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按键组件及可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38212发布日期:2023-09-13 23:18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按键组件及可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可穿戴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按键组件及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1、随着信息化水平的快速提高,人们对智能穿戴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使得智能穿戴设备开始向高交互性的方向发展,智能穿戴设备的高交互性可以通过按键组件实现,即用户通过按压或旋转按键组件来与智能穿戴设备完成交互。智能穿戴设备的按键组件包括按压件、安装支架、感应件和弹性件,感应件和弹性件通过安装支架安装于智能穿戴设备的壳体上。用户按压按压件的过程中,能够带动弹性件弹性变形,弹性变形的弹性件能够触碰感应件,使得感应件向智能穿戴设备发送电信号以触发该智能穿戴设备。该智能穿戴设备工作过程中,对按压件、弹性件和感应件三者的位置精度要求较高,三者的位置发生偏差时,按压按压件的过程中,存在无法通过弹性件触碰感应件导致无法触发智能穿戴设备的风险,或者存在触碰感应件的过程中按压件的行程过长导致按压手感较差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按键组件,所述按键组件用于可穿戴设备,该可穿戴设备可为手表、手环等。所述按键组件包括:按压件、连接件、弹性件和按压感应部件;所述按压件包括按压杆;所述连接件用于与所述可穿戴设备的壳体直接连接,所述连接件设置有腔体,所述按压杆能够沿所述腔体滑动和转动;所述弹性件与所述连接件直接连接;所述按压感应部件与所述连接件直接连接;其中,所述按压件被按压的过程中,能够与所述弹性件接触,以触发所述按压感应部件。

2、本技术实施例中,用户通过挤压按压件,使得按压杆在腔体内向靠近按压感应部件的方向运动,从而带动弹性件向该方向发生弹性变形,进而触碰到按压感应部件,以触发按压感应部件,使得可穿戴设备能够完成相应的功能。弹性件与连接件直接连接,按压感应部件与连接件直接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减小弹性件与连接件之间通过其他部件(例如支架和壳体)间接连接时的装配公差,也能够减小按压感应部件与连接件之间通过其他部件(例如支架和壳体)间接连接时的装配公差,提高连接件、弹性件和按压感应部件三者的位置精度,进而提高按压件、弹性件和按压感应部件三者的位置精度,按压件被按压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弹性件触碰按压感应部件,提高按键组件的可靠性,且当按压件、弹性件和按压感应部件三者沿按压杆的轴线方向的公差较小时,能够改善用户按压按压件时的手感。

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部,所述弹性件与所述连接部的顶壁和/或侧壁直接连接,所述按压感应部件与所述连接部的顶壁和/或侧壁直接连接。

4、本技术实施例中,该连接部的顶壁和侧壁能够提供弹性件与按压感应部件的连接空间,便于实现连接件与弹性件和按压感应部件的连接。

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连接件包括至少两个所述连接部,至少两个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按压杆的两侧,所述弹性件与至少一个所述连接部的侧壁直接连接,所述按压感应部件与两个所述连接部的顶壁和至少一个所述连接部的侧壁直接连接。

6、本技术实施例中,两个连接部之间存在间隙,按压杆伸出腔体的部分位于两个连接部之间的间隙内,防止按压杆与连接部发生摩擦。弹性件的至少部分与至少一个连接部的侧壁直接连接,从而限制弹性件的运动,同时保证弹性件的至少部分在受到按压杆的按压作用时能够发生弹性变形,以触发按压感应部件;按压感应部件连接于两个连接部的顶壁和至少一个连接部的侧壁,即按压感应部件与连接部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从而提高按压感应部件与连接部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两个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弹性件包括弯折部,所述弯折部朝向所述第一连接部弯折,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侧壁与所述弯折部焊接。

8、本技术实施例中,弹性件通过弯折部与第一连接部的侧壁直接焊接,以便限制弹性件的运动,从而实现弹性件与连接件的固定连接。

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两个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按压感应部件包括支架和感应件,所述感应件直接安装于所述支架;所述支架包括配合部,所述配合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顶壁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顶壁焊接,所述配合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侧壁焊接。

10、本技术实施例中,感应件通过支架与连接部焊接,支架通过配合部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顶壁焊接,还与第二连接部的侧壁焊接,扩大配合部与连接部的接触面积,加强按压感应部件与连接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配合部与第一连接部的连接中,配合部的至少部分覆盖在弯折部与第一连接部的侧壁上,加强弹性件与第一连接部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1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配合部中,一者设置有第一限位槽,另一者设置有沿所述按键组件的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槽卡接。

12、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限位部与第一限位槽的卡接配合,限制按压感应部件与连接件的相对运动,实现按压感应部件与连接部的直接连接,同时,卡接的方式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实现的优点,且第一限位槽与第一限位部的配合便于将按压感应部件的安装。

