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光元件及发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39385发布日期:2024-02-20 20:33阅读: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光元件及发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发光,尤其涉及一种发光元件及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发光装置的要求越来越高。发光元件包括mled。mled包括mini-led和micro-led。发光装置由数百万个微小led粘附在tft背板,从而具有超高分辨率等特性,画质效果可达百万级对比度。现有的mled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出光率不高的问题,影响发光装置的发光效果。

2、现有的发光元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出光率不高的问题,成为业内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光元件及发光装置,以解决发光元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出光率不高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光元件,包括:

4、发光单元,用于发光;

5、第一表面,第一表面为出光侧;

6、第二表面,第二表面与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第一表面在第二表面的垂直投影完全落入第一表面内;

7、侧面,与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邻接,侧面与第二表面的夹角为锐角或直角;

8、反射结构,至少位于发光元件的一个侧面,反射结构用于将发光单元侧面的出光反射至发光单元的出光侧。

9、可选的,反射结构和发光单元之间设置有沟槽;

10、优选的,沟槽的宽度大于或等于10nm,小于或等于1mm。

11、可选的,当侧面与第二表面的夹角为直角时,反射结构包括围栏结构;

12、围栏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凸起部,凸起部设置于围栏结构靠近发光单元的一侧;

13、沿围栏结构向发光单元的方向,凸起部的高度突出于围栏结构,凸起部用于将发光单元侧面的出光反射至出光侧。

14、可选的,围栏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凸起部时,沿第二表面至第一表面的方向,凸起部的高度逐渐减小;或者,

15、凸起部的高度相等,凸起部朝向第一表面的一侧覆盖有单向反射膜,所述凸起部为透光结构;

16、优选的,凸起部的形状包括三角形或圆形;

17、优选的,凸起部的形状包括三角形时,凸起部包括第一边和第二边,第一边朝向第一表面,第二边朝向第二表面,第一边所在的表面的面积大于第二边所在的表面的面积;相邻两个凸起部的第一边和第二边邻接。

18、可选的,当侧面与第二表面的夹角为锐角时,反射结构包括反射丘;

19、反射丘包括第一坡面和第二坡面,第一坡面朝向发光单元,第二坡面与发光元件的侧面的延伸方向相同;

20、反射丘与发光元件的侧面形成v形槽;反射丘的第一坡面用于将发光元件的侧面的出光反射至垂直于第一表面的方向。

21、可选的,发光元件的侧面与第二表面之间的第一夹角大于或等于15°,且小于90°;

22、第一坡面与第二表面之间的第二夹角小于第一夹角;

23、优选的,所述第一坡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第二夹角为所述第一夹角的1/2;第二坡面与第二表面之间的第三夹角等于第二夹角。

24、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包括:第一方面任意项提出的发光元件;

25、背板,背板的一侧设置有点位槽和坑穴,点位槽和坑穴连通;坑穴内沉积有第一胶体结构;点位槽用于容纳发光元件;发光元件的第二表面与第一胶体结构贴合;

26、设置于发光元件远离背板一侧的第二胶体结构;

27、第二胶体结构在背板的正投影,完全覆盖发光元件在背板的正投影。

28、可选的,发光元件的侧面与第二表面之间的第一夹角为锐角时,第一夹角满足:其中,θ为第一夹角,n为第二胶体结构的折射率;

29、优选的,第二胶体结构的折射率大于或等于1.3,且小于或等于1.6。

30、可选的,发光元件的第一表面至第二胶体结构远离背板一侧的表面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mm,且小于或等于500nm;

31、发光元件包括沟槽时,第二胶体结构填充沟槽;

32、优选的,所述坑穴包括连通部和阻挡部,所述连通部设置于所述点位槽和所述阻挡部之间,所述连通部的宽度小于所述阻挡部的宽度。

33、可选的,发光装置,还包括:

34、反射挡墙,反射挡墙至少设置于发光元件的一侧,反射挡墙靠近发光元件的一侧设置有反射部,反射部用于将发光元件从侧面出射的光调整为垂直于发光元件的第一表面的方向出射;

35、优选的,反射挡墙环绕发光元件;

36、优选的,反射挡墙至发光元件的距离范围包括10nm-1mm;

37、优选的,反射挡墙和发光元件之间填充有第二胶体结构;

38、优选的,沿第二表面向第一表面的方向,反射部的高度逐渐减小;或者,反射部的高度相等,反射部朝向第一表面12的一侧覆盖有单向反射膜,反射部为透光结构。

39、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元件通过设置第一表面在第二表面的垂直投影完全落入第二表面内,侧面与第二表面的夹角为锐角或直角,并将反射结构设置于发光元件的至少一个侧面,反射结构将发光单元侧面的出光反射至发光单元的出光侧。这样设置,提高了发光元件的出光效率,改善了发光元件的发光效果。

40、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光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元件、背板和第二胶体结构。背板的一侧设置有相互连通的点位槽和坑穴。坑穴内沉积有第一胶体结构。通过点位槽容纳发光元件,发光元件的第二表面与第一胶体结构贴合。第二胶体结构设置于发光元件远离背板的一侧。第二胶体结构在背板的正投影,完全覆盖发光元件在背板的正投影。这样设置使得发光元件通过点位槽和坑穴以及位于坑穴中的第一胶体结构固定,由于坑穴中的胶体结构能从第二表面对发光元件进行固定,并通过设置发光元件的第一表面由第二胶体结构覆盖,使得发光元件不易脱落,改善了发光装置的发光均匀性和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

7.一种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发光元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装置,还包括:


技术总结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发光元件及发光装置。该发光元件,包括发光单元,用于发光;第一表面,第一表面为出光侧;第二表面,第二表面与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第一表面在第二表面的垂直投影完全落入第二表面内;侧面,与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邻接,侧面与第二表面的夹角为锐角或直角;反射结构至少位于发光元件的一个侧面,反射结构用于将发光单元侧面的出光反射至发光单元的出光侧。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提高了发光元件的出光率。

技术研发人员:刘秀,朱映光,张国辉,胡永岚,童思成,桑成祥,董浩,李栋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淮北翌光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