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温度调节装置、电池温度调节装置的控制方法及车辆与流程

文档序号:37426157发布日期:2024-03-25 19:13阅读:9来源:国知局
电池温度调节装置、电池温度调节装置的控制方法及车辆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汽车,具体涉及一种电池温度调节装置、电池温度调节装置的控制方法及车辆。


背景技术:

1、汽车的电池具有理想的工作温度范围,温度过低会降低电池容量和放电平台电压,温度过高会影响电池的寿命。因此为了保证电池的良好性能,无论车辆处于何种工作模式、负荷还是特定环境温度,都应使电池的温度保持在理想范围内。

2、混动汽车的排气系统一般布置于电池的一侧,此种布置方式会导致电池左右两侧的电芯温差较大,降低电池的性能和寿命。相关技术中,一般采用增加电池隔热罩以隔绝排气热辐射并通过冷却系统对整个电池的温度进行控制的方式来解决此问题。

3、此种应对方式虽然能够均匀的对电池进行加热或冷却,但仅能够对电池整体的温度进行调控,无法对电池内不同位置电芯的温差进行精确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温度调节装置、电池温度调节装置的控制方法及车辆,能够精确控制电池不同位置电芯的温度差,提高电芯温度的一致性,提升电池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2、具体而言,包括以下的技术方案:

3、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温度调节装置,所述电池温度调节装置包括:第一换热组件、第二换热组件、传感组件和温控组件;

4、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和所述第二换热组件分别设置于电池相对的两侧,用于自所述电池的相对两侧与所述电池的电芯进行热交换;

5、所述传感组件分别与所述温控组件和所述电池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电池的温度参数并发送至所述温控组件;

6、所述温控组件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和所述第二换热组件分别连接,用于基于所述温度参数分别控制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和所述第二换热组件的换热速率。

7、可选地,所述温控组件包括循环回路和控制单元,所述循环回路中封装有循环流动的换热介质;

8、所述循环回路分别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和所述第二换热组件连接,并且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和所述第二换热组件在所述循环回路中并联设置;

9、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循环回路连接,用于分别控制流经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和所述第二换热组件的换热介质的流量。

10、可选地,所述循环回路包括主路、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二支路并联并且均与所述主路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换热组件与所述第一支路连接,所述第二换热组件与所述第二支路连接;

11、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所述第一阀体位于所述主路上,所述第二阀体位于所述第一支路上。

12、可选地,所述温控组件还包括冷却器和加热器中的至少一种;

13、所述冷却器与所述主路的至少一部分管段并联,用于对所述循环回路中的换热介质进行冷却;

14、所述加热器用于自所述电池靠近所述第一换热组件的一侧加热所述电池的电芯,或者,用于对所述循环回路中的换热介质进行加热。

15、可选地,所述电池温度调节装置还包括余热利用组件,所述余热利用组件用于利用车辆的尾气中的余热对所述第二支路中的换热介质进行加热。

16、可选地,所述余热利用组件包括排气管路和排气支路,还包括第三阀体和第四阀体中的至少一种;

17、所述排气支路与所述排气管路连接,并且与所述排气管路的一部分管段并联,所述排气管路和所述排气支路中流通有所述车辆的尾气;

18、所述第三阀体位于所述排气支路的流入端,用于调节从所述排气管路流向所述排气支路的所述尾气的流量,所述第四阀体位于所述排气支路的排出端,用于限制所述尾气的流动方向;

19、其中,所述排气管路通过排气支路中的所述尾气对所述第二支路中的换热介质进行热辐射。

20、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温度调节装置的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的电池温度调节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21、获取电池的温度参数,所述温度参数用于标识所述电池上不同位置处的温度;

22、响应于根据所述温度参数确定所述电池的当前工作温度处于最佳工作温度区间之外,并根据所述温度参数和所述温度差分别控制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和所述第二换热组件的换热速率。

23、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温度参数和所述温度差分别控制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和所述第二换热组件的换热速率,包括:

24、根据温度参数,确定所述电池相对两侧电芯的温度差;

25、响应于确定所述温度参数高于所述最佳工作温度区间的最高区间温度,且所述温度差大于设定温度差,控制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和所述第二换热组件对所述电池进行冷却,并且所述第一换热组件的散热速率大于所述第二换热组件的散热速率;

