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86151发布日期:2024-01-23 12:02阅读:16来源:国知局
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太阳能电池封装,特别是涉及一种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1、光伏封装胶膜,简称光伏胶膜,是太阳能技术产业中的重要材料之一,起到粘接太阳能电池片与盖板的作用,同时兼具对光伏组件的力学缓冲、封装保护、对盖板的抗紫外保护的多重功能。由于光伏胶膜作为高分子材料,必然会受到自然环境的侵蚀而产生老化,所以光伏胶膜是影响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和发电功率的关键材料之一。光伏胶膜的研究和改进对光伏产业的推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相关技术中,在实际产线流转过程中容易在胶膜与盖板之间出现滑移现象,且电池串与胶膜容易出现粘片及胶膜的吸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有效解决在实际产线流转过程中封胶膜与盖板之间出现滑移的问题,且有效解决了电池串与胶膜容易出现粘片的问题,同时可确保胶膜的吸附效果,保证光伏组件的封装效果的光伏组件。

2、一种光伏组件,包括沿所述光伏组件的厚度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盖板、第一胶膜、电池串、第二胶膜及第二盖板,所述电池串具有相背对设置的正面和背面,所述第一胶膜覆盖于所述正面;

3、其中,所述第一胶膜具有相背对设置的第二表面及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朝向所述电池串设置,所述第一表面朝向所述第一盖板设置;

4、所述第一表面具有第一表面粗糙度;所述第二表面上设有预设区域,所述预设区域具有第二表面粗糙度。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面粗糙度与所述第二表面粗糙度不同。

6、通过将第一表面粗糙度与第二表面粗糙度设置为不同,可使得第一胶膜的第二表面及第一表面具有不同的粗糙度,可降低第一胶膜与用于收卷第一胶膜的收卷辊之间的剥离难度,保证第一胶膜具有良好的外观且可降低第二表面与第一表面之间的粘连性,有效避免了第一胶膜在收卷或储存时第二表面与第一表面相互粘连,保证第一胶膜的正常使用,提高光伏组件的封装效果。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表面粗糙度大于30μm且小于50μm。

8、第一表面粗糙度不宜过大,否则无法保证第一胶膜的封装可靠性,且第一表面粗糙度不宜过小,否则无法保证第一胶膜与第一盖板之间不产生滑移,第一表面粗糙度的大小可在30μm~50μm之间选取,既能够保证第一胶膜的封装可靠性,同时也能够保证第一胶膜与第一盖板之间不产生滑移,提高光伏组件的封装质量。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表面粗糙度大于20μm且小于30μm。

10、第二表面粗糙度不宜过大,否则会导致吸盘在吸附第一胶膜时,无法将第一胶膜吸住,且第二表面粗糙度不宜过小,否则会导致电池串与第一胶膜之间容易出现粘片的问题;第二表面粗糙度的大小可在20μm~30μm之间选取,既能够保证第一胶膜的吸附效果,同时也能够解决电池串与第一胶膜之间容易出现粘片的问题,提高光伏组件的封装质量。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区域的外部轮廓的内切圆直径为40mm~100mm。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表面上设有多个所述预设区域,且多个所述预设区域呈矩阵分布。

13、通过将多个预设区域呈矩阵分布,可使得第一胶膜受到的吸力较为均衡,可提高第一胶膜的封装可靠性。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预设区域中靠近所述第二表面的边缘设置的所述预设区域的轮廓边缘与所述第二表面的边缘之间的间距为100mm~150mm;

15、和/或,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预设区域的相对边缘之间的间距为100mm~200mm。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区域设置有第一压花结构,以使所述预设区域具有所述第二表面粗糙度;

17、和/或,所述第一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压花结构,以使所述第一表面具有所述第一表面粗糙度。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花结构包括井型、无规则型和斑马型压花花纹中的至少一种;

19、和/或,所述第二压花结构包括井型和无规则型压花花纹中的至少一种。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花结构的深度为200μm~350μm;

21、和/或,所述第二压花结构的深度为350μm~450μm。

22、上述方案中,通过在第一表面设置第一表面粗糙度,且第一表面朝向第一盖板设置,能够增加第一表面与第一盖板之间的摩擦力,有效解决在实际产线流转过程中第一胶膜与第一盖板之间出现滑移的问题;通过在第二表面的预设区域位置设置第二表面粗糙度,能够增加第二表面与电池串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在串焊时,有效解决了第二表面与电池串容易出现粘片的问题,同时,可确保第一胶膜的吸附效果,保证光伏组件的封装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所述光伏组件的厚度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盖板、第一胶膜、电池串、第二胶膜及第二盖板,所述电池串具有相背对设置的正面和背面,所述第一胶膜覆盖于所述正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粗糙度与所述第二表面粗糙度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粗糙度大于30μm且小于5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粗糙度大于20μm且小于30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区域的外部轮廓的内切圆直径为30mm~10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上设有多个所述预设区域,且多个所述预设区域呈矩阵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预设区域中靠近所述第二表面的边缘设置的所述预设区域的轮廓边缘与所述第二表面的边缘之间的间距为100mm~150mm;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区域设置有第一压花结构,以使所述预设区域具有所述第二表面粗糙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花结构包括井型、无规则型和斑马型压花花纹中的至少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花结构的深度为200μm~350μm;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光伏组件,包括沿光伏组件的厚度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盖板、第一胶膜、电池串、第二胶膜及第二盖板,第一胶膜具有相背对设置的第二表面及第一表面,第二表面朝向电池串设置,第一表面朝向第一盖板设置;第一表面具有第一表面粗糙度;第二表面上设有预设区域,预设区域具有第二表面粗糙度。通过在第一表面设置第一表面粗糙度,能够增加第一表面与第一盖板之间的摩擦力,有效解决第一胶膜与第一盖板之间出现滑移的问题;通过在第二表面的预设区域位置设置第二表面粗糙度,能够增加第二表面与电池串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在串焊时有效解决了第二表面与电池串容易出现粘片的问题,可确保第一胶膜的吸附效果,保证光伏组件的封装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陶武松,谢云飞,郭壮壮,王军庆,郭正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晶科能源(上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