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圈、盖体组件和壳体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83786发布日期:2023-09-27 11:44阅读:42来源:国知局
密封圈、盖体组件和壳体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密封防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密封圈、盖体组件和壳体机构。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提供的电器设备,通常都需要防水,例如:带盖体的插座,当盖体遮挡插座本体的插接孔时,需要利用密封圈使盖体和插座本体的壳体之间形成密封结构,以确保插座可以实现防水的效果。

2、为了使这些需要防水的电器设备的防水性能够达到ipx7,通常需要设置锁止结构使盖体和本体结构的壳体之间的密封圈被压紧,锁止结构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卡勾式,利用勾子将盖体勾住,达到紧压密封圈的目的;另一种是螺纹旋扭式,利用螺纹将盖体拧紧,达到紧压密封圈的目的。若是相关技术的盖体不设置锁止结构,则无法使盖体和本体的壳体之间设置的密封圈压紧,只能达到ipx4的防水等级。

3、由此可见,相关技术提供的密封圈自身的密封效果有待提升,只有用户主动操作锁止盖体才能使密封圈被紧压,以达到理想密封效果,用户体验有待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圈、盖体组件和壳体机构,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圈能够在自身的弹性作用下紧压被密封的部件上,进而提高密封效果,改善用户体验。

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3、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密封圈,包括:

4、本体部;以及,

5、密封部,密封部连接于本体部的外周,其中,

6、密封部呈弯折状,且能够弹性紧压于被密封件上。

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密封部弯折形成配合槽,配合槽能与被密封件插接配合,且配合槽的槽壁能弹性紧压于被密封件上。

8、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密封部包括弯折连接的支撑部和密封变形部,支撑部远离密封变形部的一端与本体部连接,支撑部和密封变形部之间形成配合槽,密封变形部能弹性紧压于被密封件上。

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支撑部和密封变形部的连接处呈圆弧倒角。

1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支撑部的厚度为1mm-1.2mm;和/或,

11、密封变形部的厚度为0.5mm-0.7mm;和/或,

12、支撑部与本体部呈夹角连接,且支撑部和本体部之间的夹角的角度为60°-70°;和/或,

13、密封变形部的延长线与本体部呈夹角,且密封变形部的延长线与本体部的夹角的角度为40°-45°;和/或,

14、沿密封圈的轴线方向,本体部包括相对分布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支撑部连接于第二端,且支撑部与密封变形部的连接处与第二端的间距为1.5mm-2.0mm;和/或,

15、沿垂直于密封圈的轴线的方向,密封变形部的自由端与本体部背离支撑部的一侧的间距为4.5mm-5.0mm;和/或,

16、沿垂直于密封圈的轴线的方向,密封变形部与支撑部的连接处与本体部远离支撑部的一端的间距为3.0mm-4.0mm。

1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沿密封圈的轴线方向,本体部的厚度为2mm-3mm。

18、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盖体组件,包括盖体和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的密封圈,本体部套接于盖体。

1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沿密封圈的轴线方向,密封圈的密封变形部的自由端与盖体的内壁之间的间距为2mm-2.5mm。

20、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壳体机构,包括:

21、盖体;

22、壳体,盖体与壳体可拆卸或可活动地连接;以及,

23、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的密封圈,其中,

24、本体部套设于盖体和壳体两者中的一者,盖体和壳体两者中的另一者设置有配合部,密封部能弹性紧压于配合部上。

25、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沿密封圈的轴线方向,密封圈的密封变形部的自由端与盖体的内壁之间的间距为2mm-2.5mm;和/或,

26、沿密封圈的轴线方向,盖体的内壁与配合部的端部的间距为1.5mm-2mm。

2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配合部设置有倒角斜面,密封部的密封变形部弹性紧压于倒角斜面。

2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密封圈的有益效果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密封圈包括本体部和连接于本体部外周的密封部,由于密封部呈弯折状,且能够弹性紧压于被密封件上,故能够使密封圈在自身的弹性作用下紧压于被密封件上,进而提高密封效果;而且,由于密封圈可以在自身的弹性作用下紧压于被密封件,进而不需要用户主动操作使密封圈被紧压,不仅通过提高密封效果改善用户体验,还因减少用户操作改善用户体验。

2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盖体组件的有益效果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盖体组件包括盖体和套设于盖体的密封圈,由于密封圈能在自身的弹性作用下紧压于被密封件上,故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且不需要用户手动将盖体锁止,即可利用密封圈自身的弹性作用下紧压于被密封件上,确保良好的密封效果,且改善用户体验。

3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机构的有益效果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机构包括盖体、壳体和密封圈,密封圈的本体部套设于盖体和壳体两者中的一者,盖体和壳体两者中的另一者设置有配合部,密封部能弹性紧压于配合部上。这样一来,能够使密封圈在自身的弹性作用下紧压于配合部,确保良好的密封效果,且不需要用户手动将盖体锁止于壳体,即可利用密封圈自身的弹性作用紧压在盖体和壳体之间,确保良好的密封效果,且改善用户体验。



技术特征:

1.一种密封圈,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320)弯折形成配合槽(321),所述配合槽(321)能与被密封件插接配合,且所述配合槽(321)的槽壁能弹性紧压于被密封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320)包括弯折连接的支撑部(322)和密封变形部(323),所述支撑部(322)远离所述密封变形部(323)的一端与所述本体部(310)连接,所述支撑部(322)和所述密封变形部(323)之间形成所述配合槽(321),所述密封变形部(323)能弹性紧压于被密封件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322)和所述密封变形部(323)的连接处呈圆弧倒角。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322)的厚度为1mm-1.2mm;和/或,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密封圈的轴线方向,所述本体部(310)的厚度为2mm-3mm。

7.一种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盖体(100)和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密封圈,所述本体部(310)套接于所述盖体(10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盖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密封圈的轴线方向,所述密封圈的密封变形部(323)的自由端与所述盖体(100)的内壁之间的间距为2mm-2.5mm。

9.一种壳体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壳体机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密封圈的轴线方向,所述密封圈的密封变形部(323)的自由端与所述盖体(100)的内壁之间的间距为2mm-2.5mm;和/或,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壳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210)设置有倒角斜面(211),所述密封部(320)的密封变形部(323)弹性紧压于所述倒角斜面(211)。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密封防水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密封圈、盖体组件和壳体机构;密封圈包括本体部和密封部,密封部连接于本体部的外周,密封部呈弯折状;壳体机构包括盖体、壳体和前述的密封圈,盖体与壳体可拆卸或可活动地连接;本体部套设于盖体和壳体两者中的一者,盖体和壳体两者中的另一者设置有配合部,密封部能弹性紧压于配合部上。本技术的密封圈能够在自身的弹性作用下紧压被密封的部件上,进而提高密封效果,改善用户体验。

技术研发人员:何鑫,柴孟立,王鸿达,吴建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公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16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