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绕式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68001发布日期:2023-09-08 05:14阅读:23来源:国知局
卷绕式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动力电池,具体涉及一种卷绕式电池。


背景技术:

1、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飞速发展,锂离子电池作为重要的组成部件被广泛关注,随着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续航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也需要锂离子电池具备更高的质量能量密度。

2、为达上述目的,现有技术中已具有通过将凝胶态电解质或者全固态电解质替代液态电解液来提升质量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但目前大多数企业也仅仅是将液态电解液直接替换成凝胶态电解质或者全固态电解质,其生产出的大多电池仍包括顶盖和壳体,顶盖和壳体仍会占用一部分空间和质量,从而无法进一步提高电池的质量能量密度。

3、基于以上所述,现亟需一种卷绕式电池,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卷绕式电池,能够进一步提高电池质量能量密度,降低生产制造成本。

2、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卷绕式电池,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和夹层件,所述第一极片包括第一涂覆区和第一空箔区,所述第一涂覆区用于涂覆第一活性材料,所述第一极片沿第一方向设置收尾空箔区,所述收尾空箔区能密封贴合于所述卷绕式电池的卷绕尾端;

4、所述第二极片包括第二涂覆区和第二空箔区,所述第二涂覆区用于涂覆第二活性材料,所述第一涂覆区、所述夹层件和所述第二涂覆区依次贴合沿所述第一方向卷绕成所述卷绕式电池,所述第一空箔区和所述第二空箔区沿第二方向向所述卷绕式电池的相对两端分别伸出形成正极耳和负极耳,并经拍平分别形成正致密面和负致密面,以使所述正致密面和所述负致密面密封覆盖于所述卷绕式电池的两端,所述第一方向水平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5、所述夹层件能使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导电连接。

6、可选地,所述第一活性材料上涂覆有固态电解质层,所述固态电解质层为所述夹层件;

7、和/或,所述第二活性材料上涂覆有所述固态电解质层。

8、可选地,所述夹层件为隔膜,所述隔膜的相对两表面填涂有凝胶态电解质或液态电解质。

9、可选地,所述隔膜的相对两表面具有所述凝胶态电解质,所述凝胶态电解质(4)呈点阵式设置。

10、可选地,沿第二方向,所述夹层件的两端分别伸出于所述第一涂覆区和所述第二涂覆区。

11、可选地,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夹层件伸出于所述第二涂覆区的长度范围值为0.5mm~2mm。

12、可选地,沿所述第一方向,至少部分所述夹层件伸出于所述第二涂覆区设置。

13、可选地,还包括绝缘密封件,所述绝缘密封件盖覆于所述收尾空箔区。

14、可选地,所述第一活性材料采用间歇涂布方式涂布于所述第一涂覆区,所述第二活性材料采用连续涂布方式涂布于所述第二涂覆区。

15、可选地,所述第一极片与所述第二极片中的其中一个为铝箔,另一个为铜箔。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卷绕式电芯能够通过由正极耳和负极耳分别形成的正致密面和负致密面将该电池的两端进行密封覆盖,从而能够防止电池内部的电解质从两端泄漏,且该电池能够通过两个致密面与外部直接进行电连接,从而取消了顶盖的设置;此外,在该电池卷绕完成后,能够通过设置在第一极片上的收尾空箔区进行结尾,从而能通过收尾空箔区对该卷绕式电池的卷绕尾端进行密封贴合,不仅能够避免该电池内的电解质从卷绕尾端处泄漏,还取消了外壳的设置。通过上述设置,使得该卷绕式电池整体的厚度得到有效减小,从而提高了质量能量密度,并节省了生产制造成本。



技术特征:

1.卷绕式电池,包括第一极片(1)、第二极片(2)和夹层件(3),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性材料(13)上涂覆有固态电解质层,所述固态电解质层为所述夹层件(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层件(3)为隔膜,所述隔膜的相对两表面具有凝胶态电解质(31)或液态电解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卷绕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膜的相对两表面填涂有所述凝胶态电解质(31),所述凝胶态电解质(31)呈点阵式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卷绕式电池,其特征在于,沿第二方向,所述夹层件(3)的两端分别伸出于所述第一涂覆区(11)和所述第二涂覆区(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卷绕式电池,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夹层件(3)伸出于所述第二涂覆区(21)的长度范围值为0.5mm~2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式电池,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至少部分所述夹层件(3)伸出于所述第二涂覆区(21)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式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绝缘密封件,所述绝缘密封件盖覆于所述收尾空箔区(1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性材料(13)采用间歇涂布方式涂布于所述第一涂覆区(11),所述第二活性材料(23)采用连续涂布方式涂布于所述第二涂覆区(2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片(1)与所述第二极片(2)中的其中一个为铝箔,另一个为铜箔。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卷绕式电池,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和夹层件,第一极片的第一涂覆区、夹层件和第二极片的第二涂覆区依次贴合沿第一方向卷绕成该卷绕式电池,第一极片上的收尾空箔区能密封贴合于卷绕式电池的卷绕尾端;第一极片的第一空箔区和第二极片的第二空箔区沿第二方向向该电池的相对两端分别伸出形成正极耳和负极耳,并经拍平分别形成正致密面和负致密面,以使两个致密面密封覆盖于两端;夹层件能使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导电连接。该电池能通过两个致密面与外部直接进行电连接,从而取消了顶盖的设置,并能通过收尾空箔区实现对该电池进行包裹密封,从而取消了外壳的设置,减小了该电池整体的厚度,提高了质量能量密度,并节省了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任涛,刘宏勇,黄亮,覃律健,于哲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7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