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33897发布日期:2023-08-25 02:09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阻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尤其涉及一种阻热装置。


背景技术:

1、近年来,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与石油短缺的矛盾更加凸显,同时化石燃料造成的空气污染也日益严重,以电池为代表的新能源行业正在快速发展。电池在工作中发热严重,电池发热问题是影响电池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重要因素,电池发热过大会不可避免地出现热失控,甚至引起燃烧和爆炸,造成经济损失,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2、目前,常规的阻热装置主要通过隔板阻热,但各个电池之间还可以通过连接结构传热,如专利cn112397829a公开了一种具备高阻燃高阻热的模块及制备方法,相邻电池间设置有电池隔板,电池隔板的材质为epdm基材料,阻热的效果主要由隔板的材质决定。

3、然而,上述现有的阻热装置中的各个电池可通过连接结构传热,导致相邻的电池之间的阻热效果不好,因此,亟需一种阻热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状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阻热装置,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各个电池可通过连接结构传热,导致相邻的电池之间的阻热效果不好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阻热装置,所述电池模块包括内部形成容纳腔的箱体及设于所述箱体内的电池组,所述电池组包括间隔分布的至少两个电池单体,所述阻热装置包括:

4、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于所述箱体内且其下方与所述箱体之间形成有用于散热的散热腔,所述支撑板顶部开设有第一卡接槽,所述支撑板对应所述第一卡接槽的内侧底部开设有贯穿所述支撑板的通槽。

5、第一隔热板,所述第一隔热板设于所述第一卡接槽且其顶部开设有用于卡接所述电池单体的第二卡接槽,所述第一隔热板对应所述第二卡接槽的底部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一隔热板的散热槽。

6、至少两个导热组件,至少两个所述导热组件与至少两个所述电池单体一一对应相连接,每个所述导热组件包括多个导热条,每个所述导热条的一端与其对应的所述电池单体连接,每个所述导热条背离其对应的所述电池单体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散热槽、第一卡接槽和通槽并位于所述散热腔内。

7、进一步的,所述阻热装置还包括抽风机,所述抽风机设于所述散热腔以用于排除热风。

8、进一步的,所述阻热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电池单体一一对应的至少两个吸热板,所述吸热板设于所述散热腔以用于吸收热量。

9、进一步的,相对应的所述吸热板与所述电池单体经由所述导热条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吸热板开设有多个传热孔,每个所述导热条的一端与其对应的所述电池单体连接,每个所述导热条背离其对应的所述电池单体的一端插接于一个所述传热孔。

11、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箱体的侧壁之间形成有用于透风的缝隙。

12、进一步的,所述阻热装置还包括多个第二隔热板,所述多个第二隔热板间隔设于所述支撑板的底部且将所述散热腔分隔成多个散热室,每个所述散热室设有一个所述吸热板。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卡接槽设置有多个,每个所述第二卡接槽用于卡接一个所述电池单体。

14、进一步的,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卡接槽之间的距离相等。

15、进一步的,所述阻热装置还包括多个第三散热板,所述第一隔热板对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卡接槽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三散热板。

16、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支撑板、第一隔热板及至少两个导热组件,各个所述电池单体之间间隔分布且设于所述第一隔热板的第二卡接槽中,所述第一隔热板能够有效阻止各个所述电池单体之间的热传递,不会通过电池单体的底部传导到临近的电池单体或其他部件上,且各个所述电池单体可通过所述导热条分别向所述散热腔进行散热,使热量能够分散到所述散热腔中,再经由电池模板内部的散热系统把热量排除,能够避免热失控的电池单体对邻近的电池单体造成较大的损伤,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阻热装置中电池单体不能通过所述第一隔热板直接传热,使得相邻的电池之间的阻热效果较好。



技术特征:

1.一种阻热装置,其用于电池模块的隔热,所述电池模块包括内部形成容纳腔的箱体及设于所述箱体内的电池组,所述电池组包括间隔分布的至少两个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热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热装置还包括抽风机,所述抽风机设于所述散热腔以用于排除热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热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电池单体一一对应的至少两个吸热板,所述吸热板设于所述散热腔以用于吸收热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阻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相对应的所述吸热板与所述电池单体经由所述导热条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阻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板开设有多个传热孔,每个所述导热条的一端与其对应的所述电池单体连接,每个所述导热条背离其对应的所述电池单体的一端插接于一个所述传热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阻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箱体的侧壁之间形成有用于透风的缝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阻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热装置还包括多个第二隔热板,所述多个第二隔热板间隔设于所述支撑板的底部且将所述散热腔分隔成多个散热室,每个所述散热室设有一个所述吸热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接槽设置有多个,每个所述第二卡接槽用于卡接一个所述电池单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阻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卡接槽之间的距离相等。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阻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热装置还包括多个第三散热板,所述第一隔热板对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卡接槽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三散热板。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阻热装置,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其包括支撑板、第一隔热板及至少两个导热组件。本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各个所述电池单体之间间隔分布且设于所述第一隔热板的第二卡接槽中,所述第一隔热板能够有效阻止各个所述电池单体之间的热传递,不会通过电池单体的底部传导到临近的电池单体或其他部件上,且各个所述电池单体可通过所述导热条分别向所述散热腔进行散热,使热量能够分散到所述散热腔中,再经由电池模板内部的散热系统把热量排除,能够避免热失控的电池单体对邻近的电池单体造成较大的损伤,因此,本技术的阻热装置中电池单体不能通过所述第一隔热板直接传热,使得相邻的电池之间的阻热效果较好。

技术研发人员:丁玉峰,乔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二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30301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