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内部导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66593发布日期:2023-12-06 11:49阅读:43来源:国知局
电池内部导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池领域,确切地说是指一种电池内部导热结构。


背景技术:

1、按照当前的电池结构,无论是已经普及的三元锂电池与磷酸铁锂锂电池等,还是即将登场的钠离子电池,或是未来的固态电池等,都有两个问题未解决好,一是散热,二是电池内部温度测量。当前主流电池的散热是将液冷板紧贴电池的侧面或正面来实现的,这样的热交换效率偏低,而且电池内部热量很难散去,不利于预防热失控,也不能保证电池内部温度的一致性。而关于温度测量,目前的测量方式是将温度传感器与电池的正负极柱或者电池表面贴合,这样采集的温度数据很难反应电池内部的温度,不利于提前发现热失控,对于电池温度控制也是不利的,毕竟电池管理系统要控制的是电池内部温度。虽然极柱温度和表面温度与内部温度在正常状态时可能有对应的计算关系,但由于延迟现象的存在,对判断热失控极为不利,可以说无法提前预知“热失控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导热散热效果更好的电池内部导热结构。

2、这种电池内部导热结构,包括电芯,电芯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及中间设有的隔膜,其中正极极片向上延伸形成正极极耳,负极极片向下延伸形成负极极耳,所述正极极耳、负极极耳分别压紧焊接相连成片,其中,还包括导热层,所述导热层设于电芯之间。

3、优选地,导热层为一体结构并且其一端与正极极耳或负极极耳相连成片。

4、优选地,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导热层开有空窗,所述温度传感器嵌接于空窗中。

5、优选地,导热层为两个部件,并且分别与正极极耳、负极极耳相连成片,两个导热层互不电连接。

6、优选地,两个导热层之间连接有温度传感器。

7、优选地,温度传感器为薄膜型温度传感器,所述薄膜型温度传感器的厚度与导热层厚度相当。

8、优选地,导热层为铝片或铜片。

9、优选地,电芯是全极耳方形叠片电芯或全极耳方形卷绕电芯。

10、本发明提供的电池内部导热结构通过对更小单元的电芯或电芯组合进行热传导,通过与极耳连接加速热传递,另外,附加的薄膜型温度传感器可以有效地监测各个监测单元的实时温度,有效地对整个电池的发热情况做到实时掌握并利于快速采取最佳的处置措施,防止电池过热引发的一系列后果。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内部导热结构,包括电芯,所述电芯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及中间设有的隔膜,其中正极极片向上延伸形成正极极耳,负极极片向下延伸形成负极极耳,所述正极极耳、负极极耳分别压紧焊接相连成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热层,所述导热层设于电芯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内部导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层为一体结构并且其一端与正极极耳或负极极耳相连成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内部导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导热层开有空窗,所述温度传感器嵌接于空窗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内部导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层为两个部件,并且分别与正极极耳、负极极耳相连成片,两个导热层互不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内部导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导热层之间连接有温度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电池内部导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为薄膜型温度传感器,所述薄膜型温度传感器的厚度与导热层厚度相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内部导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层为铝片或铜片。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电池内部导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是全极耳方形叠片电芯或全极耳方形卷绕电芯。


技术总结
电池内部导热结构,包括电芯,电芯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及中间设有的隔膜,其中正极极片向上延伸形成正极极耳,负极极片向下延伸形成负极极耳,所述正极极耳、负极极耳分别压紧焊接相连成片,其中,还包括导热层,所述导热层包覆于电芯之间。本发明提供的这种结构通过对更小单元的电芯或电芯组合进行热传导,通过与极耳连接加速热传递,另外,附加的薄膜型温度传感器可以有效地监测各个监测单元的实时温度,有效地对整个电池的发热情况做到实时掌握并利于快速采取最佳的处置措施,防止电池过热引发的一系列后果。

技术研发人员:易如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康温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