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能集装箱调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792166发布日期:2023-07-18 15:34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储能集装箱调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气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储能集装箱调温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在储能领域,储能集装箱调温装置内部一般通过设置固定机架或者柜子等装置来承载电池模组单元,一个储能集装箱调温装置内部往往放置有很多电池模组单元,在储能装置运行时通过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种密集的排布方式不但降低了电池模组单元的散热效果,而且无法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的电池模组单元进行单独的温度控制,既降低了温度调节效果,也浪费了大量的电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储能集装箱调温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池模组单元散热效果差、无法对电池模组单元进行单独温度调节的问题。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储能集装箱调温装置,包括集装箱、气体调温装置、液体调温装置、检测装置和控制装置;

4、所述集装箱内设置有隔间,隔间内设置有电池模组单元和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隔间内的温度和湿度信息并反馈给控制装置;

5、所述气体调温装置通过气体管路与隔间连通,用于调节隔间内的环境温度;

6、所述液体调温装置通过液体管路与电池模组单元连通,用于调节电池模组单元的温度;

7、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检测装置反馈的信息以及电池模组单元的工作状态,调整气体调温装置和液体调温装置的工作状态。

8、本技术所述的储能集装箱调温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能够根据检测装置反馈的温度信息,以及电池模组单元的工作状态,实时调整气体调温装置和液体调温装置的工作状态,改变隔间内的温度,这种设置能够精准调整各个隔间内电池模组单元的温度,既能提高温度调节效果,还能节约能源。

9、进一步的,所述隔间上设置有进气管和排气管,所述气体管路通过进气管、排气管与隔间连通,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第一截止阀,排气管上设置有第二截止阀,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检测装置反馈的信息以及电池模组单元的工作状态,调整第一截止阀和第二截止阀的工作状态。

10、这种设置便于对隔间内的环境温度进行调节,达到节约能源的效果。

11、进一步的,所述隔间上设置有进液管和排液管,所述液体管路通过进液管、排液管与隔间内的电池模组单元连通,所述进液管上设置有第三截止阀,排液管上设置有第四截止阀,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检测装置反馈的信息以及电池模组单元的工作状态,调整第三截止阀和第四截止阀的工作状态。

12、这种设置便于对电池模组单元的温度进行调节,达到节约能源的效果。

13、进一步的,所述气体调温装置包括第一送风装置、气体加热装置和气体制冷装置,所述第一送风装置用于推动气体管路中的气体介质流动,所述气体加热装置用于对气体管路中的气体介质进行加热,所述气体制冷装置用于对气体管路中的气体介质进行降温;

14、所述第一送风装置、气体加热装置和气体制冷装置沿气体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

15、这种设置既能对气体介质进行加热或冷却,加速气体介质的循环流动,增强气体调温装置的温度调节效果,还能避免装置中的气体介质温度受外界环境影响。

16、进一步的,所述液体调温装置包括送液装置、液体加热装置和液体制冷装置,所述送液装置用于推动液体管路中的液体介质流动,所述液体加热装置用于对液体管路中的液体介质进行加热,所述液体制冷装置用于对液体管路中的液体介质进行降温;

17、所述液体加热装置、送液装置和液体制冷装置沿液体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

18、所述液体调温装置的送液端通过液体管路与电池模组单元的进液口连通,所述液体调温装置的回液端通过液体管路与电池模组单元的排液口连通。

19、这种设置既能对电池模组单元进行加热或冷却,还能通过加速液体介质的流动速度来增强温度调节效果。

20、进一步的,所述电池模组单元包括壳体、换热隔板和单体电池;

21、所述壳体内均匀设置有多个换热隔板,在相邻的两个换热隔板间设置有多个均匀排布的单体电池;

22、在所述换热隔板的侧面上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用于固定单体电池。

23、通过在换热隔板上设置卡扣,既方便安装单体电池,还能增强单体电池与换热隔板之间的热量交换效果。

24、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围板、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上盖板与围板的上端面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所述下盖板与围板的下端面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上均设置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用于空气流通;

25、所述换热隔板的一端与围板的前端板连接,另一端与围板的后端板连接,所述围板和换热隔板均为中空板,液体介质能够在所述围板和换热隔板内部流动。

26、这种结构便于电池模组单元的组装生产,增强了通风散热效果,使液体介质能够在围板和换热隔板内部流动,增强了换热隔板、围板和单体电池之间的热交换效果。

27、进一步的,所述围板包括上围板和下围板,且上围板和下围板内的空腔不连通;

28、所述换热隔板包括上隔板和下隔板,且上隔板和下隔板内的空腔不连通;

29、所述围板上设置有进液口和排液口,所述进液口包括上进液口和下进液口,所述排液口包括上排液口和下排液口,所述上进液口设置于上围板的前端面上,所述上排液口设置于上围板的后端面上,所述下进液口设置于下围板的后端面上,所述下排液口设置于下围板的前端面上;

30、所述上进液口、上围板、上隔板和上排液口依次连通,所述下进液口、下围板、下隔板和下排液口依次连通。

31、这种结构将围板、换热隔板分为上下两部分,使围板、换热隔板上部分和下部分内的液体介质流动方向相反,能够增强围板、换热隔板与单体电池接触面的温度均匀性,避免局部温度不均衡导致电池性能快速衰退,降低电池模组单元的循环使用寿命。

32、进一步的,所述隔间内设置有第一流量检测器,用于实时检测气体介质的流动速度,所述液体调温装置内设置有第二流量检测器,用于实时检测液体介质的流动速度;

33、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检测装置反馈的信息,能够实时调节气体调温装置和液体调温装置的工作状态。

34、这种设置能够进一步增强气体调温装置和液体调温装置的温度调节效果。

35、进一步的,所述气体管路上设置有除湿装置,所述除湿装置用于去除气体介质中的水分;

36、所述除湿装置上设置有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气体管路通过进气端、出气端与除湿装置连通;

37、所述除湿装置包括第一除湿管路、第二除湿管路和旁路,所述第一除湿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过滤件,第二除湿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过滤件;

38、所述第一除湿管路、第二除湿管路和旁路通过第一换向阀与进气端连通,通过第二换向阀与出气端连通。

39、这种设置既便于对气体管路内的气体介质进行除湿,避免隔间内结露,还便于对除湿装置进行维护。

40、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储能集装箱调温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41、1)能够根据检测装置反馈的温度信息,以及电池模组单元的工作状态,精准调整隔间内电池模组单元的温度,既能提高温度调节效果,还能节约能源;

42、2)能够根据检测装置反馈的湿度信息,控制除湿装置的工作状态,及时对气体管路内的气体介质进行除湿,避免隔间内结露。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