1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按压件还包括按钮,所述按钮与所述按压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还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按钮内,并与所述按钮过盈配合;所述按钮与所述安装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所述按钮与所述第一密封件接触的内壁设置有涂层。

14、本技术实施例中,当按压件与连接件配合连接后,安装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按钮内,按钮和安装部均与第一密封件过盈配合,提高按压件与连接件之间的密封性,降低外界的灰尘经按钮和安装部之间的间隙进入按钮内部对按钮内部造成污染的风险,从而降低按钮与安装部之间由于杂质导致卡死的可能性,使得按钮能够相对于安装部转动和沿轴线方向直线运动,保证按钮在使用过程中按压和旋转的手感。其中,按钮与第一密封件接触的内壁设置有涂层,该涂层具体可为类金刚石薄膜涂层(diamond-like carbon,dlc),该涂层的耐磨性较高,用以减少按钮在按压和旋转时与第一密封件摩擦产生的磨损,同时涂层的自润滑性能够减小阻尼,提升用户的使用手感。

1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按压件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螺纹连接于所述按压杆,所述固定件位于所述腔体的外侧,所述固定件能够与所述连接件抵接,以限制所述按压杆脱离所述腔体;所述固定件与所述连接件接触的端面设置有涂层。

16、本技术实施例中,按压杆远离按钮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便于固定件与按压杆螺纹连接,且该固定件位于腔体的外侧,按键组件工作过程中按钮被按压时,按压杆能够带动固定件朝向弹性件的方向运动,并挤压弹性件,当按压杆复位(沿远离弹性件的方向运动)时,固定件能够与连接件抵接,从而限制按压件沿远离按压感应部件的方向运动脱离连接件,进而提高按压件与连接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还能够限制按压件复位的行程,防止按压件复位的行程过长导致的与弹性件之间的距离过大影响按压手感。其中,固定件与连接件相互接触的两个端面均设置有涂层,该涂层具体可为dlc涂层,当按钮旋转时,按压杆会带动固定件相对于连接件旋转,该涂层能够减少固定件与连接件之间的磨损,提高固定件与连接件的使用寿命。

1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按压杆的端部位于所述腔体的外侧,用于按压所述弹性件,所述端部与所述弹性件接触的端面设置有涂层。

18、本技术实施例中,由于按压杆的端部位于腔体的外侧,当用户按压按钮时,按压件带动端部沿靠近弹性件的方向运动,此时,按压杆的端部能够挤压弹性件,使得弹性件发生弹性变形,触碰感应件,进而触发按压感应部件。因此,按压杆中位于腔体外侧的端部的设置便于实现对弹性件的挤压。其中,端部与弹性件相互接触的两个端面设置有涂层,该涂层具体可为dlc涂层,用以减少端部在被按压和/或旋转运动时,与弹性件之间产生的磨损,提高端部与弹性件的使用寿命,且dlc涂层的自润滑性能够降低按压件在被按压和/或旋转时的阻力,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1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

20、本实施例中,弹性件处于压缩状态,即具有初始回弹力时,当用户按压按压杆使得按压杆与弹性件接触时,该初始回弹力对用户的按压起到阻挡作用,改善用户的按压手感。

21、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壳体和按键组件,所述按键组件为以上所述的按键组件;其中,所述按键组件的所述连接件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壳体。

22、本技术实施例中,该可穿戴设备在维修时,由于按键组件的连接件与壳体可拆卸连接,能够通过解除连接件与壳体的可拆卸连接将按键组件从壳体上拆下,从而无需破坏壳体,能够单独维修或更换按键组件,无需维修或更换整个可穿戴设备,从而提高维修效率,降低维修成本。

2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按键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限位件,所述连接件的底壁设置有第二限位槽,所述限位件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槽,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

24、本技术实施例中,在按键组件安装于壳体后,限位件的至少部分能够与连接件的第二限位槽进行卡接配合,从而壳体和安装于壳体的限位件限制按键组件的运动,并避免按键组件脱离壳体,提高按键组件与壳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且该限位件还便于实现按键组件与壳体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2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壳体设置有安装孔,所述连接件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嵌入所述安装孔;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件。

26、本技术实施例中,当连接件安装于壳体的过程中,连接件的安装部能够嵌入壳体的安装孔,连接件的连接部位于壳体内部,安装部与壳体之间通过第二密封件过盈配合,第二密封件能够防止外界的灰尘等污染物污染该可穿戴设备内部的环境,提高该可穿戴设备的密封性。在安装部嵌入安装孔后,第二密封件与安装孔过盈配合,并对按键组件沿远离壳体方向的运动提供阻力,降低按键组件脱离该可穿戴设备风险,提高按键组件与壳体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27、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