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壳体、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55051发布日期:2024-01-23 10:40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壳体、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壳体、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1、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电池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应用在手机、笔记本电脑、电瓶车、电动汽车、电动飞机、电动轮船、电动玩具汽车、电动玩具轮船、电动玩具飞机和电动工具等终端产品上。

2、在电池技术的发展中,除了提高电池的性能外,电池的可靠性问题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果电池的可靠性问题不能保证,那会直接影响到终端产品的可靠性、使用成本和用户体验。因此,如何增强电池的可靠性,是电池技术中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能改善可靠性的电池壳体、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设备。

2、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壳体,包括壳本体和防护结构,壳本体形成有容纳空间,容纳空间用于放置电极组件;防护结构设置于壳本体,防护结构覆盖容纳空间的至少部分,且防护结构中容纳有非牛顿流体。

3、上述技术方案中,电池壳体的防护结构内填充设置有非牛顿流体,非牛顿流体具有非牛顿流体特性,能在电池遭受外部冲击力时迅速变硬,从而能赋予电池壳体良好的抗冲击性能,以保护电极组件,提高电池的可靠性。同时,通过非牛顿流体提高电池的抗冲击性能,相较于直接采用强度更硬的外壳材质而言,其能满足电池的轻量化设计,利于能量密度的提高,还能赋予电池壳体一定吸热性能,能将电池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出,降低热失控出现的几率,以进一步提高电池的可靠性。

4、在一些实施例中,容纳空间和防护结构的容纳非牛顿流体的空间不连通。二者不连通,一方面,使得非牛顿流体与电极组件不接触,二者无直接影响;另一方面,非牛顿流体变硬时不至于过度挤压电极组件,能进一步提高电池的可靠性。

5、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护结构呈连续环状,用于绕容纳空间的周侧环设;或者,防护结构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防护结构呈环形间隔设置,以能绕容纳空间的周侧间隔设置。

6、上述技术方案中,将防护结构设置为连续环状,或者设置为环形间隔设置,使得非牛顿流体能从电极组件的周侧保护电池,从而能提高电极组件周侧的抗冲击性能的全面性,以进一步提高电池的可靠性。

7、在一些实施例中,壳本体包括内壳体和套设于内壳体外的外壳体,内壳体的内壁围成容纳空间,内壳体的外壁与外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防护结构。

8、上述技术方案中,一方面,将壳本体设置为内壳体和外壳体的套设结构,可方便壳本体的成型;另一方面,这样设置,还利于调整容纳空间和防护结构的尺寸,以满足不同电池的需求,提高电池的适应性和可靠性。

9、在一些实施例中,内壳体和外壳体均为一端具有开口的半封闭结构,内壳体的外底壁与外壳体的内底壁连接设置,内壳体的外侧壁、外壳体的内侧壁以及外壳体的内底壁共同围成一端具有敞口的腔道;

10、电池壳体还包括密封件,密封件密封腔道敞口,密封件、内壳体的外侧壁、外壳体的内侧壁以及外壳体的内底壁四者共同围成防护结构。

11、上述技术方案中,一方面,将内壳体和外壳体均设置有一端具有开口的半封闭结构,使得内壳体和外壳体的成型均相对方便,且内壳体和外壳体的强度能得到保证,以能保证电池壳体的整体强度,以保证电池的可靠性;另一方面,通过将内壳体整个外侧壁与外壳体整个内侧壁间隔设置,使得防护结构的遍布整个电池壳体的侧部,其能有效地提高电池周向的抗冲击性能,以提高电池的可靠性;同时,通过密封件的设置,能保证防护结构的密封性能,减少或避免出现漏液问题,以能进一步提高电池的可靠性。

12、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件至少部分地嵌设于腔道的顶端;或者,密封件盖设于腔道的顶端。当密封件嵌设在腔道顶端时,密封件可选择为密封圈等结构,其能保证密封性能,又具有安装方便、成本较低的优点。当密封件盖设在腔道顶端时,密封件可以为盖板结构,也能保证封闭腔道后的密封性能。

13、在一些实施例中,内壳体和外壳体均为两端具有开口的环状结构,电池壳体还包括底板,底板封闭内壳体和外壳体底端的开口,内壳体的外侧壁、外壳体的内侧壁以及底板三者之间共同形成一端具有敞口的腔道;电池壳体还包括密封件,密封件密封腔道的敞口,密封件、内壳体的外侧壁、外壳体的内侧壁和底板四者共同围成防护结构。

