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14797发布日期:2023-09-02 18:08阅读:44来源:国知局
冷板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流体散热,特别是涉及冷板。


背景技术:

1、目前,液冷散热逐渐成为了高功耗芯片的主流散热方式,冷板式液冷散热通常指的冷板贴合发热器件,通过液体在冷板内部流道的循环流动带走发热器件的热量。冷板式液冷常用的冷却介质为纯水、防冻液等,这些介质通常具有导电性能,一旦发生泄露将会造成服务器内部的电子器件损坏或短路,因此液冷冷板要求内部流道空间密闭,具有较高的密封要求。

2、冷板使用过程,液体压力过载会造成流道涨裂,造成液体泄露。当冷板连入液冷系统工作时,通过在系统安装泄压阀,保证系统的压力上限低于冷板的安全压力。当冷板与系统断开时,冷板内部为独立的密封空间,内部液体随环境温度升高而膨胀挤压流道内壁,会超出冷板的安全压力导致流道涨裂,排出液体可能滴到电子元器件造成短路风险,冷板内部工质为易挥发有害液体,排出挥发至工作环境有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提供一种冷板,以缓解冷板内部液体随环境温度升高而膨胀挤压流道内壁,超出冷板的安全压力导致流道涨裂问题。

2、本申请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冷板,包括:

3、板本体,所述板本体内设置有冷板流道,所述冷板流道用于与外部循环冷却装置连通;

4、浮动调压腔,所述浮动调压腔置于所述板本体内部,所述浮动调压腔内密封滑动连接有浮动块,浮动块将所述浮动调压腔分隔为浮动腔和随动腔,所述浮动腔与所述冷板流道连通,所述冷板流道内压力增大时驱动所述浮动块滑动,使所述浮动腔体积增大,为所述冷板流道提供压力补偿。

5、上述冷板,在板本体内部设计浮动调压腔,浮动块密封滑动连接在浮动调压腔内,浮动腔与冷板流道相连,为冷板流道提供压力补偿,当冷板流道内冷却液随环境温度升高而膨胀挤压冷板流道内壁时,冷板流道内的压力增大,冷板流道内压力增大时浮动块滑动,使得浮动腔体积变大,由于浮动调压腔体积一定,当浮动腔体积变大时,随动腔体积变小,变大的浮动腔与冷板流道相连,能够分担冷板流道内增大的压力,为冷板流道提供压力补偿,能够在冷板内部冷却液随环境温度升高而膨胀时,缓解液冷流道内的压力,使得液冷流道内的压力低于安全压力,避免冷板由于内部压力过载而破坏的情况,提升了冷板的可靠性。板本体内部设计内置型的浮动调压腔,在冷板泄压的过程中,可确保在调压过程液体无泄露,保障了电子元器件的安全,避免了有毒介质的泄露风险,无需额外安装其他组件,结构紧凑,便于维护,实现全过程密封调节,提升安全性能。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浮动调压腔内设置有复位件,当所述冷板流道内压力减小时,所述复位件驱动所述浮动块反向滑动,使所述浮动腔体积减小。在冷板流道内压力变大时,浮动腔体积变大,当冷板流道内压力由大变小时,复位件能够驱动浮动块反向滑动,浮动腔体积减小至原位。复位件使得浮动腔体的体积能够随着冷板流道内的压力变化产生动态变化,使得浮动调压腔不仅能够对冷板流道内的压力进行补偿,还能够进行动态补偿,使得冷板流道内保持一个较为稳定的压力,浮动调压腔能够反复使用,提升冷板的使用性能。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复位件配置为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与所述浮动块抵接,另一端与所述浮动调压腔内壁抵接。复位件采用弹簧,弹簧具有很好的弹性,它具有易变形、弹性大等特性,可吸收一定的振动和冲击量,且能够反复使用,其作用力比较稳定,非常适用于此处,弹簧在浮动块与浮动调压腔之间被压缩,产生蓄能,该蓄能的驱动力对浮动块具有复位作用。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簧设置于所述随动腔内。因为浮动腔与冷板流道连通,冷却液会由冷板流道进入浮动腔内,将弹簧置于随动腔能避免弹簧与冷却液的接触,避免弹簧被冷却液腐蚀,也避免弹簧对冷却液的污染。同时,避免弹簧占用浮动腔内的空间。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浮动调压腔设置有用于与外部连通的出口,所述出口密封连接有密封接头。在冷板正常使用时,密封接头将出口密封,浮动调压腔与外部分隔,仅与冷板流道连通,浮动调压腔正常使用,为冷板流道提供压力补偿。当需要对浮动调压腔进行维护或清理时,将密封接头卸下,通过出口可以对浮动调压腔内部进行维护或清理,便于使用。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浮动块朝向所述随动腔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柱,所述密封接头朝向所述随动腔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柱,所述弹簧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柱外,另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柱外并与所述密封接头抵接。密封接头将出口密封,密封接头置于随动腔内的部分形成随动腔的内壁,即属于浮动调压腔内壁的一部分。通过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的设置,为弹簧提供安装空间,使得弹簧在运动过程中保持较为稳定的运动轨迹,提高弹簧移动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浮动块移动的稳定性,进而提高浮动腔体积变化的稳定性。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板流道与所述浮动腔之间设置有连通流道,所述冷却液通过所述连通流道流动至浮动腔。连通流道为冷却流道和浮动腔之间的连接提供过渡,使得冷却液可以更好的在冷却流道和浮动腔之间流转。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通流道的直径小于所述冷板流道的直径。由此,相同体积的冷却液在直径较小的连通流道流动时,压力变化更为明显,冷却流道内压力的变化通过连通流道时,压力变化更加明显,使得浮动调压腔的补偿更加快速有效。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浮动块外壁的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所述浮动调压腔的内壁抵接。密封圈在浮动块移动时,始终保持浮动块与浮动调压腔内壁的抵接,保持浮动腔和随动腔之间的绝对隔离,避免冷却液从浮动块与浮动调压腔内壁之间的缝隙中流入随动腔。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板本体设置有用于与外部循环冷却装置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冷板流道连通;