26、响应于确定所述温度参数低于所述最佳工作温度区间的最低区间温度,且所述温度差大于设定温度差,控制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和所述第二换热组件对所述电池进行加热,并且所述第二换热组件的加热速率大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的加热速率。

27、可选地,所述温控组件包括循环回路,所述循环回路中封装有循环流动的换热介质,所述循环回路包括主路、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二支路并联并且均与所述主路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换热组件与所述第一支路连接,所述第二换热组件与所述第二支路连接;

28、所述电池温度调节装置包括加热器和余热利用组件,所述加热器用于对所述循环回路中的换热介质进行加热,所述余热利用组件用于利用车辆的尾气中的余热对所述第二支路中的换热介质进行加热;

29、所述控制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和所述第二换热组件对所述电池进行加热,包括:

30、获取所述加热器对所述第一换热组件的第一加热系数,以及对所述第二换热组件的第二加热系数;

31、根据所述加热器输出的第一加热功率、所述第一加热系数、所述第二加热系数和所述温度差,控制所述余热利用组件输出的第二加热功率。

32、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的电池温度调节装置,和/或,所述车辆用于执行上述的电池温度调节装置的控制方法。

3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3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温度调节装置中,在电池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换热组件和第二换热组件,温控组件分别与第一换热组件和第二换热组件连接,温控组件基于传感组件检测到的电池的温度参数分别对第一换热组件和第二换热组件的换热速率进行控制,能够在电池两侧电芯的温度差较大时,通过分别调节第一换热组件和第二换热组件的换热速率,在高温环境下,使得温度较高一侧的电芯,相较于另一侧的电芯能够更快的进行散热;在低温环境下,使得温度较低一侧的电芯,相较于另一侧的电芯能够更快的进行加热。本申请提供的电池温度调节装置能够在对电池整体进行冷却或加热的同时使得电池两侧电芯的温度差保持在较小的范围内,提高电芯温度的一致性,并提升电池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温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温度调节装置包括:第一换热组件(10)、第二换热组件(20)、传感组件(30)和温控组件(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温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组件(40)包括循环回路(41)和控制单元(42),所述循环回路(41)中封装有循环流动的换热介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温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回路(41)包括主路(411)、第一支路(412)和第二支路(413),所述第一支路(412)和所述第二支路(413)并联并且均与所述主路(411)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换热组件(10)与所述第一支路(412)连接,所述第二换热组件(20)与所述第二支路(41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温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组件(40)还包括冷却器(43)和加热器(44)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池温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温度调节装置还包括余热利用组件(50),所述余热利用组件(50)用于利用车辆的尾气中的余热对所述第二支路中的换热介质进行加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温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利用组件(50)包括排气管路(51)和排气支路(52),还包括第三阀体(53)和第四阀体(54)中的至少一种;

7.一种电池温度调节装置的控制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电池温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温度调节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温度参数分别控制所述第一换热组件(10)和所述第二换热组件(20)的换热速率,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温度调节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组件(40)包括循环回路(41),所述循环回路(41)中封装有循环流动的换热介质,所述循环回路(41)包括主路(411)、第一支路(412)和第二支路(413),所述第一支路(412)和所述第二支路(413)并联并且均与所述主路(411)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换热组件(10)与所述第一支路(412)连接,所述第二换热组件(20)与所述第二支路(413)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电池温度调节装置,和/或,所述车辆用于执行权利要求7至9任一所述的电池温度调节装置的控制方法。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池温度调节装置、电池温度调节装置的控制方法及车辆,电池温度调节装置包括:第一换热组件、第二换热组件、传感组件和温控组件;第一换热组件和第二换热组件分别设置于电池相对的两侧,用于自电池的相对两侧与电池的电芯进行热交换;传感组件分别与温控组件和电池连接,用于检测电池的温度参数并发送至温控组件;温控组件与第一换热组件和第二换热组件分别连接,用于基于温度参数分别控制第一换热组件和第二换热组件的换热速率。本申请能够精确控制电池不同位置电芯的温度差,提高电芯温度的一致性,提升电池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何平,黄世国,李艳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