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泡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87975发布日期:2023-07-25 16:46阅读:22来源:国知局
缓冲泡棉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泡棉,特别涉及一种缓冲泡棉。


背景技术:

1、动力电池内部通常是由多个单体电芯组合而成,长期使用后,单体电芯有可能产生膨胀变形,会造成单体电芯间的挤压碰撞。

2、现有的缓冲泡棉一般夹设于相邻的两个单体电芯之间,单体电芯膨胀时,缓冲泡棉无法施加反作用力作用于单体电芯,导致相邻的单体电芯之间容易相互挤压,造成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缓冲泡棉,能够提高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

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缓冲泡棉,用于动力电池,所述动力电池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单体电芯,包括气垫层、第一泡棉层及第二泡棉层,所述第一泡棉层,与所述气垫层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一泡棉层背离所述气垫层的一侧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用于容置所述单体电芯,所述第二泡棉层与所述气垫层背离所述第一泡棉层的一侧连接,所述第二泡棉层背离所述气垫层的一侧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用于容置另一相邻的所述单体电芯。

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缓冲泡棉,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4、单体电芯膨胀时,能够逐渐挤压第一泡棉层和/或第二泡棉层,从而施加膨胀力至气垫层,气垫层能够施加反作用力作用于单体电芯的膨胀区域,以使单体电芯的膨胀区域从中间位置向两边扩散,以避免相邻的单体电芯间的相互挤压,从而提高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底壁设有第一缓冲槽,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底壁设有第二缓冲槽,沿所述缓冲泡棉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缓冲槽与所述第二缓冲槽在所述气垫层上的投影不重叠。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缓冲槽靠近所述第二缓冲槽的侧壁设有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二缓冲槽靠近所述第一缓冲槽的侧壁设有第二导向部。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泡棉层与所述第二泡棉层之间设有连接结构。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两个连接条,所述连接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泡棉层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泡棉层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条相对设置形成安装空间,所述气垫层容置于所述安装空间。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泡棉层、所述第二泡棉层及所述连接条为一体式结构。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侧壁设有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二安装槽的侧壁设有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和所述第二定位槽用于容置对应的所述单体电芯上的定位条。

11、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缓冲泡棉,用于动力电池,所述动力电池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单体电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缓冲泡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槽(210)的底壁设有第一缓冲槽(220),所述第二安装槽(310)的底壁设有第二缓冲槽(320),沿所述缓冲泡棉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缓冲槽(220)与所述第二缓冲槽(320)在所述气垫层(100)上的投影不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缓冲泡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槽(220)靠近所述第二缓冲槽(320)的侧壁设有第一导向部(230),所述第二缓冲槽(320)靠近所述第一缓冲槽(220)的侧壁设有第二导向部(3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缓冲泡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泡棉层(200)与所述第二泡棉层(300)之间设有连接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缓冲泡棉,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两个连接条(400),所述连接条(40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泡棉层(20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泡棉层(300)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条(400)相对设置形成安装空间(500),所述气垫层(100)容置于所述安装空间(50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缓冲泡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泡棉层(200)、所述第二泡棉层(300)及所述连接条(400)为一体式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缓冲泡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槽(210)的侧壁设有第一定位槽(240),所述第二安装槽(310)的侧壁设有第二定位槽(340),所述第一定位槽(240)和所述第二定位槽(340)用于容置对应的所述单体电芯上的定位条。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缓冲泡棉,包括气垫层、第一泡棉层及第二泡棉层,第一泡棉层与气垫层的一侧连接,第一泡棉层背离气垫层的一侧设有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用于容置单体电芯,第二泡棉层与气垫层背离第一泡棉层的一侧连接,第二泡棉层背离气垫层的一侧设有第二安装槽,第二安装槽用于容置另一相邻的单体电芯,单体电芯膨胀时,能够逐渐挤压第一泡棉层和/或第二泡棉层,从而施加膨胀力至气垫层,气垫层能够施加反作用力作用于单体电芯的膨胀区域,以使单体电芯的膨胀区域从中间位置向两边扩散,以避免相邻的单体电芯间的相互挤压,从而提高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文爱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百美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02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