15、所述进水口设置有进水接头,所述出水口设置有出水接头。外部循环冷却装置的设置,使得板本体内冷板流道内的冷却液能够循环使用,通过外部循环冷却装置使得冷却液保持一定的冷却温度,保证冷板的冷却效果。进水接头和出水接头的设置,为外部循环冷却装置的连接提供预设的连接位置,使得外部循环冷却装置的连接方便、稳定,且减少漏液的风险。



技术特征:

1.一种冷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调压腔内设置有复位件,当所述冷板流道内压力减小时,所述复位件驱动所述浮动块反向滑动,使所述浮动腔体积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件配置为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与所述浮动块抵接,另一端与所述浮动调压腔内壁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设置于所述随动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调压腔设置有用于与外部连通的出口,所述出口密封连接有密封接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块朝向所述随动腔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柱,所述密封接头朝向所述随动腔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柱,所述弹簧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柱外,另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柱外并与所述密封接头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板流道与所述浮动腔之间设置有连通流道,冷却液通过所述连通流道流动至浮动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流道的直径小于所述冷板流道的直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块外壁的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所述浮动调压腔的内壁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本体设置有用于与外部循环冷却装置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冷板流道连通;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冷板。一种冷板,包括板本体和浮动调压腔,板本体内设置有冷板流道,冷板流道用于与外部循环冷却装置连通,浮动调压腔置于板本体内部,浮动调压腔内密封滑动连接有浮动块,浮动块将浮动调压腔分隔为浮动腔和随动腔,浮动腔与冷板流道连通,冷板流道内压力增大时驱动浮动块滑动,使浮动腔体积增大,为冷板流道提供压力补偿。该冷板,在板本体内部设计浮动调压腔,为冷板流道提供压力补偿,在冷板泄压的过程中,可确保在调压过程液体无泄露,保障了电子元器件的安全,避免了有毒介质的泄露风险,无需额外安装其他组件,结构紧凑,便于维护,实现全过程密封调节,提升安全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田树,焦向昆,吴振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09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