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05331发布日期:2023-10-29 02:39阅读:25来源:国知局
电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源,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源装置。


背景技术:

1、由于便携式应急电源有着能够灵活的移动的优势,在野外作业时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受到多种行业的青睐。但是相关技术中的便携式应急电源使用储能电池,储能电池的活性物质是预先放在电池内部的,因而其电池容量取决于贮存的活性物质的量。

2、相关技术中的便携式应急电源的储能电池需要定期充电,如果便携式应急电源没有提前充电将会影响便携式应急电源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便携式应急电源没有提前充电将会影响便携式应急电源的使用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源装置,包括:箱体,具有第一开口;气体发生装置,经过第一开口设置在箱体内,气体发生装置包括容纳盒和第一盖板,容纳盒具有第二开口,第一盖板位于第一开口处并盖设于第二开口;燃料电池,经过第一开口设置在箱体内且位于气体发生装置的一侧,气体发生装置与燃料电池通过导气管连通;其中,第一盖板上设置有与容纳盒的容纳腔连通的第一导气孔,导气管通过第一导气孔连通于容纳腔。

3、进一步地,第一盖板上设置有与容纳腔连通的安装口,电源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安装口处的连接凸起以及与连接凸起密封配合的密封盖,连接凸起上设置有与容纳腔连通的入料孔。

4、进一步地,入料孔包括弧形段及与弧形段的两端连接的直段,连接凸起为连接圆柱,连接凸起上设置有连通容纳腔与第一导气孔的第二导气孔,第二导气孔贯穿于直段。

5、进一步地,第二导气孔包括相互连通且成角度设置的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第一孔段的第一端贯穿于直段并连通于容纳腔,第一孔段的第二端贯穿于连接凸起的外侧壁,第二孔段的第一端贯穿于连接凸起的顶面,第二孔段的第二端贯穿于连接凸起的底面并连通于第一导气孔;和/或,密封盖罩设在连接凸起上并与连接凸起螺纹配合,密封盖与连接凸起之间设置有密封胶圈。

6、进一步地,第一盖板盖设于第二开口时,第一导气孔位于容纳盒的外侧,导气管与第一导气孔的连接处位于第一盖板的下表面。

7、进一步地,箱体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以及底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对设置,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相对设置且均连接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底板连接于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以及第四侧板;容纳盒与第一侧板之间具有第一散热间隙,容纳盒与第三侧板之间具有第二散热间隙。

8、进一步地,电源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箱体内的支撑结构,支撑结构支撑于容纳盒,支撑结构包括设置在底板上的第一支撑梁以及设置在第三侧板上且位于第二散热间隙内的第二支撑梁。

9、进一步地,第一侧板上设置有散热孔,和/或,燃料电池包括usb输出端。

10、进一步地,电源装置还包括第二盖板,第二盖板位于燃料电池上方,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共同封堵于第一开口;第一盖板上设置有开关放置孔,第二盖板上设置有输出端避让孔。

11、进一步地,第二侧板上设置有第一过孔,底板上设置有第二过孔,第四侧板上设置有进气孔。

12、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电源装置包括:箱体、气体发生装置以及燃料电池。箱体具有第一开口。气体发生装置经过第一开口设置在箱体内。气体发生装置包括容纳盒和第一盖板。容纳盒具有第二开口,第一盖板位于第一开口处并盖设于第二开口。燃料电池经过第一开口设置在箱体内且位于气体发生装置的一侧。第一开口的设置便于将气体发生装置和燃料电池安装到箱体内,箱体的设置便于操作人员携带电源装置。气体发生装置与燃料电池通过导气管连通。其中,第一盖板上设置有与容纳盒的容纳腔连通的第一导气孔,导气管通过第一导气孔连通于容纳腔。将制备气体的原料放入到容纳盒的容纳腔内,第一盖板盖设于第二开口,容纳腔内生产出的气体通过第一盖板上的第一导气孔输送到导气管内,并由导气管将生产出的气体输送给燃料电池,由燃料电池使用生产出的气体生产电能。这样,气体发生装置能够随时制备气体,并通过第一导气孔和导气管将气体输送给燃料电池,以使燃料电池能够产生电能,避免了相关技术中的需要提前充电的问题。因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便携式应急电源没有提前充电将会影响便携式应急电源的使用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22)上设置有与所述容纳腔(23)连通的安装口(222),所述电源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安装口(222)处的连接凸起(40)以及与所述连接凸起(40)密封配合的密封盖(50),所述连接凸起(40)上设置有与所述容纳腔(23)连通的入料孔(4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孔(41)包括弧形段(411)及与所述弧形段(411)的两端连接的直段(412),所述连接凸起(40)为连接圆柱,所述连接凸起(40)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容纳腔(23)与所述第一导气孔(221)的第二导气孔(42),所述第二导气孔(42)贯穿于所述直段(4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22)盖设于所述第二开口(211)时,所述第一导气孔(221)位于所述容纳盒(21)的外侧,所述导气管与所述第一导气孔(221)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一盖板(22)的下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箱体(10)内的支撑结构(60),所述支撑结构(60)支撑于所述容纳盒(21),所述支撑结构(60)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板(15)上的第一支撑梁(61)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三侧板(13)上且位于所述第二散热间隙内的第二支撑梁(62)。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11)上设置有散热孔(111),和/或,所述燃料电池(30)包括usb输出端(3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装置还包括第二盖板(70),所述第二盖板(70)位于所述燃料电池(30)上方,所述第一盖板(22)和所述第二盖板(70)共同封堵于所述第一开口(16);所述第一盖板(22)上设置有开关放置孔(223),所述第二盖板(70)上设置有输出端避让孔(71)。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12)上设置有第一过孔(121),所述底板(15)上设置有第二过孔(151),所述第四侧板(14)上设置有进气孔(141)。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源装置,包括:箱体,具有第一开口;气体发生装置,经过第一开口设置在箱体内,气体发生装置包括容纳盒和第一盖板,容纳盒具有第二开口,第一盖板位于第一开口处并盖设于第二开口;燃料电池,经过第一开口设置在箱体内且位于气体发生装置的一侧,气体发生装置与燃料电池通过导气管连通;其中,第一盖板上设置有与容纳盒的容纳腔连通的第一导气孔,导气管通过第一导气孔连通于容纳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便携式应急电源没有提前充电将会影响便携式应急电源的使用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杜善周,黄涌波,刘大锐,李依帆,范培育,张艳娜,张云峰,赵宇航,洪雨,高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哈尔乌素露天煤矿
技术研发日:2023050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