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汇流片及圆柱电池、制备汇流片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446943发布日期:2023-12-21 13:44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体式汇流片及圆柱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圆柱电池领域,具体涉及汇流片领域。


背景技术:

1、大圆柱电池具有产品标准化、结构均衡性的天然特性。但目前的圆柱电池内的汇流片与极柱或壳体的焊接区域强度较小,存在连接时易脱落的问题,这将严重影响电池的安全性。此外,大多数汇流片因结构复杂,尺寸较大,使电池的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一体式汇流片,能够显著提升电池的安全性。

2、为实现上述目的的一体式汇流片设置在电池的顶盖和极耳之间,包括汇流底片和折弯片,汇流底片设置在所述极耳上方,用于与极耳电连接;折弯片与所述汇流底片的外周边一体连接,所述折弯片设置成依次折弯后分别形成第一折弯区和第二折弯区,所述第一折弯区沿朝向径向内侧,所述第二折弯区朝向径向外侧;其中,所述折弯片的尾端相对于所述第二折弯区形成下沉面,所述下沉面和所述第二折弯区的连接处形成下降支撑筋面,所述下沉面用于与所述电池顶盖电连接。

3、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折弯区的折弯位置位于所述极耳的周向边上方,至少部分所述下沉面设置在所述第一折弯区上方。

4、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折弯区限定出折弯空腔,所述折弯空腔的高度优选大于等于0.5mm。

5、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折弯片与所述汇流底片连接处的两侧设有折弯缺口,作为折弯削弱区。

6、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汇流底片与所述折弯片连接处的外周边位于所述汇流底片不与所述折弯片连接的区域的外周边的径向内侧。

7、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下沉面与所述第一折弯区交错设置。

8、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顶盖包括下沉凹槽,用于与所述下沉面和所述下降支撑筋面电连接。

9、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圆柱电池,包括外壳、芯包、极耳、顶盖,还包括上述一体式汇流片,所述一体式汇流片用于实现所述极耳和所述顶盖间的电传导。

10、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汇流片的方法,用于制备上述一体式汇流片,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汇流底片的外周边对齐极耳的外周边;s2.使折弯片朝向径向内侧进行第一次折叠,使第一折弯区的折弯位置位于所述极耳的外周边的上方;s3.继续朝向径向外侧预折叠所述折弯片,冲压折弯片的尾端,形成下沉面和下降支撑筋面,且使下沉面与电池的外壳不接触;s4.以下降支撑筋面为端部,下压折弯片的预折叠部分,使该部分形成第二折弯区。

11、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顶盖包括与所述下沉面贴合的下沉凹槽,在步骤s3中,通过所述下沉凹槽定位冲压折弯片的尾端后所形成的下沉面的位置。

12、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在步骤s4中,先确定第二折弯区所限定出的折弯空腔的高度,再下压折弯片的预折叠部分,使该部分形成第二折弯区。



技术特征:

1.一体式汇流片,设置在电池的顶盖和极耳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汇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区的折弯位置位于所述极耳的周向边上方,至少部分所述下沉面设置在所述第一折弯区上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汇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弯区限定出折弯空腔,所述折弯空腔的高度优选大于等于0.5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汇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片与所述汇流底片连接处的两侧设有折弯缺口,作为折弯削弱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汇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底片与所述折弯片连接处的外周边位于所述汇流底片不与所述折弯片连接的区域的外周边的径向内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体式汇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沉面与所述第一折弯区交错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汇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包括下沉凹槽,用于与所述下沉面和所述下降支撑筋面电连接。

8.圆柱电池,包括外壳、芯包、极耳、顶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体式汇流片,所述一体式汇流片用于实现所述极耳和所述顶盖间的电传导。

9.制备汇流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备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体式汇流片,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汇流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包括与所述下沉面贴合的下沉凹槽,在步骤s3中,通过所述下沉凹槽定位冲压折弯片的尾端后所形成的下沉面的位置。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汇流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先确定第二折弯区所限定出的折弯空腔的高度,再下压折弯片的预折叠部分,使该部分形成第二折弯区。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一体式汇流片,包括汇流底片和折弯片,汇流底片设置在极耳上方,用于与极耳电连接;折弯片与汇流底片的外周边一体连接,折弯片设置成依次折弯后分别形成第一折弯区和第二折弯区,第一折弯区沿朝向径向内侧,第二折弯区朝向径向外侧;其中,折弯片的尾端相对于第二折弯区形成下沉面,下沉面和第二折弯区的连接处形成下降支撑筋面,下沉面用于与电池顶盖电连接。还提供一种圆柱电池和一种制备汇流片的方法。

技术研发人员:吴迪,姜俊杰,渠雁晓,张夜,于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化扬州锂电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