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流盘、端盖组件及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05110发布日期:2023-10-29 02:34阅读:32来源:国知局
集流盘、端盖组件及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尤其是涉及一种集流盘、端盖组件及电池。


背景技术:

1、集流盘是全极耳电池的重要部件之一,其用于将电池内芯的电能向外引出至电池的正极或负极端子。集流盘的一端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电芯连接,集流盘弯折后,集流盘的另一端通过焊接或铆接的方式与盖板连接。

2、由于集流盘在弯折加工时,存在加工误差,致使盖板与电芯无法同轴,或者,盖板与电芯之间存在间隙。而大多数集流盘不能再次折弯,致使盖板与电芯之间装配不满足装配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集流盘,提高处于折叠态的集流盘的折弯能力,增加集流盘在电池装配过程中的自适应性,进而保证电芯与端盖组件的装配满足设计要求。

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出了一种端盖组件。

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出了一种电池。

4、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集流盘,包括在第一方向上依次布置的盘体折弯部及安装部。折弯部两端分别与盘体、安装部相连,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集流盘的长度方向,

5、所述折弯部包括朝向所述盘体的第一端部和朝向所述安装部的第二端部,折弯部上设有至少一个减薄区,当集流盘处于折叠态时,所述减薄区至所述第一端部的部分和所述减薄区至所述第二端部的部分之间夹角可调,并调整盘体和安装部之间的相对位置。

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折弯部上设置减薄区,折弯部本体能够至少折弯一次。在集流盘装配过程中,提高了处于折叠态的集流盘的折弯部折弯能力,增加了集流盘在电池装配过程中的自适应性,进而保证电芯与端盖组件的装配满足设计要求。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减薄区构造为凹槽。如此设置,方便加工,有助于降低集流盘的制造成本。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折弯部的厚度为t,凹槽的深度为t,t=(1/3~2/3)t。如此设置,在保证凹槽处的能够折弯的前提下,避免凹槽处出现断裂现象。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凹槽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为l1,相邻两个凹槽的间距为l2,l1≥1/2l2。如此设置,可知在多个凹槽中选择适宜的凹槽,以恰当地调整盘体和安装部之间的相对位置,一次折弯就可以满足电芯与端盖组件的装配要求。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凹槽具有开口和底端,在底端朝向开口的方向上呈渐扩状,凹槽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或者v形。凹槽的轮廓圆滑过渡,减小应力集中,避免凹槽区域产生过大应力而出现断裂问题。等腰梯形或者v形方便加工,有助于保证加工尺寸。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凹槽的深度在折弯部在宽度方向上递增或递减。如此设置,进一步有助于对折弯部再次进行折弯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凹槽为阶梯槽。阶梯状的凹槽方便加工,制造成本低廉。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凹槽的转角处为倒圆角。如此,进一步使得凹槽的轮廓圆滑过渡,进一步减小过渡区的应力集中。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盘体与折弯部之间具有第一过渡区,折弯部与安装部之间具有第二过渡区,多个减薄区还可以设置于第一过渡区和/或第二过渡区。如此设置,可以在第一、二过渡区选择适宜的凹槽,以恰当地调整盘体和安装部之间的相对位置,一次折弯就可以满足电芯与端盖组件的装配要求。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折弯部上沿所述第一方向布置多个减薄区,减薄区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如此,折弯部可以折弯多次,进一步改善处于折叠态的集流盘的折弯能力。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个凹槽位于折弯部的同一侧表面上。如此设置,可以一次性加工上述所有的凹槽,加工方便。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的端盖组件,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集流盘。

18、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端盖组件,提高处于折叠态的集流盘的折弯能力,增加集流盘在电池装配过程中的自适应性,进而保证电芯与端盖组件的装配满足设计要求。

19、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实施例的电池,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端盖组件。

20、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提高处于折叠态的集流盘的折弯能力,增加集流盘在电池装配过程中的自适应性,进而保证电芯与端盖组件的装配满足设计要求。

21、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集流盘(100),其特征在于,包括:在第一方向上依次布置的盘体(10),折弯部(20)及安装部(30),所述折弯部(20)两端分别与所述盘体(10)、所述安装部(30)相连,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集流盘(100)的长度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流盘(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减薄区构造为凹槽(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流盘(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部(20)的厚度为t,所述凹槽(21)的深度为t,t=(1/3~2/3)t。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流盘(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1)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为l1,相邻两个所述凹槽(21)的间距为l2,l1≥1/2l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流盘(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1)具有开口和底端,在所述底端朝向所述开口的方向上呈渐扩状,所述凹槽(21)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或者v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流盘(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两端为倒圆角。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流盘(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1)的深度在所述折弯部(20)在宽度方向上递增或递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流盘(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1)为阶梯槽。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集流盘(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10)与所述折弯部(20)之间具有第一过渡区(40),所述折弯部(20)与所述安装部(30)之间具有第二过渡区(50),多个所述减薄区还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一过渡区(40)和/或所述第二过渡区(50)。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集流盘(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部(20)上沿所述第一方向布置多个所述减薄区,所述减薄区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集流盘(100),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凹槽(21)位于所述折弯部(20)的同一侧表面上。

12.一种端盖组件(200),其特征在于,包括:

13.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流盘、端盖组件及电池,集流盘包括在第一方向上依次布置的盘体折弯部及安装部。折弯部两端分别与盘体、安装部相连。第一方向为集流盘的长度方向。折弯部包括朝向盘体的第一端部和朝向安装部的第二端部,折弯部上设有至少一个减薄区,当集流盘处于折叠态时,减薄区至第一端部的部分和减薄区至第二端部的部分之间夹角可调,并调整盘体和安装部之间的相对位置。通过在折弯部上设置减薄区,折弯部本体能够至少折弯一次。在集流盘装配过程中,提高了处于折叠态的集流盘的折弯能力,增加了集流盘在电池装配过程中的自适应性,进而保证电芯与端盖组件的装配满足设计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罗金树,卢鹏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