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形磁吸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14581发布日期:2023-10-14 09:42阅读:25来源:国知局
异形磁吸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磁吸产品,特指一种可用于电子产品充电结构中的异形磁吸结构。

背景技术

0、
背景技术:

1、随着电子产品的飞速发展,为了便于携带、使用,现在许多小型电子产品都采用了无线设计,通过自身配置的电池进行供电。目前电子产品中常见的接口多采用usb接口。虽然这种充电接口技术成熟、应用广泛,但是其防水效果较差,无法应对产品较高的防水等级。例如在电话手表、耳机、智能眼镜等产品中,由于这类产品本身体积较小,可供使用空间有限,并且对于防水等级要求较高,所以其通常采用的是接触式充电结构。简单来说,就是电子产品与充电座(或充电头)之间并不采用插接配合,而是通过接触的方式,将电子产品的充电电极与充电座中的充电电极接触,形成导电连通,完成充电。当然,为了增加接触稳定性,一般会在电子产品和充电座内设置可吸附的磁铁。

2、目前接触式充电结构在许多小型电子产品中应用非常广泛,但是其也存在一定不足,目前的电子产品中接触式充电结构,电子产品的充电电极通常会设置在产品上的一个平面,将该平面作为与充电座对接的平面。但是许多产品的形状并不规则,产品无法找到合适的平面作为充电接触平面,而如果专门在产品表面设计一个平面,又会影响产品的整体美观。为了克服这一问题,虽然可根据电子产品的实际造型,在其表面的非平面位置设置异形的充电结构,但是这又引发了一个新的问题,目前的磁体造型一般是相对规则,这些具有规则造型的磁铁并不适用于异形的充电结构中。

3、针对上面所述,本发明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要素: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异形磁吸结构,本实用新型可用于异形充电结构中。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异形磁吸结构,包括: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磁体具有一圆锥端,所述的第二磁体具有与圆锥端造型对应的弧形磁槽,所述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在磁力作用下形成磁吸作用力。

3、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在磁力作用下相互吸附时,所述的第一磁体的圆锥端的尖端中心位置指向第二磁体的磁槽的中心位置。

4、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磁体采用单面双极充磁的磁铁,其充磁方向为:沿相对两侧分别沿垂直圆锥面方向充磁,并且相对两侧充磁方向的磁极相反。

5、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磁体中圆锥端的锥角为45度。

6、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二磁体由两个对称的磁单体组合形成,两个磁单体的结合面位于第二磁体的纵轴中心线所在平面。

7、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两个磁单体外侧具有作为充磁面的45度的倒角平面,其充磁方向为:分别沿两个磁单体上垂直倒角平面的方向充磁,并且两个磁单体充磁方向的磁极相反。

8、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磁体安装于电子产品的充电部内,所述的第二磁体安装于与充电部配合的充电座内;所述的充电部上设置有第一电极,所述的充电座上设置有第二电极;所述的充电部具有一充电座结合的锥形部,所述的第一电极显露于锥形部的表面;所述的充电座具有与锥形部匹配的结合凹槽,所述的第二电极显露于结合凹槽内;充电部与充电座在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相互吸附下实现对接配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形成电性接触。

9、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磁体位于锥形部的夹层空间内,且第一磁体的圆锥端的尖端指向所述锥形部的尖端;所述的第二磁体位于结合凹槽底部下侧,且第二磁体的磁槽包覆在结合凹槽的外壁。

10、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锥形部内设置有第一电路板,所述的第一电极延伸至锥形部内、并电性连接至第一电路板上;所述的充电座内设置有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二电极的一端电性连接于第二电路板上,另一端延伸至结合凹槽内。

11、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二电极延伸至结合凹槽内的一端通过折弯形成弹性接触部,所述的结合凹槽内壁开设有供弹性接触部伸出的电极孔。

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1、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采用了非规则造型的异形设计,其可以适用于一些具有异形结构的产品中,提供相互吸引的磁吸作用。

14、2、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令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在吸附过程中具有方向性,只能按照特定方向对接,第一磁体采用单面双极充磁的异形磁铁,第二磁体由两个对称的磁单体组合形成,且两个磁单体充磁方向所述第一磁体的充磁方向相同。

15、3、本实用新型可用于电子产品的异形充电结构中,不仅可适应产品的造型,便于安装,并且可以提供具有方向性的磁吸作用,确保充电连接的正确。



技术特征:

1.异形磁吸结构,包括: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磁体具有一圆锥端,所述的第二磁体具有与圆锥端造型对应的弧形磁槽,所述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在磁力作用下形成磁吸作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形磁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体中圆锥端的锥角为45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异形磁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磁单体外侧具有作为充磁面的45度的倒角平面,其充磁方向为:分别沿两个磁单体上垂直倒角平面的方向充磁,并且两个磁单体充磁方向的磁极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异形磁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磁体安装于电子产品的充电部内,所述的第二磁体安装于与充电部配合的充电座内;所述的充电部上设置有第一电极,所述的充电座上设置有第二电极;所述的充电部具有一充电座结合的锥形部,所述的第一电极显露于锥形部的表面;所述的充电座具有与锥形部匹配的结合凹槽,所述的第二电极显露于结合凹槽内;充电部与充电座在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相互吸附下实现对接配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形成电性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异形磁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磁体位于锥形部的夹层空间内,且第一磁体的圆锥端的尖端指向所述锥形部的尖端;所述的第二磁体位于结合凹槽底部下侧,且第二磁体的磁槽包覆在结合凹槽的外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异形磁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部内设置有第一电路板,所述的第一电极延伸至锥形部内、并电性连接至第一电路板上;所述的充电座内设置有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二电极的一端电性连接于第二电路板上,另一端延伸至结合凹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异形磁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电极延伸至结合凹槽内的一端通过折弯形成弹性接触部,所述的结合凹槽内壁开设有供弹性接触部伸出的电极孔。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异形磁吸结构,异形磁吸结构,包括: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磁体具有一圆锥端,所述的第二磁体具有与圆锥端造型对应的弧形磁槽,所述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在磁力作用下形成磁吸作用力。本技术中的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采用了非规则造型的异形设计,其可以适用于一些具有异形结构的产品中,提供相互吸引的磁吸作用。另外,技术中为了令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在吸附过程中具有方向性,只能按照特定方向对接,第一磁体采用单面双极充磁的异形磁铁,第二磁体由两个对称的磁单体组合形成,且两个磁单体充磁方向所述第一磁体的充磁方向相同。

技术研发人员:梁勇金,毛华生,盖伟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猎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0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