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33955发布日期:2024-01-06 23:21阅读:30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组件,属于连接器。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的连接器组件通常包括插座连接器以及与所述插座连接器相对接的插头连接器。其中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壳体、舌板以及线缆,其中所述舌板的至少一个表面上设有若干导电片。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对接面,所述舌板通常延伸凸出所述对接面。所述壳体包括围绕在所述舌板周围的若干壁部。通过设置所述若干壁部能够对所述舌板提供较好的屏蔽,同时也能够更好的保护所述舌板;然而,这种设计会导致所述插头连接器的尺寸较大,不利于实现其小型化。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利于实现小型化的连接器组件。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接器组件,其包括插座连接器组件以及插头连接器;

3、所述插座连接器组件包括:

4、插座连接器,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安装于所述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插接面以及贯穿所述插接面的插接槽;以及

5、金属遮蔽壳体,所述金属遮蔽壳体至少部分遮蔽所述插座连接器,所述金属遮蔽壳体包括与所述插接槽相连通的第一插接空间;

6、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

7、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对接面;以及

8、舌板,所述舌板上设有若干导电片;

9、其中,所述壳体包括沿所述插头连接器的对接方向延伸的延伸板,所述舌板以及所述延伸板均沿所述对接方向延伸凸出所述对接面,所述插头连接器仅在所述舌板的一侧设有所述延伸板,所述延伸板沿所述对接方向延伸凸出所述舌板。

10、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延伸板沿所述对接方向凸出所述对接面的长度为l1,所述舌板沿所述对接方向凸出所述对接面的长度为l2,其中l1≥2×l2。

11、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延伸板沿所述对接方向设有位于所述延伸板的末端的导引部,所述导引部的上表面和/或所述导引部的下表面为导引斜面。

12、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以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基部以及自所述第一基部延伸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基部以及自所述第二基部延伸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基部与所述第二基部相对应,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相对应,所述延伸板自所述第一延伸部延伸而成。

13、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延伸部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二延伸部包括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沿所述插头连接器的厚度方向相背设置;

14、所述插头连接器的两侧还分别包括沿所述对接方向延伸且贯穿所述对接面的开槽;

15、所述开槽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一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距离。

16、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延伸板包括上表面以及与所述延伸板的上表面相背的下表面;

17、所述舌板的上表面与所述延伸板的下表面沿所述厚度方向上的距离大于所述舌板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第二表面沿所述厚度方向上的距离。

18、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延伸板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第一表面共面;

19、所述壳体包括向下暴露于所述开槽中的槽顶面,所述槽顶面沿所述厚度方向上低于所述延伸板的下表面;

20、所述壳体还包括连接所述延伸板的下表面与所述槽顶面过渡斜面。

21、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延伸部包括沿所述厚度方向凸出且位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两侧的凸条,所述凸条沿所述对接方向延伸,所述开槽设于所述凸条上。

22、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凸条包括第一前端面,所述第二延伸部包括第二前端面,所述第一前端面以及所述第二前端面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相互对齐以共同形成所述对接面。

23、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凸条的前端包括卡持部,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前端包括卡槽;所述卡持部固定于所述卡槽中,以防止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相互脱离。

24、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金属遮蔽壳体包括沿所述对接方向位于所述第一插接空间的后端的第一开口,所述插座连接器自所述第一开口被收容于所述金属遮蔽壳体中;

25、所述述插头连接器包括开槽,所述延伸板沿所述对接方向延伸凸出所述开槽;

26、所述金属遮蔽壳体包括第一壁部、与所述第一壁部相对的第二壁部、与所述第一壁部相连的第三壁部以及与所述第三壁部相对的第四壁部,所述第一壁部、所述第二壁部、所述第三壁部以及所述第四壁部围成第一框体,所述第一插接空间沿与所述对接方向相反的方向贯穿所述第一框体,所述第三壁部和/或所述第四壁部设有凸伸入所述第一插接空间中的第一导向凸起以及凸伸入所述第一开口中的第二导向凸起;

27、当所述插头连接器初期插入所述插座连接器组件中时,所述第一导向凸起配置成导引所述插头连接器的所述延伸板;

28、当所述插头连接器完全插入所述插座连接器组件中时,所述第一导向凸起配置成插入所述插头连接器的所述开槽中,所述第二导向凸起配置成支撑所述插头连接器的所述延伸板。

29、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所述壳体包括沿所述插头连接器的对接方向延伸的延伸板,所述舌板以及所述延伸板均沿所述对接方向延伸凸出所述对接面,所述插头连接器仅在所述舌板的一侧设有所述延伸板,所述延伸板沿所述对接方向延伸凸出所述舌板。如此设置,一方面有利于实现所述插头连接器的小型化;另一方面,通过设置所述延伸板也有利于提高插入所述插座连接器组件时的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一种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座连接器组件(200)以及插头连接器(10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板(113)沿所述对接方向(m)凸出所述对接面(10)的长度为l1,所述舌板(22)沿所述对接方向(m)凸出所述对接面(10)的长度为l2,其中l1≥2×l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板(113)沿所述对接方向(m)设有位于所述延伸板(113)的末端的导引部(1131),所述导引部(1131)的上表面(1131a)和/或所述导引部(1131)的下表面(1131b)为导引斜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第一壳体(11)以及第二壳体(12),所述第一壳体(11)包括第一基部(111)以及自所述第一基部(111)延伸的第一延伸部(112),所述第二壳体(12)包括第二基部(121)以及自所述第二基部(121)延伸的第二延伸部(122),所述第一基部(111)与所述第二基部(121)相对应,所述第一延伸部(112)与所述第二延伸部(122)相对应,所述延伸板(113)自所述第一延伸部(112)延伸而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112)包括第一表面(1121),所述第二延伸部(122)包括第二表面(1221),所述第一表面(1121)与所述第二表面(1221)沿所述插头连接器(100)的厚度方向(t-t)相背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板(113)包括上表面(1132)以及与所述延伸板(113)的上表面(1132)相背的下表面(1133);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板(113)的上表面(1132)与所述第一延伸部(112)的第一表面(1121)共面;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112)包括沿所述厚度方向(t-t)凸出且位于所述第一延伸部(112)的两侧的凸条(114),所述凸条(114)沿所述对接方向(m)延伸,所述开槽(13)设于所述凸条(114)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条(114)包括第一前端面(1140),所述第二延伸部(122)包括第二前端面(1220),所述第一前端面(1140)以及所述第二前端面(1220)在所述厚度方向(t-t)上相互对齐以共同形成所述对接面(10)。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条(114)的前端包括卡持部(1141),所述第二延伸部(122)的前端包括卡槽(1222);所述卡持部(1141)固定于所述卡槽(1222)中,以防止所述第一壳体(11)与所述第二壳体(12)在所述厚度方向(t-t)上相互脱离。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遮蔽壳体(202)包括沿所述对接方向(m)位于所述第一插接空间(800a)的后端的第一开口(801),所述插座连接器(201)自所述第一开口(801)被收容于所述金属遮蔽壳体(202)中;


技术总结
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插座连接器组件以及插头连接器。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壳体、舌板以及线缆。所述壳体包括对接面。所述舌板上设有若干导电片。所述壳体包括沿所述插头连接器的对接方向延伸的延伸板,所述舌板以及所述延伸板均沿所述对接方向延伸凸出所述对接面,所述插头连接器仅在所述舌板的一侧设有所述延伸板,所述延伸板沿所述对接方向延伸凸出所述舌板。如此设置,有利于实现所述插头连接器的小型化。

技术研发人员:李铁生,郭荣哲,陈宏基,曾照龙,易四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