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及电池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88642发布日期:2023-11-29 22:26阅读:30来源:国知局
电池及电池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及电池组。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极柱组件与泄压结构可以设置于同一表面,电芯的极耳和极柱组件可快速实现热量的传递。极柱组件与泄压结构设置于电池壳体的不同表面,避免泄压结构对极柱产生安全危险,实现电流和热量的隔离,然而上述设置,导致电芯与泄压结构相对一端热量大量积聚引发电池内部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及电池组,以改善电池的使用性能。

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

3、电池壳体,电池壳体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位于电池壳体的不同表面上;

4、极柱组件,极柱组件设置于电池壳体上,且位于第一表面上;

5、泄压结构,泄压结构设置于电池壳体上,且位于第二表面上;

6、电芯,电芯设置于电池壳体内,且电芯与极柱组件电连接;

7、其中,电芯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以及隔膜,隔膜位于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隔膜朝向泄压结构的一端超出第一极片的尺寸为0.5mm-2mm,第一极片朝向泄压结构的一端距离第二表面的距离不小于第二极片朝向泄压结构的一端距离第二表面的距离。

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括电池壳体、极柱组件、泄压结构以及电芯,极柱组件和泄压结构设置在电池壳体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由此形成热电分离,而设置于电池壳体内的电芯与极柱组件电连接,在电池内部压力较大时,泄压结构可以爆开,由此释放电池内部压力,从而形成对电池的安全保护。电芯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以及隔膜,隔膜形成对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的绝缘保护,而第一极片朝向泄压结构的一端距离第二表面的距离不小于第二极片朝向泄压结构的一端距离第二表面的距离,且隔膜朝向泄压结构的一端超出第一极片的尺寸为0.5mm-2mm,从而可以降低热量积聚于电池壳体设置有泄压结构的一侧,使得电芯靠近泄压结构一端热量快速传递至电池外部,由此避免热量影响到泄压结构,导致泄压结构异常爆开,从而可以保证泄压结构能够正常爆开,由此来保证电池的安全使用性能。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组,包括上述的电池。

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组的电池包括电池壳体、极柱组件、泄压结构以及电芯,极柱组件和泄压结构设置在电池壳体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由此形成热电分离,而设置于电池壳体内的电芯与极柱组件电连接,在电池内部压力较大时,泄压结构可以爆开,由此释放电池内部压力,从而形成对电池的安全保护。电芯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以及隔膜,隔膜形成对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的绝缘保护,而第一极片朝向泄压结构的一端距离第二表面的距离不小于第二极片朝向泄压结构的一端距离第二表面的距离,且隔膜朝向泄压结构的一端超出第一极片的尺寸为0.5mm-2mm,从而可以降低热量积聚于电池壳体设置有泄压结构的一侧,使得电芯靠近泄压结构一端热量快速传递至电池外部,由此避免热量影响到泄压结构,导致泄压结构异常爆开,从而可以保证泄压结构能够正常爆开,由此来保证电池组的安全使用性能。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膜(43)的厚度为5μm-2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膜(43)的导热系数为0.2w/(m·k)-1.5w/(m·k)。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40)与所述电池壳体(10)的松紧比≥9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的容量为120ah-350ah。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膜(43)的厚度与所述第一极片(41)和所述第二极片(42)中的至少之一的厚度之比为0.025-0.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的长度为150mm-80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11)和所述第二表面(12)相对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11)和所述第二表面(12)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40)还包括第一极耳(44),所述第一极耳(44)由所述第一极片(41)的一端延伸而出,所述隔膜(43)的厚度与所述第一极耳(44)由所述第一极片(41)的一端延伸而出的长度之比为0.1×10-3-1.4×10-3。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片(41)和所述第二极片(42)中的至少之一与所述隔膜(43)相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膜(43)为多个;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绝缘件(50),所述绝缘件(50)设置于所述电芯(40)和所述电池壳体(10)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件(50)的厚度≤0.3mm,和/或,所述绝缘件(50)的导热系数为0.15w/(m·k)-1w/(m·k),和/或,所述绝缘件(50)设置于所述电芯(40)朝向所述泄压结构(30)的一侧,和/或,所述绝缘件(50)上设置有通孔(51)。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为四棱柱型电池。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壳体(10)和所述泄压结构(30)形成有凹陷(14),所述凹陷(14)的底面的至少部分由所述泄压结构(30)的外表面形成。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第二表面(12)的方向上,所述凹陷(14)的底面与所述电芯(40)的最小距离不小于所述凹陷(14)的底面与所述电池壳体(10)外表面所在平面的最小距离。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膜(43)朝向所述泄压结构(30)的一端超出所述第一极片(41)的尺寸为0.6mm-1.8mm。

19.一种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还包括底部支撑结构(60),所述电池设置于所述底部支撑结构(60)上,所述第二表面(12)与所述底部支撑结构(60)相对设置,以使得所述泄压结构(30)朝向所述底部支撑结构(60)设置。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结构(30)的至少部分与所述底部支撑结构(60)沿垂直于所述第二表面(12)的方向上间隔设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电池及电池组。电池包括:电池壳体,电池壳体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位于电池壳体的不同表面上;极柱组件,极柱组件设置于电池壳体上,且位于第一表面上;泄压结构,泄压结构设置于电池壳体上,且位于第二表面上;电芯,电芯设置于电池壳体内,且电芯与极柱组件电连接;其中,电芯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以及隔膜,隔膜位于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隔膜朝向泄压结构的一端超出第一极片的尺寸为0.5mm‑2mm,从而可以降低热量积聚于电池壳体设置有泄压结构的一侧,由此避免热量影响到泄压结构,从而可以保证泄压结构能够正常爆开,由此来保证电池的安全使用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赵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创新航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