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41228发布日期:2023-09-14 00:39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池及电池结构,尤其是一种电池。


背景技术:

1、软包锂离子电池由于其安全性能好、重量轻、容量大以及设计灵活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

2、软包锂离子电池通常采用铝塑膜对电芯进行封装,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铝塑膜包括尼龙层、铝金属层以及聚丙烯层,这三层膜依次连接。在锂离子电池封装作业时,通过对铝塑膜热压以使相邻的铝塑膜中的聚丙烯层连接,进而形成对内部电芯的包裹封装。

3、然而,这种封装结构使聚丙烯层的端面裸漏在外侧,空气中的水汽沿着聚丙烯层进入电芯,降低软包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能够提高封装本体的密封性,进而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包括电芯和封装本体,封装本体包括两个封装膜体,两个封装膜体相对贴合,以形成容置腔,电芯位于容置腔中;

4、两个封装膜体均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树脂膜层、金属膜层和第二树脂膜层,第一树脂膜层位于封装膜体的朝向容置腔内的一侧;

5、两个封装膜体分别在封装膜体的边缘部位相互连接,金属膜层密封包裹于第一树脂膜层外侧;第二树脂膜层包裹于金属膜层外侧,以使电芯和封装本体密封连接。

6、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金属膜层密封填充于两个封装膜体的边缘部位之间的周向缝隙中。

7、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两个第一树脂膜层的边缘部位相互熔融,形成熔融区域。

8、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熔融区域的截面呈多边形或圆柱形。

9、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一树脂膜层为聚丙烯膜层,金属膜层为铝膜层,第二树脂膜层为尼龙膜层。

10、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两个封装膜体中的金属膜层在封装膜体的边缘区域相互融合。

11、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两个封装膜体的边缘区域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增材,且两个封装膜体中的金属膜层通过第一连接增材相互连接。

12、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一连接增材的宽度为封装膜体边缘区域宽度的10%-90%。

13、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金属膜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封装膜体的厚度的50%。

14、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封装膜体的边缘区域的外侧设置有第二连接增材,第二连接增材贯穿第二树脂膜层和金属膜层并相互融合。

15、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金属膜层的厚度为封装膜体的厚度的30%-50%。

16、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包括电芯和封装本体,封装本体包括两个封装膜体,两个封装膜体相对贴合,以形成容置腔,电芯位于容置腔中;两个封装膜体均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树脂膜层、金属膜层和第二树脂膜层,第一树脂膜层位于封装膜体的朝向容置腔内的一侧;两个封装膜体在封装膜体的边缘部位相互连接,金属膜层密封包裹于第一树脂膜层外侧;第二树脂膜层包裹于金属膜层外侧,以使电芯和封装本体密封连接。通过这种结构设计,使封装本体的边缘部位通过两个封装膜体中的金属膜层的连接对电池密封,同时有效阻挡了外部水汽和灰尘等杂质,从而提高电池的密封性能以及电池的安全性能。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和封装本体,所述封装本体包括两个封装膜体,所述两个封装膜体相对贴合,以形成容置腔,所述电芯位于所述容置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膜层密封填充于两个所述封装膜体的边缘部位之间的周向缝隙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树脂膜层的边缘部位相互熔融,形成熔融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熔融区域的截面呈多边形或圆柱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树脂膜层为聚丙烯膜层,所述金属膜层为铝膜层,所述第二树脂膜层为尼龙膜层。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封装膜体中的金属膜层在所述封装膜体的边缘区域相互融合。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封装膜体的边缘区域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增材,两个所述封装膜体中的金属膜层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增材相互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增材的宽度为所述封装膜体边缘区域宽度的10%-9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膜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封装膜体的厚度的50%。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本体包括第二连接增材,所述第二连接增材贯穿所述第二树脂膜层和所述金属膜层并相互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膜层的厚度为所述封装膜体的厚度的30%-50%。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电芯和封装本体,封装本体包括两个封装膜体,两个封装膜体相对贴合,以形成容置腔,电芯位于容置腔中;两个封装膜体均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树脂膜层、金属膜层和第二树脂膜层,第一树脂膜层位于封装膜体的朝向容置腔内的一侧;两个封装膜体在封装膜体的边缘部位相互连接,金属膜层密封包裹于第一树脂膜层外侧;第二树脂膜层包裹于金属膜层外侧,以使电芯和封装本体密封连接。通过这种结构设计,使封装本体的边缘部位通过两个封装膜体中的金属膜层的连接对电池密封,同时有效阻挡了外部水汽和灰尘等杂质,从而提高电池的密封性能以及电池的安全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邓遇东,谢继春,盛东辉,林泳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15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