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电池以及用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45874发布日期:2024-03-18 18:20阅读:9来源:国知局
二次电池以及用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池,特别是涉及一种二次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背景技术:

1、诸如手机等用电装置中,二次电池通常采用粘接固定于用电装置的电池仓内,例如在二次电池的大面贴双面胶。然而,此连接方式不便于后续二次电池的拆卸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次电池以及用电装置,便于后续二次电池的拆卸更换。

2、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其包括二次电池本体和第一连接件。所述二次电池本体具有主体部和第一侧封边,所述主体部包括第一主壁、第二主壁和第一侧壁,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主壁和所述第二主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壁连接于所述第一主壁和所述第二主壁之间,所述第一侧封边伸出所述第一侧壁,并翻折固定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固定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一侧封边,所述第一连接部超出所述第一侧封边沿第二方向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部被配置为与用电装置可拆卸连接,以将所述二次电池固定于用电装置的电池仓内。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3、本申请涉及的二次电池,二次电池本体可借助第一连接件即可实现与用电装置的可拆卸连接,以便于后续二次电池的拆卸更换。具体而言,将第一连接件固定于二次电池本体的侧面,并通过第一连接部将二次电池本体可拆卸固定于用电装置的电池仓内,因此,无需再在二次电池本体包覆包覆膜并在其大面粘贴双面胶,二次电池在第三方向上的纵向空间得以增加,进而二次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得以提升。

4、在以上一个或多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开设有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一贯穿孔被配置为供螺纹紧固件穿过,所述螺纹紧固件可将所述第一连接部螺接固定于所述用电装置。在第一连接部打孔的加工难度较低,有利于提升二次电池的制造效率。此外,本申请涉及的二次电池采用螺纹连接的连接强度较高,相较于传统采用触点压合固定二次电池的手机等用电装置而言,可提升用电装置的抗跌落性能,以应对诸如振动或冲击等工况。

5、在以上一个或多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由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端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连接段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相连,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三方向。其中,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以及所述第一方向中的任两者两两垂直。所述第一贯穿孔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段。由此第一贯穿孔可正对用户,用户可方便拧动螺纹紧固件完成二次电池的拆装。

6、在以上一个或多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二次电池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固定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一侧封边,所述第二连接部超出所述第一侧封边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连接部被配置为与所述用电装置可拆卸连接,以将所述二次电池固定于所述用电装置的电池仓内。

7、在以上一个或多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一体成型。换言之,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可为同一部件上的两部分,减少了固定二次电池本体所需部件,从而提升了二次电池的装配效率。

8、在以上一个或多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部开设有第二贯穿孔。所述第二贯穿孔被配置为供螺纹紧固件穿过,所述螺纹紧固件可将所述第二连接部螺接固定于所述用电装置。基于与第一贯穿孔相似的功效,参见第一贯穿孔有关的功效即可,在此不再展开详述。

9、在以上一个或多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三连接段和第四连接段。所述第三连接段由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一端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四连接段通过所述第三连接段与所述第二固定部相连,所述第四连接段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三方向。其中,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以及所述第一方向中的任两者两两垂直。所述第二贯穿孔设于所述第四连接段。由此第二贯穿孔可正对用户,用户可进一步方便拧动螺纹紧固件完成二次电池的拆装。

10、在以上一个或多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封边为双折边。所述第一侧封边包括第一弯曲部、第一延伸部、第二弯曲部以及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弯曲部自所述第一侧壁向外延伸。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一弯曲部相连。所述第二延伸部通过所述第二弯曲部与所述第一延伸部相连。所述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弯曲部以及所述第二延伸部共同围合成卡槽。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卡槽。

11、由于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自身结构特性即使弯曲后仍具有一定间隙,而第一固定部固定于由第一弯曲部和第二弯曲部构成的卡槽内,反映在第三方向上,第一连接件与第一侧封边构成整体的宽度小于第一连接件直接固定于第一延伸部背离第二延伸部的一侧的整体宽度,从而二次电池在第三方向上的体积能量密度得以进一步增加。

12、在以上一个或多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一侧壁粘接固定,从而抑制第一延伸部朝背离主体部的方向翘曲。

13、在以上一个或多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一侧壁粘接固定。

14、在以上一个或多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抵接。由此第一连接件部分包覆于第一侧封边内,可使得第一连接件分别与第二延伸部和第一延伸部连接,因而第一连接件无需借助额外的粘接件实现固定,节省了二次电池的制造成本。

15、在以上一个或多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封边为单折边。所述第一侧封边包括第一弯曲部和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弯曲部自所述第一侧壁向外延伸。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一弯曲部相连。所述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以及所述第一侧壁共同围合成卡槽。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卡槽。

16、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用电装置,包括上述所述的二次电池。

17、本申请实施例的额外层面及优点将部分地在后续说明中描述、显示、或是经由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而阐释。



技术特征:

1.一种二次电池,包括二次电池本体,所述二次电池本体具有主体部和第一侧封边,所述主体部包括第一主壁、第二主壁和第一侧壁,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主壁和所述第二主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壁连接于所述第一主壁和所述第二主壁之间,所述第一侧封边伸出所述第一侧壁,并翻折固定于所述第一侧壁;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开设有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一贯穿孔被配置为供螺纹紧固件穿过,所述螺纹紧固件可将所述第一连接部螺接固定于所述用电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由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端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电池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固定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一侧封边,所述第二连接部超出所述第一侧封边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连接部被配置为与所述用电装置可拆卸连接,以将所述二次电池固定于所述用电装置的电池仓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开设有第二贯穿孔,所述第二贯穿孔被配置为供螺纹紧固件穿过,所述螺纹紧固件可将所述第二连接部螺接固定于所述用电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三连接段和第四连接段,所述第三连接段由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一端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封边为双折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一侧壁粘接固定;或者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一固定部抵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封边为单折边;

12.一种用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二次电池以及用电装置。二次电池包括二次电池本体和第一连接件;二次电池本体具有主体部和第一侧封边;主体部包括第一主壁、第二主壁和第一侧壁;沿第一方向,第一主壁和第二主壁相对设置,第一侧壁连接于第一主壁和第二主壁之间,第一侧封边伸出第一侧壁,并翻折固定于第一侧壁。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固定部以及连接于第一固定部的第一连接部,第一固定部固定于第一侧封边,第一连接部超出第一侧封边沿第二方向的一端,第一连接部被配置为与用电装置可拆卸连接,以将二次电池固定于用电装置的电池仓内。通过上述方式,二次电池本体可借助第一连接件即可实现与用电装置的可拆卸连接,以便于后续二次电池的拆卸更换。

技术研发人员:郭章飞,刘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