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04752发布日期:2023-09-20 17:01阅读:22来源:国知局
天线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天线,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共振腔体的天线。

背景技术

0、
背景技术:

1、电子设备通常设有天线,为了适应电子设备小型化的发展趋势,电子设备的尺寸越做越小,而电子设备中紧凑的空间常伴有一些杂讯会干扰天线的正常传输;此外,如今高速网络日益普及,5g技术日渐成熟,甚至6g技术也在快速发展中,因此天线需覆盖的频段变宽,如何在保证天线在不同工作频段均具有稳定的传输性能的同时减小其尺寸,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2、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良的天线。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要素: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输性能较佳且抗干扰性能较好的天线。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天线,其包括基板、设置于所述基板上表面的第一辐射体及第二辐射体,以及金属盒体,所述金属盒体在其底面形成开口,所述金属盒体的底面安装在所述基板的上表面且罩设于所述第一辐射体及第二辐射体之上,从而形成一个共振腔体;所述第一辐射体设有馈电点和自所述馈电点延伸的第一辐射支路,所述第一辐射支路具有第一共振频率,所述第二辐射体设有馈地点和自所述馈地点延伸的激发源支路,所述激发源支路与所述开口的边缘具有第一间隙,所述激发源支路配合所述共振腔体而激发出具有第二共振频率之共振腔模态,所述第二共振频率低于所述第一共振频率。

3、进一步地,所述金属盒体包括两个长侧壁、两个短侧壁及一个顶壁,所述开口为由所述长侧壁及短侧壁包围而形成,所述开口包括彼此垂直的长边缘和短边缘,所述激发源支路包括自所述馈地点延伸的第一线路段以及自所述第一线路段延伸的第二线路段,所述第一线路段平行于所述短边缘,所述第二线路段平行于所述长边缘,所述第一间隙位于所述第二线路段与所述长边缘之间。

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辐射支路的长度为第一共振频率的四分之一波长。

5、进一步地,所述金属盒体的长侧壁的长度为所述第二共振频率的四分之一波长。

6、进一步地,所述开口为长方形,包括彼此垂直的短边缘和长边缘,所述开口的短边缘小于等于10毫米、长边缘小于等于35毫米、所述金属盒体的高度小于等于8毫米。

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辐射体包括连接所述馈地点的第二辐射支路,所述第二辐射支路可产生第三共振频率,所述第三共振频率高于所述第一共振频率,所述第二辐射支路的长度为第三共振频率的四分之一波长。

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辐射体连接于所述金属盒体。

9、进一步地,第一辐射体与第二辐射体彼此独立,所述第二辐射体包括连接所述馈地点的第三辐射支路,所述激发源支路与第三辐射支路彼此先连接一起后再连接至所述馈地点。

10、进一步地,所述天线包括设置于所述基板下表面的第三辐射体,所述第三辐射体包括第四辐射支路,所述第四辐射支路用于优化第三共振频率的匹配,所述第三辐射支路与所述第四辐射支路之间设有第二间隙。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辐射体连接于所述金属盒体。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天线包括金属盒体,具有较好的抗干扰效果,第二辐射体设有激发源支路,可配合共振腔体而激发出具有第二共振频率之共振腔模态,能够确保天线在多个频段具有稳定的传输效果,同时,金属盒体的尺寸较小,符合电子设备的小型化需求。



技术特征:

1.一种天线,其包括基板、设置于所述基板上表面的第一辐射体及第二辐射体,以及金属盒体,所述金属盒体在其底面形成开口,所述金属盒体的底面安装在所述基板的上表面且罩设于所述第一辐射体及第二辐射体之上,从而形成一个共振腔体;所述第一辐射体设有馈电点和自所述馈电点延伸的第一辐射支路,所述第一辐射支路具有第一共振频率,所述第二辐射体设有馈地点和自所述馈地点延伸的激发源支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发源支路与所述开口的边缘具有第一间隙,所述激发源支路配合所述共振腔体而激发出具有第二共振频率之共振腔模态,所述第二共振频率低于所述第一共振频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盒体包括两个长侧壁、两个短侧壁及一个顶壁,所述开口为由所述长侧壁及短侧壁包围而形成,所述开口包括彼此垂直的长边缘和短边缘,所述激发源支路包括自所述馈地点延伸的第一线路段线路段以及自所述第一线路段线路段延伸的第二线路段线路段,所述第一线路段线路段平行于所述短边缘,所述第二线路段平行于所述长边缘,所述第一间隙位于所述第二线路段与所述长边缘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支路的长度为第一共振频率的四分之一波长。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盒体的长侧壁的长度为所述第二共振频率的四分之一波长。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为长方形,包括彼此垂直的短边缘和长边缘,所述开口的短边缘小于等于10毫米、长边缘小于等于35毫米、所述金属盒体的高度小于等于8毫米。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辐射体包括连接所述馈地点的第二辐射支路,所述第二辐射支路可产生第三共振频率,所述第三共振频率高于所述第一共振频率,所述第二辐射支路的长度为第三共振频率的四分之一波长。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辐射体连接于所述金属盒体。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体与所述第二辐射体彼此独立,所述第二辐射体包括连接所述馈地点的第三辐射支路,所述激发源支路与第三辐射支路彼此先连接一起后再连接至所述馈地点。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包括设置于所述基板下表面的第三辐射体,所述第三辐射体包括第四辐射支路,所述第四辐射支路用于优化第三共振频率的匹配,所述第三辐射支路与所述第四辐射支路之间设有第二间隙。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辐射体连接于所述金属盒体。


技术总结
一种天线,其包括基板、设置于基板上表面的第一辐射体及第二辐射体,以及金属盒体,金属盒体在其底面形成开口,金属盒体的底面安装在基板的上表面且罩设于第一、第二辐射体之上,从而形成一共振腔体;第一辐射体设有馈电点和自馈电点延伸的第一辐射支路,第一辐射支路具有第一共振频率,第二辐射体设有馈地点和自馈地点延伸的激发源支路,激发源支路与开口的边缘具有第一间隙,激发源支路配合共振腔体而激发出具有第二共振频率之共振腔模态,第二共振频率低于第一共振频率,不仅能在多个频段具有较好的工作性能,还具有较好的抗干扰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林昆荣,戴隆盛,陈佑任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5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