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轻型高压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14746发布日期:2024-01-16 12:12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汽车轻型高压电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缆设计,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轻型高压电缆。


背景技术:

1、充电电缆主要用以传输电能,主要由下列部分组成的集合体;一根或多根绝缘线芯,以及它们各自可能具有的包覆层,总保护层及外护层,电缆亦可有附加的没有绝缘的导体。

2、目前,公开号为cn218038616u,公开日为2022年12月13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智能煤流均衡系统用信号传输电缆,包括由一根信号线和一根电源线同心式绞合的缆芯,信号线和电源线均包括导体和挤包在导体上的高密度pe绝缘层,导体由七根无氧铜丝导体束绞而成;在所述缆芯外缠绕pe聚酯带隔离层,在pe聚酯带隔离层外设置铜丝编织屏蔽层,在铜丝编织屏蔽层外挤包兰色阻燃聚氯乙烯护套,在兰色阻燃聚氯乙烯护套与pe聚酯带隔离层之间设置尼龙撕裂线。

3、其中电缆的外层主要为聚氯乙烯护套,在现有技术中的高压电缆设计中,为了实现电缆更大的载流量,故而电缆设计往往比较粗大,此时电缆外层的聚氯乙烯护套也相应做的比较粗大,最终就会导致整根充电电缆的重量比较大,在体力不足的人拖动电缆从而使用电缆时就会感到十分的吃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轻型高压电缆,有利于比较便捷的拖动电缆本体。

2、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轻型高压电缆,包括电缆本体,所述电缆本体由内而外依次包括导体、绝缘层、填充层、第一包带层和聚氯乙烯护套,所述第一包带层与聚氯乙烯护套之间还设置有tpr橡胶层。

3、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tpr橡胶层与聚氯乙烯护套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包带层。

4、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设置在电缆本体上且用于拖动电缆本体的辅助拖动组件,所述辅助拖动组件包括箱体、转动连接在箱体下侧的连接轴、设置在连接轴两端且分别位于箱体两侧的滚轮、设置在箱体下侧且位于远离连接轴一侧的万向轮、设置在箱体上侧且沿竖直向上方向延伸的架高杆、转动连接在架高杆上端的从动轮、设置在箱体上侧的驱动电机、设置在驱动电机输出轴上的主动轴、设置在主动轴上的主动轮、设置在从动轮和主动轮之间的升降链条、供电缆本体穿过且通过升降链条驱动进行上下升降的导向环、设置在箱体内且用于通过驱动电机带动连接轴转动的联动件。

5、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联动件包括设置在主动轴上的第一联动轮、设置在连接轴上的第二联动轮、设置在第一联动轮和第二联动轮之间的联动皮带。

6、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轴上且位于第二联动轮的两侧均设置有定位卡环,所述连接轴上设置有用于断开或者连接第二联动轮与连接轴的传动关系的启闭件,所述启闭件包括设置在第二联动轮上且套设在连接轴上的外齿轮套、套设在连接轴上的滑移套、开设在滑移套一端处且供外齿轮套嵌入的内齿槽、多个开设在滑移套远离内齿槽一端处且沿着滑移套周侧均匀间隔分布的滑槽、一体设置在连接轴外壁上且嵌入在滑槽内的滑轨、套设在连接轴上且用于驱动滑移套朝向靠近第二联动轮一侧移动的复位弹簧、设置在滑移套周侧的推力环、截面呈直角三角形且截面斜边用于抵触在推力环上的推力端、设置在推力端上且穿出至箱体外的连杆、设置在连杆端部且位于箱体外侧的压板、套设在连杆上且一端与压板连接另一端与箱体外壁连接的连接弹簧。

7、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箱体上且位于升降链条的一侧设置有沿竖直向上方向延伸的立柱,所述立柱的上下两端分别靠近从动轮中心轴和主动轮中心轴的位置处,所述导向环的一侧设置有套设在立柱上的滑套,所述滑套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卡板,所述升降链条上设置有多个沿着升降链条的方向均匀间隔分布且用于抵触在卡板上的推板,所述滑套下端的卡板上设置有套设在立柱上的第一弹簧,所述滑套上端的卡板上设置有套设在立柱上的第二弹簧,所述立柱上端设置有供第二弹簧抵触的定位盘。

8、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环下侧内转动连接有供电缆本体抵触的滑轮。

9、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箱体的一侧设置有扶手,所述扶手上设置有用于约束电缆本体端部的约束组件。

10、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约束组件包括设置在扶手上侧的安装柱,所述安装柱的上端设置有供电缆本体嵌入且呈c字形的弹性卡扣。

11、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扶手上设置有用于控制驱动电机启停的控制开关。

12、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1.利用包带层与聚氯乙烯护套之间设置的tpr橡胶层,由于tpr橡胶材料是以热塑性丁苯橡胶为基础原材料,添加树脂、填料、增塑油剂以及其他功能助剂共混改性材料,相比于聚氯乙烯材料而言,tpr橡胶材料更加柔软、轻质,故而相比于电缆本体的外层完全采用聚氯乙烯而言,夹带有tpr橡胶层的电缆本体可以实现轻量化,最终即可有利于比较便捷的拖动电缆本体;

