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50974发布日期:2023-10-25 19:29阅读:23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有关一种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一种浮动抵接的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0、
背景技术:

1、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第cn207459272u号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中心端子及环固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壳体,所述电连接器具有第一端及位于所述第一端的上端的第二端,所述中心端子具有暴露于所述电连接器的第一端的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与一外部电路板电性连接,但是暴露于所述电连接器的第一端的所述第一接触部会受到外部电子元器件的信号干扰。

2、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要素: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屏蔽外部信号干扰的电连接器。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中心端子及环固于所述绝缘本体的金属壳体,所述电连接器具有第一端及位于所述第一端的上端的第二端,所述中心端子具有暴露于所述电连接器的第一端的第一接触部,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第二金属壳体及弹性件,所述第二金属壳体于第一端环设于所述金属壳体的外壁面并容置所述第一接触部,所述金属壳体的第一端设有限制所述第二金属壳体向下脱离的限位部,所述弹性件环设于所述金属壳体的外部并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壳体的上方以供所述第二金属壳体能在上下方向上浮动。

3、进一步,所述金属壳体包括环固于所述绝缘本体的筒状的基壳及固持于所述基壳的固持件,所述固持件包括环设固持于所述基壳的环壁及自所述环壁的周缘向外延伸形成的抵靠部,所述抵靠部为环形的片状结构。

4、进一步,所述基壳由金属板铆接形成,所述固持件为冲压抽引形成,所述绝缘本体一体成型于所述金属壳体和中心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一体成型于所述基壳内的基体及包覆于所述环壁的外周体,所述基壳的壁面设有孔洞以令所述基体与所述外周体一体相连。

5、进一步,所述弹性件为螺旋弹簧,所述弹性件的上侧弹性抵靠于所述抵靠部的下方,所述弹性件的下侧弹性抵靠于所述第二金属壳体的上方。

6、进一步,所述金属壳体的第一端沿径向向外冲压形成所述限位部,所述第二金属壳体具有抵靠所述限位部的上壁,所述第二金属壳体的下端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有对接部,所述对接部电性连接于一电路板。

7、进一步,所述对接部的下表面设有若干凸起。

8、进一步,所述电路板的表面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接触部对接的中心触点及围绕所述中心触点外侧的与所述对接部对接的旁侧触点。

9、进一步,所述中心端子包括主体部、弹簧及具有所述第一接触部的接触件,所述主体部的下端凹设形成收容所述弹簧及所述接触件的腔室,所述弹簧抵推所述接触件以使所述第一接触部向下突伸出所述腔室。

10、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所述电连接器、供所述电连接器安装的外壳、与所述电连接器对接的电路板及与所述外壳配接以将所述电路板遮蔽的盖体,所述外壳设有基座及自所述基座向上突伸形成的突伸部,所述基座设有基底及自所述基底向下突伸形成的与所述基底之间构成容置腔的环形侧部,所述外壳包括自所述基底向上凹设形成的容置孔及自所述容置孔进一步向上贯穿所述突伸部的孔径小于所述容置孔的供所述电连接器装配的装配孔,所述容置孔与所述装配孔之间形成台阶,所述金属壳体包括环固于所述绝缘本体的筒状的基壳及固持于所述基壳的固持件,所述固持件包括环设固持于所述基壳的环壁及自所述环壁的周缘向外延伸形成的所述抵靠部,所述抵靠部在径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容置孔的径向尺寸,所述抵靠部通过铆接或者螺栓固持于所述基底,所述外壳、所述台阶、所述抵靠部和所述外周体之间形成收容空间以收容一防水圈,当所述电连接器安装于所述外壳时,所述外周体干涉固持于所述装配孔,所述防水圈的上下两侧分别抵靠于所述台阶与所述抵靠部。

11、进一步,所述电路板的表面设置有用于与第一接触部对接的旁侧触点,所述旁侧触点为一连续的环形结构,所述旁侧触点的径向尺寸不小于对应的所述对接部的尺寸。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所述电连接器的第二金属壳体可以上下浮动抵接外部电路板,同时中心端子的第一接触件也可以与电路板浮动抵接,因此第二金属壳体在径向上环绕所述第一接触件以屏蔽外部信号干扰,且所述金属壳体的限位部防止第二金属壳体脱落。



