固定有与电池组相配合的限位组件。

5、作为改良,每个所述稳定槽内顶部的带有第一形变部,第一形变部为弹性材料。

6、作为改良,每个所述稳定槽内垂直于稳定槽顶部侧壁带有第二形变部,第二形变部为弹性材料,第一形变部内部中空且中空处固定有第一气囊,第二形变部内部中空且中空处固定有第二气囊,第一气囊分别与两个第二气囊连通。

7、作为改良,每个所述的电池箱内腔底部左右侧壁上均固定有两个第一稳定块,四个第一稳定块在同一水平面;每个连接杆均通过稳定槽与对应的第一稳定块相配合。

8、作为改良,所述的稳定组件还包括底杆,底杆截面呈长方形;底杆背离电池箱底壁的侧面与两个侧杆一端固定连接,每个侧杆的另一端均与两个连接杆固定连接。

9、作为改良,所述的稳定组件还包括若干稳定孔,稳定孔开设在底杆底部,每个电池箱内腔底部固定有若干第二稳定块,若干第二稳定块与若干稳定孔一一对应。

10、作为改良,所述的稳定组件还包括若干弹性垫,每个稳定孔内均固定有一个弹性垫。

11、作为改良,所述的稳定组件还包括若干螺纹栓,每个侧杆上均开设螺纹孔且螺纹孔内连接有螺纹栓,螺纹栓与螺纹孔配合连接;电池组通过若干螺纹栓与稳定组件固定连接。

12、作为改良,所述的限位组件包括两个限制块、两个固定杆、限制板及两个螺母;两个限制块固定在电池箱底壁上且相对于电池组前后对称,一个限制块位于电池组前端,另一个限制块位于电池组后端;每个固定杆一端均与同侧的限制块可拆卸连接,两个固定杆另一端固定有同一限制板,限制板两端前后对称开设供两个固定杆穿过的通孔;每个固定杆远离限制块的一端均开设螺纹且螺纹连接有螺母,每个螺母与对应的固定杆螺纹连接,两个螺母与限制板配合对电池组进行限位。

13、作为改良,每个所述的限制块上均开设限制孔,每个固定杆与对应限制块相配合的一端呈弯钩状。

14、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5、其一,通过在每个侧杆一端均设置两个连接杆,电池箱左右侧壁上均固定有两个第一稳定块,每个第一稳定块与对应的连接杆配合,两个连接杆与相连接的侧杆侧面呈“y”形,通过两个第一稳定块的配合,当遇到颠簸情况时候,可以对水平方向侧倾力进行限制,使得第一稳定块与连接杆更加稳定,降低第一稳定块与连接杆之间发生晃动继而产生摩擦的风险,提升了连接杆的使用寿命;此外,通过设置限位组件,限制板对电池组顶部进行限制,防止电池组抖动,使得电池组固定更加牢固,避免电池组抖动与螺纹栓摩擦受损。

16、其二,通过将每个稳定槽内顶部设置带有第一形变部,第一形变部为弹性材料;使得第一形变部对第一稳定块充分贴合,继而第一稳定块稳定在第一形变部被挤压形成的凹陷区内,使得第一稳定块在稳定槽内更加稳定,进一步降低了第一稳定块与连接杆之间发生晃动继而产生摩擦的风险,提升了连接杆的使用寿命。

17、其三,通过将每个稳定槽内垂直于稳定槽顶部侧壁带有第二形变部,第二形变部为弹性材料,第一形变部内部中空且中空处固定有第一气囊,第二形变部内部中空且中空处固定有第二气囊,第一气囊分别与两个第二气囊连通;第一形变部与第二形变部将第一稳定块对应连接杆空隙部分进行贴合填充,使得第一稳定块在稳定槽内更加稳定,进一步降低了第一稳定块与连接杆之间发生晃动继而产生摩擦的风险,提升了连接杆的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固定装置,包括底板(100),底板(100)呈长方体形,底板(100)固定在车身底盘上;其特征在于,底板(100)背离车身底盘的侧面上固定有若干电池箱(200),电池箱(200)呈长方体形,电池箱(200)顶部敞口;每个电池箱(200)内均固定有稳定组件(30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稳定槽(331)内顶部带有第一形变部(600),第一形变部(600)为弹性材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稳定槽(331)内垂直于稳定槽(331)顶部侧壁带有第二形变部(700),第二形变部(700)为弹性材料,第一形变部(600)内部中空且中空处固定有第一气囊(610),第二形变部(700)内部中空且中空处固定有第二气囊(710),第一气囊(610)分别与两个第二气囊(710)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的电池箱(200)内腔底部左右侧壁上均固定有两个第一稳定块(210),四个第一稳定块(210)在同一水平面;每个连接杆(330)均通过稳定槽(331)与对应的第一稳定块(210)相配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稳定组件(300)还包括底杆(310),底杆(310)截面呈长方形;底杆(310)背离电池箱(200)底壁的侧面与两个侧杆(320)一端固定连接,每个侧杆(320)的另一端均与两个连接杆(330)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稳定组件(300)还包括若干稳定孔(311),稳定孔(311)开设在底杆(310)底部,每个电池箱(200)内腔底部固定有若干第二稳定块(220),若干第二稳定块(220)与若干稳定孔(311)一一对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稳定组件(300)还包括若干弹性垫(312),每个稳定孔(311)内均固定有一个弹性垫(312)。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稳定组件(300)还包括若干螺纹栓(321),每个侧杆(320)上均开设螺纹孔且螺纹孔内连接有螺纹栓(321),螺纹栓(321)与螺纹孔配合连接;电池组(400)通过若干螺纹栓(321)与稳定组件(300)固定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组件(500)包括两个限制块(510)、两个固定杆(520)、限制板(530)及两个螺母(540);两个限制块(510)固定在电池箱(200)底壁上且相对于电池组(400)前后对称,一个限制块(510)位于电池组(400)前端,另一个限制块(510)位于电池组(400)后端;每个固定杆(520)一端均与同侧的限制块(510)可拆卸连接,两个固定杆(520)另一端固定有同一限制板(530),限制板(530)两端前后对称开设供两个固定杆(520)穿过的通孔;每个固定杆(520)远离限制块(510)的一端均开设螺纹且螺纹连接有螺母(540),每个螺母(540)与对应的固定杆(520)螺纹连接,两个螺母(540)与限制板(530)配合对电池组(400)进行限位。

10.如权利要9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的限制块(510)上均开设限制孔,每个固定杆(520)与对应限制块(510)相配合的一端呈弯钩状。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组固定装置,涉及电动车电池技术领域,包括底板,底板上固定有若干电池箱,电池箱顶部敞口;每个电池箱内均固定有稳定组件;稳定组件包括两个侧杆、四个连接杆及四个稳定槽;每个电池箱内均安装有两个相互平行的侧杆,每个侧杆远离电池箱底壁的一端均固定有两个连接杆,两个连接杆与侧杆侧面呈“Y”形;每个连接杆上均开设一个稳定槽;每个电池箱内均固定有与稳定组件相配合的电池组;每个电池箱内还固定有与电池组相配合的限位组件。使得第一稳定块与连接杆更加稳定,降低第一稳定块与连接杆之间发生晃动继而产生摩擦的风险,提升了连接杆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刘珍珍,冯永强,陈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金致新能源车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