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填充结构及方形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98949发布日期:2023-10-28 23:37阅读:24来源:国知局
电池填充结构及方形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填充结构及方形电池。


背景技术:

1、方形铝壳电池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对能量密度和循环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电芯注液量和保液量要求也是更高,但是注液量过多会出现漏液现象,且会导致电芯出现一定的外观和安全问题;注液量过少无法保证足够的电解液补充电芯后续的使用,影响电芯使用性能。目前现有的在电池腔体内提升电解液保液量的方法会增加电池腔体内部的体积容量,虽然可以解决后期的电解液的补充,但是目前大规模发展的高能量密度电池所体现的是占用更少的体积容量,所以不适用于高能量密度电池。

2、因此,针对高能量密度电池的发展趋势,如何在不增加电池的体积容量的前提下能够提升电池的电解液的注液量和保液量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在不增加电池的体积容量的前提下能够提升电池的电解液的注液量和保液量电池填充结构及方形电池。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3、一种电池填充结构,包括电池组件,所述电池组件包括电池壳体、电池盖板及卷芯组,所述电池盖板盖设于所述电池壳体的开口处,所述电池壳体形成有容纳腔,所述电池盖板开设有注液口,所述容纳腔与所述注液口连通,所述卷芯组设于所述容纳腔内,以使所述卷芯组分别与所述电池壳体和所述电池盖板连接;

4、所述卷芯组的一端与所述电池壳体之间形成有第一填充区,所述卷芯组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池壳体之间形成有第二填充区,所述卷芯组的顶部与所述电池壳体之间形成有第三填充区;

5、所述填充组件包括第一填充吸附件、第二填充吸附件及第三填充吸附件,所述第一填充吸附件填充于所述第一填充区内,以使所述第一填充吸附件分别抵接于所述电池壳体的一端和所述卷芯组的一端,所述第二填充吸附件填充于所述第二填充区内,以使所述第二填充吸附件分别抵接于所述电池壳体的另一端和所述卷芯组的另一端,所述第三填充吸附件填充于所述第三填充区内,以使所述第三填充吸附件分别抵接于所述电池壳体及所述卷芯组的顶部。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卷芯组包括多个卷芯体,多个所述卷芯体沿轴向顺序粘接。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卷芯体具有第一圆弧结构和第二圆弧结构。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填充吸附件开设有多个第一圆弧限位槽,每一所述第一圆弧结构设于相应的一所述第一圆弧限位槽内,以使所述第一填充吸附件与所述卷芯组连接。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填充吸附件开设有多个第二圆弧限位槽,每一所述第二圆弧结构设于相应的一所述第二圆弧限位槽内,以使所述第二填充吸附件与所述卷芯组连接。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填充区、所述第二填充区及所述第三填充区均与所述容纳腔连通。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填充结构设有封装螺钉,所述封装螺钉设于所述注液口内,以使所述封装螺钉与所述电池壳体连接。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盖板开设有第一穿设口和第二穿设口。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组件包括第一集流盘、第二集流盘、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所述第一集流盘的一端和所述第二集流盘的一端均与所述卷芯组连接,所述第一极柱穿设于所述第一穿设口,以使所述第一极柱与所述电池壳体连接,所述第一极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流盘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极柱穿设于所述第二穿设口,以使所述第一极柱与所述电池壳体连接,所述第二极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集流盘的另一端连接。

14、一种方形电池,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电池填充结构。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6、1、本申请的电池填充结构,首先在电池盖板上开设有注液口,即通过注液口将电解液注入电池壳体内的容纳腔,以使卷芯组浸润在电解液内。其次,通过开设有第一填充区、第二填充区及第三填充区,即第一填充区和第二填充区为卷芯组与电池壳体存在有未接触的空间,第三填充区为卷芯组与电池盖板也存在有未接触的空间。最后,将第一填充吸附件填充于第一填充区内,第二填充吸附件填充于第二填充区内,第三填充吸附件填充于第三填充区内,而填充吸附件具备有较好的吸附性和较好的脱附性且不参与电池内部化学反应的特性,使注入在电池内的部分电解液提前固化在第一填充吸附件、第二填充吸附件及第三填充吸附件内,能够较大程度地提升了电池内部的空间利用率,如此能够有效地提升了电池内部的注液量,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提升了电池内部的保液量。

17、2、本申请的电池填充结构,在电池前期的使用过程中,通过卷芯组对电解液的吸附作用将第一填充吸附件、第二填充吸附件及第三填充吸附件内固化的电解液脱附出来,如此能够有效地补充电池反应消耗的电解液。

18、3、本申请的电池填充结构,在电池后期的使用过程中,由于电解液的粘度变大,使得卷芯组对电解液的吸附作用不大,又因为填充吸附件在结构上具备有较好的弹性性能,且电池使用过程中卷芯组会发生膨胀,即通过卷芯组的膨胀挤压第一填充吸附件、第二填充吸附件及第三填充吸附件,使得第一填充吸附件、第二填充吸附件及第三填充吸附件内固化的电解液脱附出来,如此能够有效地提升了电池的循环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填充结构,包括电池组件,所述电池组件包括电池壳体、电池盖板及卷芯组,所述电池盖板盖设于所述电池壳体的开口处,所述电池壳体形成有容纳腔,所述电池盖板开设有注液口,所述容纳腔与所述注液口连通,所述卷芯组设于所述容纳腔内,以使所述卷芯组分别与所述电池壳体和所述电池盖板连接,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填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芯组包括多个卷芯体,多个所述卷芯体沿轴向顺序粘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填充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卷芯体具有第一圆弧结构和第二圆弧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填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填充吸附件开设有多个第一圆弧限位槽,每一所述第一圆弧结构设于相应的一所述第一圆弧限位槽内,以使所述第一填充吸附件与所述卷芯组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填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填充吸附件开设有多个第二圆弧限位槽,每一所述第二圆弧结构设于相应的一所述第二圆弧限位槽内,以使所述第二填充吸附件与所述卷芯组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填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填充区、所述第二填充区及所述第三填充区均与所述容纳腔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填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填充结构设有封装螺钉,所述封装螺钉设于所述注液口内,以使所述封装螺钉与所述电池壳体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填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盖板开设有第一穿设口和第二穿设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填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件包括第一集流盘、第二集流盘、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所述第一集流盘的一端和所述第二集流盘的一端均与所述卷芯组连接,所述第一极柱穿设于所述第一穿设口,以使所述第一极柱与所述电池壳体连接,所述第一极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流盘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极柱穿设于所述第二穿设口,以使所述第一极柱与所述电池壳体连接,所述第二极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集流盘的另一端连接。

10.一种方形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填充结构。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填充结构及方形电池,卷芯组的一端与电池壳体之间形成有第一填充区,卷芯组的另一端与电池壳体之间形成有第二填充区,卷芯组的顶部与电池壳体之间形成有第三填充区。电池填充结构还包括填充组件,填充组件包括第一填充吸附件、第二填充吸附件及第三填充吸附件,第一填充吸附件填充于第一填充区内,以使第一填充吸附件分别抵接于电池壳体的一端和卷芯组的一端,第二填充吸附件填充于第二填充区内,以使第二填充吸附件分别抵接于电池壳体的另一端和卷芯组的另一端,第三填充吸附件填充于第三填充区内,以使第三填充吸附件分别抵接于电池壳体及卷芯组的顶部。

技术研发人员:曾盛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埃克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3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