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组冷却管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15883发布日期:2023-11-22 15:29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组冷却管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组冷却管路结构,属于新能源汽车。


背景技术:

1、电动汽车一般采用动力电池组作为动力来源,通常为锂电池组。电动汽车的电池组由大量的电池单体串并联而成,电池单体间的温度差会造成电池状态不一致,从而影响电池组的整体性能。目前,采用冷却气体对电池组进行冷却,但占用空间大,冷却效果不佳,且无法精确控制电池组温度范围,进而影响电池组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组冷却管路结构,结构紧凑,提高冷却效果,降低泵功消耗,能够精确控制电池组温度范围。

2、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组冷却管路结构,包括扁管,所述扁管两端设有端盖:左端盖和右端盖,所述扁管内设有互不连通的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所述右端盖内设有互不相通的进液腔室和出液腔室;所述右端盖上设有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通过进液腔室与进液通道连通,所述进液通道通过左端盖内腔与出液通道连通,所述出液通道经出液腔室与出液管连通;所述进液管内的冷却液体经进液腔流入进液通道,对电池组进行冷却,热交换后的冷却液体经出液通道流至出液腔室后经出液管流出。

3、所述扁管两端分别设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一端分别设有插槽,所述端盖一端分别设有定位环,所述定位环分别插设于对应的插槽内。

4、所述连接环一端具有同轴布置的外支撑环和内支撑环,所述插槽为外支撑环与内支撑环之间的间隙。

5、所述扁管内设有分隔单元,所述分隔单元将扁管内腔分为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

6、所述分隔单元包括两平行间隔布置的分隔板,两所述分隔板之间的间隙形成分隔通道,所述分隔通道两端分别插设堵头:左堵头和右堵头;所述右堵头还与隔断板端部固定连接。

7、所述右堵头内设有环向布置的防脱肋板。

8、所述右端盖内设有隔断板。

9、所述进液通道内分别设有多块均匀间隔布置的进液隔板,所述出液通道内分别设有多块均匀间隔布置的出液隔板。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组冷却管路结构,扁管为扁波纹状,与电池组形状相匹配;使得扁管与电池单体紧密贴合,不仅结构紧凑,而且提高了冷却效果,降低泵功消耗。连接环嵌件注塑在扁管两端,两端盖与连接环紧密配合,并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提高了密封性。本申请能够很好的控制电池组的温度范围,同时密封性能可靠,提高了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组冷却管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扁管,所述扁管两端设有端盖:左端盖和右端盖,所述扁管内设有互不连通的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所述右端盖内设有互不相通的进液腔室和出液腔室;所述右端盖上设有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通过进液腔室与进液通道连通,所述进液通道通过左端盖内腔与出液通道连通,所述出液通道经出液腔室与出液管连通;所述进液管内的冷却液体经进液腔流入进液通道,对电池组进行冷却,热交换后的冷却液体经出液通道流至出液腔室后经出液管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组冷却管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管两端分别设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一端分别设有插槽,所述端盖一端分别设有定位环,所述定位环分别插设于对应的插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组冷却管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环一端具有同轴布置的外支撑环和内支撑环,所述插槽为外支撑环与内支撑环之间的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组冷却管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管内设有分隔单元,所述分隔单元将扁管内腔分为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组冷却管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单元包括两平行间隔布置的分隔板,两所述分隔板之间间隙形成分隔通道,所述分隔通道两端分别插设堵头:左堵头和右堵头;所述右堵头还与隔断板端部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组冷却管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堵头内设有环向布置的防脱肋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组冷却管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右端盖内设有隔断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组冷却管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通道内分别设有多块均匀间隔布置的进液隔板,所述出液通道内分别设有多块均匀间隔布置的出液隔板。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组冷却管路结构,属于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包括扁管,所述扁管两端设有端盖:左端盖和右端盖,所述扁管内设有互不连通的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所述右端盖内设有互不相通的进液腔室和出液腔室;所述右端盖上设有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通过进液腔室与进液通道连通,所述进液通道通过左端盖内腔与出液通道连通,所述出液通道经出液腔室与出液管连通;所述进液管内的冷却液体经进液腔流入进液通道,对电池组进行冷却,热交换后的冷却液体经出液通道流至出液腔室后经出液管流出。本申请结构紧凑,提高了冷却效果,降低泵功消耗;能够很好的控制电池组的温度范围,同时密封性能可靠。

技术研发人员:赵奇,施明刚,马婷,刘海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阴标榜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