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铁及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70952发布日期:2023-09-08 06:43阅读:24来源:国知局
衔铁及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子控制器件,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衔铁以及包括该衔铁的继电器。


背景技术:

1、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继电器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因此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2、拍合式继电器包括轭铁和衔铁,衔铁设有缺口,部分轭铁插入衔铁的缺口,以使衔铁可转动地设置在轭铁上实现拍合式动作。现有技术中多个衔铁在电镀或自动上料过程中,由于衔铁的缺口的设置,衔铁与衔铁之间容易出现叠片,存在电镀不良、零件变形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衔铁及继电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衔铁易出现叠片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衔铁,应用于继电器,所述衔铁设有缺口,所述缺口用于供所述继电器的轭铁穿过;

3、其中,所述缺口的内壁与所述衔铁的外周缘的结合处分别形成有第一转角和第二转角,所述第一转角和所述第二转角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所述衔铁的厚度。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缺口的内壁包括:

5、底面;

6、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的一端与所述底面连接,所述第一侧面的另一端与所述衔铁的外周缘的结合处形成第一转角;以及

7、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的一端与所述底面连接,所述第二侧面的另一端与所述衔铁的外周缘的结合处形成第二转角。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侧面的一端与所述底面的结合处具有第一过渡弧面;

9、所述第二侧面的一端与所述底面的结合处具有第二过渡弧面。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侧面为外凸弧面,所述外凸弧面的凸出方向朝向所述第二侧面。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第二侧面为平面或外凸弧面。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衔铁包括:

13、吸合部,用于与所述继电器的铁芯接触;以及

14、加宽部,与所述吸合部连接,所述缺口设置于所述加宽部;所述加宽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吸合部的宽度。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缺口的形状为矩形。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缺口的形状为燕尾型。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缺口的形状为部分圆形。

1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继电器,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衔铁。

19、上述实用新型中的一个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2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衔铁,由于第一转角和第二转角形成在缺口的内壁与衔铁的外周缘的结合处,且第一转角和第二转角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衔铁的厚度,这样两片衔铁并不会在缺口处交错穿插,既保证了衔铁与轭铁的正常装配,又可以防止多片衔铁在电镀或自动上料过程中,两片衔铁之间出现叠片现象。



技术特征:

1.一种衔铁,应用于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衔铁设有缺口,所述缺口用于供所述继电器的轭铁穿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衔铁,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的内壁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衔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的一端与所述底面的结合处具有第一过渡弧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衔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为外凸弧面,所述外凸弧面的凸出方向朝向所述第二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衔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面为平面或外凸弧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衔铁,其特征在于,所述衔铁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衔铁,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的形状为矩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衔铁,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的形状为燕尾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衔铁,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的形状为部分圆形。

10.一种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衔铁。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衔铁及继电器,衔铁设有缺口,缺口用于供继电器的轭铁穿过;其中,缺口的内壁与衔铁的外周缘的结合处分别形成有第一转角和第二转角,第一转角和第二转角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衔铁的厚度。本技术实施例的衔铁,由于第一转角和第二转角形成在缺口的内壁与衔铁的外周缘的结合处,且第一转角和第二转角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衔铁的厚度,这样两片衔铁并不会在缺口处交错穿插,既保证了衔铁与轭铁的正常装配,又可以防止在衔铁电镀或自动上料过程中,两片衔铁之间出现叠片现象。

技术研发人员:代文广,王智颖,陈松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宏发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3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