技术特征: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中心端子及环固于所述绝缘本体的金属壳体,所述电连接器具有第一端及位于所述第一端的上端的第二端,所述中心端子具有暴露于所述电连接器的第一端的第一接触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第二金属壳体及弹性件,所述第二金属壳体于第一端环设于所述金属壳体的外壁面并容置所述第一接触部,所述金属壳体的第一端设有限制所述第二金属壳体向下脱离的限位部,所述弹性件环设于所述金属壳体的外部并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壳体的上方以供所述第二金属壳体能在上下方向上浮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包括环固于所述绝缘本体的筒状的基壳及固持于所述基壳的固持件,所述固持件包括环设固持于所述基壳的环壁及自所述环壁的周缘向外延伸形成的抵靠部,所述抵靠部为环形的片状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壳由金属板铆接形成,所述固持件为冲压抽引形成,所述绝缘本体一体成型于所述金属壳体和所述中心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一体成型于所述基壳内的基体及包覆于所述环壁的外周体,所述基壳的壁面设有孔洞以令所述基体与所述外周体一体相连。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螺旋弹簧,所述弹性件的上侧弹性抵靠于所述抵靠部的下方,所述弹性件的下侧弹性抵靠于所述第二金属壳体的上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的第一端沿径向向外冲压形成所述限位部,所述第二金属壳体具有抵靠所述限位部的上壁,所述第二金属壳体的下端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有对接部,所述对接部电性连接于一电路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部的下表面设有若干凸起。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的表面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接触部对接的中心触点及围绕所述中心触点外侧的与所述对接部对接的旁侧触点。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端子包括主体部、弹簧及具有所述第一接触部的接触件,所述主体部的下端凹设形成收容所述弹簧及所述接触件的腔室,所述弹簧抵推所述接触件以使所述第一接触部向下突伸出所述腔室。

9.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组件包括所述电连接器、供所述电连接器安装的外壳、与所述电连接器对接的电路板及与所述外壳配接以将所述电路板遮蔽的盖体,所述外壳设有基座及自所述基座向上突伸形成的突伸部,所述基座设有基底及自所述基底向下突伸形成的与所述基底之间构成容置腔的环形侧部,所述外壳包括自所述基底向上凹设形成的容置孔及自所述容置孔进一步向上贯穿所述突伸部的孔径小于所述容置孔的供所述电连接器装配的装配孔,所述容置孔与所述装配孔之间形成台阶,所述金属壳体包括环固于所述绝缘本体的筒状的基壳及固持于所述基壳的固持件,所述固持件包括环设固持于所述基壳的环壁及自所述环壁的周缘向外延伸形成的抵靠部,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一体成型于所述基壳内的基体及包覆于所述环壁的外周体,所述抵靠部在径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容置孔的径向尺寸,所述抵靠部通过铆接或者螺栓固持于所述基底,所述外壳、所述台阶、所述抵靠部和所述外周体之间形成收容空间以收容一防水圈,当所述电连接器安装于所述外壳时,所述外周体干涉固持于所述装配孔,所述防水圈的上下两侧分别抵靠于所述台阶与所述抵靠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金属壳体的下端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有对接部,所述电路板的表面设置有用于与第一接触部对接的中心触点及围绕所述中心触点外侧的与所述对接部对接的旁侧触点,所述旁侧触点为一连续的环形结构,所述旁侧触点的径向尺寸不小于对应的所述对接部的尺寸。


技术总结
一种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中心端子及环固于所述绝缘本体的金属壳体,所述电连接器具有第一端及位于所述第一端的上端的第二端,所述中心端子具有暴露于所述电连接器的第一端的第一接触部,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第二金属壳体及弹性件,所述第二金属壳体于第一端环设于所述金属壳体的外壁面并容置所述第一接触部,所述金属壳体的第一端设有限制所述第二金属壳体向下脱离的限位部,所述弹性件环设于所述金属壳体的外部并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壳体的上方以供所述第二金属壳体能在上下方向上浮动。

技术研发人员:陈明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0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