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模组冷却结构及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07083发布日期:2023-12-28 18:36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模组冷却结构及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池模组降温的,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冷却结构及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1、随着新能源电车的广泛应用,作为新能源电车的电池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电池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充电和放电的过程,同时充电和放电的过程中均会产生大量的热,电池的热量产生较多的部位在电池的内部,需要及时地将热量从电池的内部排出,因为电池的工作温度通常在10-45℃,高于45℃或低于10℃均使电池的性能发生较大的下降,甚至造成电池的损坏。

2、相关技术中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电池单体,壳体包括侧壁和顶盖,顶盖连接至侧壁的顶端,顶盖上设置有多个通气孔,在顶盖的顶部设置有导液管,导液管覆盖多个通气孔,导液管具有进液端和出液端,导液管用于输送冷却液,导液管设置成s型,导液管用于将通气孔散发的热量进行吸收。然后由输送的冷却液带走。

3、但是上述结构会导致电池单体内部的热量流动较慢,无法及时地将热量排出电池单体。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提高电池单体内部的热量扩散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冷却结构及电池模组。

2、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冷却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电池模组冷却结构,包括至少两个电池单体,电池单体上设置有极柱,相邻的两个所述电池单体的极柱上固定连接有铜排,所述铜排上设置有冷却套,冷却套的相对侧壁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尺寸与铜排的横截面尺寸相同,所述铜排贯穿两个安装孔,所述冷却套的内部与铜排形成冷却液腔,所述冷却套上间隔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进液口和出液口均与冷却液腔连通,所述冷却液腔内通过进液口和出液口流经冷却液。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由于电池单体的内部的多个金属极板与极柱之间的导热效率较高,从而使极柱的温度较高,再通过极柱上连接的铜排也具有较好的导热性,使电池单体内部的热量能够更快地传递到冷却套的位置,冷却套通过安装孔套设在铜排上,并且在冷却套的内部与铜排形成的冷却液腔内流经冷却液,使冷却液直接与铜排接触,将由电池单体传递到铜排上的热量及时地通过冷却液带走,进而提高了电池单体内部的热量扩散效率。

5、优选的,所述铜排上套设有密封圈和压环,所述压环固定在铜排上,密封圈位于压环和冷却套之间并通过压环和冷却套挤压,密封圈密封在冷却套开设安装孔的边缘与铜排接触的位置。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圈设置在冷却套的安装孔边缘与铜排接触的位置,当压环对密封圈进行挤压时,使密封圈抵接在冷却套和铜排上,从而使密封圈对冷却套与铜排连接处进行良好密封。

7、优选的,所述密封圈的横截面设置成直角三角形,在密封圈上远离于冷却套的一侧形成倾斜面,所述压环朝向于密封圈的一侧开设有倒角,所述压环开设倒角的位置与倾斜面抵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圈的横截面设置成三角形,在安装压环时,先将压环向冷却套的方向挤压,使压环上的倒角与密封圈上的倾斜面挤压,进而使密封圈既可抵接在冷却套上,又可抵接在铜排上,以使压环对密封圈的安装比较方便。

9、优选的,所述压环背向于密封圈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多个焊接耳,多个焊接耳间隔设置且焊接耳贴在铜排的表面,焊接耳与铜排通过冷焊固定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环上设置多个焊接耳,当压环挤压密封圈后,采用冷焊的方式将压环固定在铜排上,减少焊接的长度。

11、优选的,所述冷却液腔内设置有导流组件,导流组件包括多个分隔板和用于连接分隔板的固定环,多个分隔板间隔且平行于进液口和出液口的连线,固定环固定设置分隔板的端部,相邻的两个分隔板之间形成流道,所述流道与固定环的中部连通,所述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对应一个固定环。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隔板设置多个且相邻的分隔板之间形成流道,使分隔板将进液口到出液口之间形成多个分隔的区域,以便冷却液在流道的作用下分布到铜排的表面上,从而使铜排的热量更多地传递到冷却液内。

13、优选的,所述分隔板的高度小于或等于安装孔的高度,分隔板可拆卸放置在冷却液腔内,所述分隔板上固定设置有保持杆,保持杆用于抵接在冷却液腔的内壁上。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隔板的高度小于或等于安装孔的高度,使分隔板组成的导流组件能够直接从安装孔的位置放置到冷却液腔内,以方便导流组件和冷却套的单独制作,保持杆用于对放置在冷却液腔内的导流组件的位置进行定位。

15、优选的,所述分隔板的高度小于冷却液腔的高度。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隔板的高度小于冷却液腔的高度,使分隔板的上方也能够有冷却液的流动,并且流动的速度较大,使分隔板之间的流道内的冷却液与分隔板上方的冷却液在不同的流速下相互混合,以使冷却液能够带走更多的热量。

17、优选的,所述冷却套开设安装孔的侧壁上连接有导热盖,导热盖罩设在极柱上,导热盖的内壁填充有导热凝胶,所述导热盖与冷却套相对的侧壁上均设置有多个耳板,所述导热盖上的耳板与冷却套上的耳板交替且贴合设置,多个耳板通过转轴贯穿,导热盖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冷却套上。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套上连接导热盖,导热盖罩设在极柱上,使极柱位置的热量再通过导热凝胶传递到导热盖上,然后再通过导热盖与冷却套之间的耳板将热量传递到冷却液,提高对极柱内的热量扩散效率。

19、优选的,所述导热盖上设置有压板,压板的中部设置有拧紧螺钉,所述拧紧螺钉固定在冷却套上,压板的两端用于抵接在导热盖的上表面。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板的中部设置拧紧螺钉,拧紧螺钉将压板固定在冷却套上,使压板的两端抵接在导热盖上,从而能够保持导热盖的位置,以免导热盖打开造成的热量传递较慢。

21、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模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22、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池单体,多个电池单体上安装有至少两个一种电池模组冷却结构,通过连接管将电池模组冷却结构中的冷却套进行连接,并由连接管向冷却套内通入流动的冷却液。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池单体上至少安装两个电池模组冷却结构,并通过连接管将冷却套进行连接,以使电池模组能够由连接管将冷却液传到多个冷却套内,以对多个电池单体进行降温。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5、1.通过极柱上连接的铜排具有较好的导热性,使电池单体内部的热量能够更快地传递到冷却套的位置,冷却套的内部与铜排形成的冷却液腔内流经冷却液,使冷却液直接与铜排接触,将由电池单体传递到铜排上的热量及时地通过冷却液带走,进而提高了电池单体内部的热量扩散效率;

26、2.通过压环上的倒角与密封圈上的倾斜面挤压,进而使密封圈既可抵接在冷却套上,又可抵接在铜排上,以使压环对密封圈的安装比较方便;

27、3.通过相邻分隔板之间形成的流道,使分隔板将进液口到出液口之间形成多个分隔的区域,以便冷却液在流道的作用下分布到铜排的表面上,以使铜排的热量更多地传递到冷却液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