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一方面,内壳体和外壳体均为两端具有开口的环状结构,其加工成型简单,且尺寸便于调节,从而也便于调节防护结构和容纳空间的尺寸,以适应不同尺寸的电池;另一方面,内壳体的外部和外壳体的内部形成防护结构,防护结构呈环状,能沿周向环设电极组件,能提高电池周向的抗冲击性能,以能保证电池的可靠性。同时,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密封件的设置,能保证防护结构的密封性能,减少或避免出现漏液问题,以能进一步提高电池的可靠性。

15、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件至少部分地嵌设于腔道的顶端;或者,密封件盖设于腔道的顶端。当密封件嵌设在腔道顶端时,密封件可选择为密封圈等结构,其能保证密封性能,又具有安装方便、成本较低的优点。当密封件盖设在腔道顶端时,密封件可以为盖板结构,也能保证封闭腔道后的密封性能。

16、在一些实施例中,内壳体和外壳体材质相同;或者,内壳体和外壳体材质不同。

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内壳体和外壳体均为相同材质时,二者示例性的可选择为钢壳,这样设置使得整个电池壳体具有较高强度,具有较高的抗冲击性能,能进一步提高电池的可靠性;当内壳体和外壳体的材质不同时,内壳体示例性的可选择为钢壳,外壳体示例性的可选择为铝壳时,钢壳可保证电池强度,铝壳可节省电池成本,以在保证成本的同时,有效地提高电池的可靠性。

18、在一些实施例中,内壳体的壁厚d1和外壳体的壁厚d2的比例为1:(0.5~1),内壳体的壁厚d1和防护结构的厚度d3的比例为1:(0.5~1);和/或,内壳体的壁厚d1、外壳体的壁厚d2以及防护结构的厚度d3均为0.3~1mm。

1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将内壳体和外壳体的厚度比,以及内壳体与防护结构的厚度比均设置为1:(0.5~1),既能保证电池壳体的强度,又能保证电池壳体的轻量化设计,利于能量密度的提高,还能赋予电池良好的散热功能,能有效提高电池的可靠性。同理,将内壳体、外壳体以及防护结构的厚度设置在0.3~1mm之间,也既能保证电池壳体的强度,又能保证电池壳体的轻量化设计,利于能量密度的提高,还能赋予电池良好的散热功能,能有效提高电池的可靠性。

20、在一些实施例中,内壳体和外壳体均呈空心圆柱状,或者,内壳体和外壳体均呈空心方形柱状;或者,内壳体和外壳体的形状不同。电池既可以为圆柱的电池,也可以是方形的电池。同时,内壳体和外壳体的形状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无论是圆柱的电池还是方形的电池,均能通过非牛顿流体提高电池的抗冲击性能,以保证电池的可靠性。

21、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壳体包括防护壳,防护壳套设于壳本体外,壳本体的内壁围成容纳空间,壳本体的外壁与防护壳的内壁之间形成防护结构;或者,电池壳体包括防护壳,防护壳套设于壳本体外,壳本体的内壁围成容纳空间,防护壳具有防护腔室,防护腔室形成防护结构。

2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壳本体既可以为单层结构,也可以为双层结构,防护结构既可以是防护壳和壳本体共同形成的,也可以是防护壳自身带有的防护腔室形成的。通过在壳本体外设置一层防护壳,可便于在成型的电池单体外侧外加防护结构,能提高制造便捷性,节省成本。

23、在一些实施例中,非牛顿流体的材料包括聚乙烯溶液、聚丙烯酰胺溶液、聚氯乙烯溶液和橡胶溶液中的任一种。上述非牛顿流体具有受到冲击力时变速变硬的特性,从而能提高电池的抗冲击性能。同时,相较于直接采用强度更硬的外壳材质而言,其能满足电池的轻量化设计,利于能量密度的提高,还能赋予电池壳体一定吸热性能,能将电池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出,降低热失控出现的几率,以进一步提高电池的可靠性。

24、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单体,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任意一个实施例的电池壳体,还包括电极组件和顶盖;电极组件设置于容纳空间内;顶盖与电池壳体连接,并封闭容纳空间。由于该电池包括上述的电池壳体,因此该电池具有可靠性较高的优点。

25、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包括上述第二方面任意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单体。由于该电池包括上述的电池单体。因此,该电池也具有可靠性高的优点。

26、第四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用电设备,包括上述第三方面任意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由于该用电设备包括上述的电池。因此,该用电设备也具有可靠性高的优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