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式快速响应人工引雷系统

文档序号:37282504发布日期:2024-03-12 21:22阅读:24来源:国知局
车载式快速响应人工引雷系统

本发明涉及人工影响天气,尤其涉及一种车载式快速响应人工引雷系统。


背景技术:

1、人工引发雷电是指在雷暴电环境下利用一定的装置和设备,人为地在某一固定地点触发雷电的一门专用技术。

2、由于人工诱发雷电技术使得雷电可以在人为可控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因此,不仅可对雷击电流进行系统性测量,而且可预先在引雷点附近设置各种电磁场探头和光学摄像装置对雷电的各项特性进行针对性测量,为雷电物理的应用研究、各种防雷技术及产品的测试等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

3、近年来,虽然随着雷电电磁场探测技术和引雷弹工艺的进步,引雷技术也愈发成熟,引雷成功率不断提高,但是目前的人工引雷作业都是基于固定式人工引雷实验地点进行。对于强雷暴云发展迅速、移动速度快及过境时间短等特点,这种守株待兔式的引雷方式还不够成熟,还是一种相对落后的被动式防雷,远没有达到随着雷暴云移动而适时追踪的需求。

4、另外,虽然引雷弹的残骸不是很重,也带有缓冲降落伞,但是残骸的降落对人畜始终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潜在威胁。因此,目前的人工引雷实验基地一般选择在远离居民区比较密集的城市和村庄,最好是人烟稀少的野外开展。但是随之城市不断扩大和人口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满足固定式人工引雷的场地选择性已经越来越小了。

5、因此,基于上述人工引雷存在的技术问题和发展困境,人工引雷模式必定由被动引雷逐渐过渡到移动引雷模式。由被动到主动转变,不仅能高效追踪具有极大危害性的强雷暴云,并进而开展有效的干预,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人工引雷的成功率以及人工影响雷暴云电荷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载式快速响应人工引雷系统,该方法聚探测、预警、指挥、作业、测量及分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具有机动、灵活、智能化、易于野外使用的特点等。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本发明的一种车载式快速响应人工引雷系统,该人工引雷系统包括:

4、引雷测控平台、智能可调整引雷系统和电力支撑系统;

5、所述智能可调整引雷系统装载制动系统,且所述智能可调整引雷系统车体的顶部、前后左右各侧板均可以向外展开而搭接于地面;

6、所述引雷测控平台包括内置于车体内的雷电多参量测量平台和引雷弹智能点火控制系统;

7、所述电力支撑系统位于车头。

8、进一步的,所述引雷测控平台包括:

9、雷电多参量测量系统、引雷弹智能点火控制系统和光纤线轴;

10、所述引雷测控平台顶部安装有感应雷电电磁场的测量天线,且所述测量天线由左至右分别为正交磁天线、快天线、慢天线、倒置式大气平均电场仪以及vhf天线;

11、所述测量天线通过信号线和电缆线接入车内采集系统;

12、所述引雷测控平台的车体尾部设置有接线电箱,且所述接线电箱通过所述光纤线轴与所述智能可调整引雷系统连接。

13、进一步的,所述智能可调整引雷系统包括雷电流测量系统和引雷弹云台;

14、非作业情况时,所述雷电流测量系统和所述引雷弹云台封装在所述智能可调整引雷系统的箱式车厢内,且车厢为全封闭状态;

15、当作业场地范围受限时,所述雷电流测量系统和所述引雷弹云台固定在车厢轨道内,且所述车厢的顶部和前后左右各侧板全部向外展开;

16、当作业场地范围不受限时,所述雷电流测量系统和所述引雷弹云台均可通过制动系统从车厢后门下滑至地面任意位置。

17、进一步的,所述雷电流测量系统包括引流杆、绝缘瓷瓶、雷电流传感器线圈、光纤系统和接地线。

18、进一步的,所述引雷弹云台包括子弹架、引雷弹、点火控制装置和钢丝圈。

19、进一步的,所述电力支撑系统包括太阳能板、移动电源、净化电源和配电箱;

20、所述太阳能板接收太阳能并为车内的所述移动电源充电,所述移动电源输出端连接至所述净化电源的输入端,所述净化电源的输出端与所述配电箱的输入端连接;

21、所述配电箱通过屏蔽电缆线与所述引雷测控平台连接并为所述引雷测控平台提供经过净化后的电源。

2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车载式快速响应人工引雷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3、本发明的人工引雷系统的人工引雷时机判别实现智能化、自动化,引雷、发控和测量系统高度集成化,同时具备对人工引发雷电的多参量同步测量功能。

24、原有人工引雷时机的判别是实验人员依据地面电场随时间的变化和闪电频数等参量,凭经验来决定火箭的发射时刻。由于地面电晕离子的静电屏蔽作用,依靠地面电场的变化来决定火箭的发射是不一定可靠的。因此,本发明的系统在此基础上,充分结合雷达实时资料,根据云高、回波强度和雷暴云移动路径等多源数据做出综合判断,从而使人工引雷时机的判别更加合理高效。

25、本发明的系统从引雷装置、发控到测量系统全部实现集成化,这为军队野外演习和作战提供了方便。

26、本发明的系统有高精度、数字化的观测设备,可以对时间、空间可控状态下人工引雷的某些参数进行观测和记录。这为了解人工引雷的强度、利用人工引发雷电进行军事电子设备的强电磁环境适应能力研究、雷电防护设备的效果检验和评估、核爆电磁脉冲模拟演练等提供了基本手段和数据。



技术特征:

1.车载式快速响应人工引雷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人工引雷系统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式快速响应人工引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雷测控平台(1)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式快速响应人工引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可调整引雷系统(2)包括雷电流测量系统(21)和引雷弹云台(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式快速响应人工引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雷电流测量系统(21)包括引流杆(211)、绝缘瓷瓶(212)、雷电流传感器线圈(213)、光纤系统(214)和接地线(21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式快速响应人工引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雷弹云台(22)包括子弹架(221)、引雷弹(222)、点火控制装置(223)和钢丝圈(22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式快速响应人工引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支撑系统(3)包括太阳能板(31)、移动电源(32)、净化电源(33)和配电箱(34);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载式快速响应人工引雷系统,包括引雷测控平台、智能可调整引雷系统和电力支撑系统;所述智能可调整引雷系统装载制动系统,且车体的顶部和前后左右侧板均可以向外完全展开并伸展至地面;所述引雷测控平台包括内置于车体内的雷电多参量测量平台和引雷弹智能点火控制系统;所述电力支撑系统位于系统的车头位置。本发明的新型人工引雷方式实现移动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引雷系统、发控系统和测量系统高度集成化,同时具备对人工引发雷电的多频段、高精度测量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王东方,郄秀书,蒋如斌,袁善锋,张鸿波,孙竹玲,刘明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