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屏充电配件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93597发布日期:2023-09-17 02:40阅读:39来源:国知局
投屏充电配件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投屏充电配件,特别是涉及一种投屏充电配件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1、随着科技的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逐渐提高。

2、新能源汽车均具备例如中控屏等车载屏幕,为满足消费者的娱乐需求,一般车载屏幕具备type-c接口或者hdmi接口,可以通过上述将消费者的终端屏幕内容投送到车载屏幕上,从而在汽车内即可满足消费者的看视频或者打游戏等需求。

3、在实施现有技术的过程中,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由于终端设备的迭代更新速度很快,大部分老型号的终端设备的不支持有线dp投屏功能,无法做到充电投屏一体化,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投屏充电配件以及车辆,能够解决投屏不便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

3、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投屏充电配件,包括:

4、本体,设有第一槽口、容纳腔以及第二槽口,所述容纳腔通过所述第一槽口以及所述第二槽口连通所述本体的外部,所述本体用于连接车载设备;以及电路板,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电路板包括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匹配连接所述第一槽口,所述第二接口匹配连接所述第二槽口,所述第一接口用于连接车载设备以对所述电路板供电,所述电路板用于使所述第二接口连接终端时,对所述终端进行充电并接收所述终端的数据,所述电路板还用于将所述数据经所述第一接口传输至车载屏幕。

5、一实施例中,所述本体还设有第三槽口,所述第三槽口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电路板还包括第一充电接口,所述第一充电接口匹配连接所述第三槽口。

6、一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包括壳体与盖板,所述壳体的远端设有开口,所述盖板于所述开口处连接所述壳体,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与所述盖板的近向表面之间限定出所述容纳腔。

7、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与所述盖板可拆卸连接。

8、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设有卡接槽;所述盖板包括延伸壁,所述延伸壁设有卡扣,所述延伸壁伸入所述壳体内,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接槽匹配连接。

9、一实施例中,所述盖板设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沿所述近向表面朝向所述壳体延伸,所述延伸部的长度大于所述延伸壁的长度,所述卡扣设于所述延伸部上。

10、一实施例中,在周向方向上,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延伸壁之间具有间隙。

11、一实施例中,在周向方向上,所述本体设有多个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连接板,连接所述本体且设有连接孔;肋板,分别连接所述本体以及所述连接板。

12、一实施例中,所述本体还设有散热孔。

13、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采用如上述的投屏充电配件。

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投屏充电配件,在未使用时,本体插入车辆预设的凹槽内,从而使第一接口连接车载设备以对电路板供电,并使车辆的外接接口变为第二接口,通过第二接口连接终端设备,由于第二接口的多样性,可以适配多种不同终端设备的数据线,无需携带多种不同的数据传输线即可实现投屏功能与充电功能一体化,使用方便。



技术特征:

1.一种投屏充电配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屏充电配件,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屏充电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壳体与盖板,所述壳体的远端设有开口,所述盖板于所述开口处连接所述壳体,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与所述盖板的近向表面之间限定出所述容纳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投屏充电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与所述盖板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投屏充电配件,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投屏充电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设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沿所述近向表面朝向所述壳体延伸,所述延伸部的长度大于所述延伸壁的长度,所述卡扣设于所述延伸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投屏充电配件,其特征在于:在周向方向上,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延伸壁之间具有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屏充电配件,其特征在于:在周向方向上,所述本体设有多个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屏充电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还设有散热孔。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投屏充电配件。


技术总结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投屏充电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投屏充电配件以及车辆。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投屏充电配件以及车辆,在未使用时,本体插入车辆预设的凹槽内,从而使第一接口连接车载设备以对电路板供电,并使车辆的外接接口变为第二接口,通过第二接口连接终端设备,由于第二接口的多样性,可以适配多种不同终端设备的数据线,无需携带多种不同的数据传输线即可实现投屏功能与充电功能一体化,使用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李峻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九洲卓能电气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2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