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的液冷组件、散热箱和集装储能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56050发布日期:2023-12-21 16:59阅读:26来源:国知局
电池模组的液冷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具体涉及一种电池模组的液冷组件和具有该液冷组件的散热箱和集装储能系统。


背景技术:

1、集装储能系统一般包括箱体和设置于箱体内的多个电池模组,电池模组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电芯。电池模组集成的电芯越多,一般散热效果越差,电池模组的散热影响了电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为提升电池模组的散热效果,往往会在壳体上设置散热组件,采用液冷组件的散热效果优于风冷散热的效果。

2、相关技术中,为了提升液冷组件冷却的均匀性,往往在液冷组件的液冷板内设置隔板以便将液冷板上的液冷腔分隔成多个液冷通道。但设置的隔板会提升液冷板的结构强度,在外板体受到撞击时,因隔板强度相对较大,大部分的撞击力会通过隔板传递至内板并造成内板形变,进而对电池模组进行挤压,易造成电池模组热失控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电池模组的液冷组件。该液冷组件兼具冷却效果好和安全性能高的优点。

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电池模组的散热箱。

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集装储能系统。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液冷组件包括液冷框板和溃缩板。

5、所述液冷框板具有液冷腔体、第一集流腔体、第二集流腔体和用于安放电池模组的安置腔,所述液冷腔体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集流腔体和第二集流腔体分别连通于所述液冷腔体的两端;所述溃缩板设置在所述液冷腔体内,且所述溃缩板设置在所述液冷腔体内,且所述溃缩板连接在所述液冷框板的内板和外板之间以便将所述液冷腔体分隔成多个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流道通道。

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液冷组件,通过在液冷框板内设置液冷腔体、第一集流腔体和第二集流腔体,并在液冷腔体内设置溃缩板,溃缩板可以将所述液冷腔体分隔成多个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流道通道,被分隔成的多个流道通道不仅提升了液冷剂分布的均匀性,而且可以降低由外板传至内板的撞击冲击力。因而降低了内板的形变,进而降低了电池模组受到的挤压力,从而起到保护设置在液冷组件内的电池模组的作用。由此,该液冷组件降低了电池模组发生热失控的风险。

7、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液冷组件兼具冷却效果好和安全性能高的优点。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溃缩板具有多个,多个所述溃缩板沿第二方向间隔开地设置在所述液冷框板的所述内板和所述外板之间,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设置。

9、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溃缩板之间的间隔为10cm-20cm。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溃缩板的厚度为0.8-1.2mm。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冷框板包括矩形外框体和矩形内框体,所述矩形内框体内形成所述安置腔,所述矩形内框体设置在所述外框体内以便形成液冷腔体、所述第一集流腔体和所述第二集流腔体,所述溃缩板设置在所述液冷腔体位于所述矩形外框体和所述矩形内框体之间的部分。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框体的厚度为1.5mm-2.5mm。

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散热箱包括外箱体和根据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的液冷组件,所述液冷组件设置在所述外箱体内。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池模组的散热箱还包括第一集流管路和第二集流管路,所述液冷组件具有多个,多个所述液冷组件并连与第一集流管路和第二集流管路中的每一者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路、所述第一集流腔体、所述液冷腔体、所述第二集流腔体和所述第二集流管路依次连通以便形成冷却通道。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集流管路和所述第二集流管路中的每一者均包括连通的集流管和主管,所述液冷组件具有多个,多个所述电池模组的液冷组件沿第二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集流腔体的进液口与所述第一集流管路的集流管连通,所述第二集流腔体的排液口与所述第二集流管的集流管连通。

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装储能系统包括电池模组和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散热箱,所述电池模组设置在所述电池模组散热箱内。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模组具有相邻的第一散热面和第二散热面,所述第一散热面的表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散热面的表面积,所述第一散热面与所述液冷框板具有所述液冷腔体的一侧贴合。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模组的液冷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的液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溃缩板具有多个,多个所述溃缩板沿第二方向间隔开地设置在所述液冷框板的所述内板和所述外板之间,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的液冷组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溃缩板之间的间隔为10cm-2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的液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框板包括矩形外框体和矩形内框体,所述矩形内框体内形成所述安置腔,所述矩形内框体设置在所述外框体内以便形成所述液冷腔体、所述第一集流腔体和所述第二集流腔体,所述溃缩板设置在所述液冷腔体位于所述矩形外框体和所述矩形内框体之间的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模组的液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体的厚度为1.5mm-2.5mm。

6.一种电池模组的散热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箱体和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的液冷组件,所述液冷组件设置在所述外箱体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模组的散热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集流管路和第二集流管路,所述液冷组件具有多个,多个所述液冷组件并连地与第一集流管路和第二集流管路中的每一者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路、所述第一集流腔体、所述液冷腔体、所述第二集流腔体和所述第二集流管路依次连通以便形成冷却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模组的散热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管路和所述第二集流管路中的每一者均包括连通的集流管和主管,所述液冷组件具有多个,多个所述电池模组的液冷组件沿第二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集流腔体的进液口与所述第一集流管路的集流管连通,所述第二集流腔体的排液口与所述第二集流管的集流管连通。

9.一种集装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模组和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的散热箱,所述电池模组设置在所述电池模组散热箱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集装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具有相邻的第一散热面和第二散热面,所述第一散热面的表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散热面的表面积,所述第一散热面与所述液冷框板具有所述液冷腔体的一侧贴合。


技术总结
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电池模组的液冷组件、散热箱和集装储能系统。其中,所述的液冷组件包括液冷框板和溃缩板;所述液冷框板具有液冷腔体、第一集流腔体、第二集流腔体和用于安放电池模组的安置腔,其中液冷腔体、第一集流腔体和第二集流腔体连通,所述液冷腔体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集流腔体和第二集流腔体分别设置在所述液冷腔体的两端;所述溃缩板设置在所述液冷腔体内,且所述溃缩板连接在所述液冷框板的内板和外板之间以便将所述液冷腔体分隔成多个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流道通道。因此,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液冷组件兼具冷却效果好和安全性能高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褚立,吴细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5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