14、2.由于tpr橡胶材料相比于聚氯乙烯材料而言,tpr橡胶材料的结构强度不佳,此时利用tpr橡胶层与聚氯乙烯护套之间还设置的第二包带层,通过第二包带层即可对内侧的tpr橡胶层进行较好的保护,补充电缆本体因为减厚的聚氯乙烯护套而失去的一部分结构强度;

15、3.当汽车车主需要朝向远离充电桩一侧拖动电缆本体时,利用电缆本体穿过导向环,通过导向环对电缆本体进行支撑,其中启动驱动电机后,驱动电机即可带动主动轴上的主动轮转动,主动轮和从动轮的配合即可带动升降链条开始向下传动,此时升降链条即可带动位于升降链条顶部的导向环向下移动,被架高的电缆本体即可向下移动;同时利用设置在箱体内的联动件,在驱动电机带动升降链条向下传动的同时,驱动电机同时带动连接轴转动,连接轴转动后即可带动滚轮转动,箱体在滚轮的带动下即可朝向远离充电桩一侧移动,其中车主利用箱体下侧的万向轮即可方便操控箱体移动的方向;

16、此时电缆本体在向下降低的同时也朝向远离充电桩一侧移动,最终即可实现车主便捷的拖动电缆本体;

17、而当电缆本体使用完毕且需要收纳电缆本体时,驱动电机带动主动轴和连接轴反向转动,此时升降链条即可带动电缆本体上升,同时滚轮反向转动后即可带动箱体朝向靠近充电桩一侧移动,最终箱体停留在充电桩附件而电缆本体则是被架高在升降链条上端,从而完成电缆本体的收纳;

18、4.主动轴转动后即可带动第一联动轮转动,第一联动轮利用第二联动轮和联动皮带即可带动连接轴转动,从而实现驱动电机在带动主动轴转动的同时也带动连接轴转动;

19、5.当汽车的充电位置距离充电桩比较近从而导致箱体移动完毕但电缆本体没有完全降落下来时,或者当汽车的充电位置距离充电桩比较近从而导致箱体移动完毕但电缆本体没有完全上升至升降链条顶端时,车主按压箱体外侧的压板,使得推力端朝向靠近滑移套一侧移动,此时推力端通过截面斜边抵触在推力环上即可带动滑移套朝向远离第二联动轮一侧滑移,从而使得滑移套上的内齿槽与第二联动轮上的外齿轮套分离,最终即可断开第二联动轮与连接轴之间的传动关系;此时驱动电机通过主动轴和升降链条继续带动电缆本体下降或者上升,而连接轴上的滚轮即可保持不动;最终即可方便在箱体不移动的同时继续带动电缆本体下降或者上升;

20、而当松开压板后,在连接弹簧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推力端即可朝向远离滑移套一侧移动,此时复位弹簧的弹性恢复力即可带动滑移套朝向靠近第二联动轮一侧滑移,从而使得滑移套上的内齿槽与第二联动轮上的外齿轮套再次接合,此时第二联动轮转动后即可通过外齿轮套和内齿槽带动滑移套转动,而滑移套转动后即可通过滑槽和滑轨带动连接轴转动,最终第二联动轮与连接轴的传动关系即可继续保持连接状态;

21、6.当汽车的充电位置距离充电桩比较远从而导致电缆本体已经完全降落下来但箱体还没有移动至充电位置时,或者当汽车的充电位置距离充电桩比较远从而导致电缆本体已经完全上升至升降链条顶端但箱体还没有移动至充电桩附件时,利用导向环一侧的滑套套设在立柱上,升降链条向下传动时,利用电缆本体自身的重力和升降链条通过推板抵触在滑套的卡板上,电缆本体即可稳定的向下移动,直至滑套下端的第一弹簧抵触在箱体上表面后,电缆本体处于完全降落状态,此时随着升降链条继续传动,推板继续带动滑套下移且第一弹簧被压缩,同时推板在主动轮位置绕着主动轮中心轴线发生转动后即可脱离滑套,此时即可便于升降链条继续传动,从而使得驱动电机可以继续带动滚轮转动后带动箱体移动;

22、同理,升降链条向上传动时,升降链条通过推板支撑在滑套的卡板上,推板即可带动电缆本体稳定的向上移动,直至滑套上端的第二弹簧抵触在定位盘上后,电缆本体上升至升降链条的顶端位置,此时随着升降链条继续传动,推板继续带动滑套上移且第二弹簧被压缩,同时推板在从动轮位置绕着从动轮中心轴线发生转动后即可脱离滑套,此时即可便于升降链条继续传动,从而使得驱动电机可以继续带动滚轮转动后带动箱体移动;

23、7.导向环利用滑轮供电缆本体抵触,从而有利于电缆本体在导向环内的流畅移动;

24、8.车主利用箱体一侧的扶手即可方便控制箱体移动方向,同时利用约束组件对电缆本体端部进行约束,避免电缆本体端部的充电枪过高后车主无法拿取;

25、9.电缆本体嵌入在弹性卡扣内后即可通过弹性卡扣对电缆本体进行约束限位;

26、10.操作人员在手握扶手时,可以通过扶手上的控制开关控制驱动电机的启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