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出极板、输出极组件、电池模组、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99455发布日期:2023-06-18 00:22阅读:36来源:国知局
输出极板、输出极组件、电池模组、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具体涉及一种输出极板、输出极组件、电池模组、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1、现有技术中,为满足电池模组之间的电连接的可靠性,电池模组之间的连接部分一般为材质较硬,过流能量较好的铜,但是,由于电池单体的端子一般为铝,输出极板需要先与端子进行焊接连接,由于电池的特殊性,端子无法与输出极板的铜材料直接焊接。

2、因此,输出极板一般分为两部分,与模组之间连接的铜部分,以及与端子之间连接的铝部分,二者之间在脱离电池单体时进行提前焊接连接。由于铜与铝的导电能力差异,同等厚度下,引出极的铝部分宽度大于引出极的铜部分宽度,铜部与铝部重叠,且在重叠区域进行焊接。

3、但是,随着电池容量的增大,导电能力需要随之增加,输出极板铝部分和铜部分尺寸相差越来越大,现有铜铝之间的这种搭接焊接方式尺寸较大,占用空间大,且可靠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输出极板,所述输出极板在保证导电安全性的同时,具有较小的整体尺寸。

2、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输出极板的输出极组件。

3、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输出极组件的电池模组。

4、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电池模组的储能装置。

5、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储能装置的用电系统。

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输出极板,应用于电池模组,所述输出极板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板嵌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所述第一连接板为铜板,用于与所述电池模组的铜排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为铝板,用于与电池单体的端子电连接。

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输出极板,第二连接板嵌设在第一连接板的第一安装孔内,使第二连接板在较小尺寸下能够具有较大的内部导流面,使第二连接板与第一连接板的导电能力接近,减少第二连接板与第一连接板之间的过流发热。且第二连接板与第一连接板之间的导流面较大,电流能够在该导流面分散,进一步减少第二连接板与第一连接板之间的过流发热。由此,在减少输出极板整体的过流发热,提高输出极板安全性的同时,第二连接板的尺寸能够设置较小,有利于减小输出极板的整体尺寸,提高输出极板在电池模组中使用的灵活性。同时,第二连接板和第一连接板在厚度方向上不存在重叠关系,输出极板的最大厚度为第二连接板的厚度和第一连接板的厚度中较大的一个,能够进一步减小输出极板整体在厚度方向的尺寸。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有减薄区,所述第二连接板对应所述减薄区的部分构成端子焊接部。由此,减薄区的设置使第二连接板的厚度较小,能够便于焊接的热量传递至电池单体的端子上,从而方便第二连接板与电池单体的端子焊接。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能够穿设螺栓以与所述铜排连接。由此,铜排能够通过螺栓与输出极板可拆卸的稳固连接。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厚度相等。由此,能够提高电流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流动的稳定性,此外,能够提高输出极板的美观性,同时减少输出极板对电池模组其他结构的阻挡。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嵌设一个所述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二安装孔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由此,当电流从第二连接板流动至第二安装孔的过程中,电流在第一连接板内具有一定流动距离,使电流在第一连接板内的流动更为分散稳定,从而减少或避免第一连接板内以及其在第二安装孔处的过流发热。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板为圆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外周的一半长度大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宽度。由此,第二连接板的主要导流面大于第一连接板的导流面,从而保证第二连接板与第一连接板的导电能力的接近。同时,使得第二连接板与第一连接板之间的导流面较大,减少第二连接板和第一连接板之间的过流发热。

13、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板为l形,所述第一连接板包括:垂直连接的第一板区和第二板区,所述第一安装孔设在所述第一板区,所述第二板区上形成铜排连接部。由此,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分别位于电池单体的不同侧面,即第二连接板与第二安装孔位于电池单体的不同侧面,从而能够减少或避免铜排直接接触第二连接板的风险,保证电流按照端子、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第二安装孔和铜排的顺序或其相反的顺序流动,从而保证电流的流径稳定,提高输出极板使用的安全性。

1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输出极组件,包括:输出底座,所述输出底座包括第一基板和两个限位板,所述第一基板上设有端子避让孔,两个所述限位板连接于所述第一基板沿第一方向上的两侧,两个所述限位板与所述第一基板之间围成插配腔;输出极板,所述输出极板为根据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输出极板,所述输出极板的至少一部分设于所述第一基板的背离所述插配腔的一侧,所述输出极板的所述第二连接板正对所述端子避让孔设置。

1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输出极组件,能够通过输出底座插配设置在电池单体上,即电池单体设置端子的部分可以插在插配腔内,电池单体的端子对应端子避让孔设置这样不会妨碍端子外接,同时两个限位板挡在电池单体的相对两侧,在保证输出极组件具有抗扭转能力的同时,不需要额外设置端板等连接结构,能够省去制造端板所需的加工成本和材料成本。同时,当输出极组件设于电池模组内时,能够省去端板占用的空间,从而节省电池模组内的空间,提高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通过设置上述输出极板,能够减小输出极板的体积占比,提高储能装置的能量密度。

1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包括:电池单体;输出极组件,所述输出极组件为上述实施例的输出极组件,所述输出底座设在所述电池单体上,所述电池单体的一部分位于所述插配腔内,所述电池单体的端子正对所述端子避让孔设置,且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端子相连;铜排,所述铜排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电连接。

1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通过采用上述实施例的输出极组件,输出极组件能够通过输出底座插配设置在电池单体上,在保证输出极组件具有抗扭转能力的同时,不需要额外设置端板等连接结构,能够省去制造端板所需的加工成本和材料成本。同时,能够省去端板占用的空间,从而节省电池模组内的空间,提高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其中输出极板,能够减小输出极板的体积占比,提高储能装置的能量密度。

18、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能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电池模组。

19、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储能装置,通过采用上述实施例的电池模组,对储能装置内的电池单体具有较好的热管理效果,且在保持电池单体的安全性的同时,能够提高储能装置整体的能量密度。能够减小输出极板的体积占比,提高储能装置的能量密度。

20、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电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用于向所述用电设备供电。

2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电设备,通过采用上述实施例的储能装置,对用电设备内的电池单体具有较好的热管理效果,且在保持电池单体的安全性的同时,能够提高用电设备整体的能量密度。

22、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