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电池及用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35018发布日期:2024-02-26 16:42阅读:13来源:国知局
电池模组、电池及用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特别涉及一种电池模组、电池及用电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新能源行业不断发展,锂电池作为储能单元正在不断地被各个行业使用。为了延长锂电池的续航时间,设计人员追求在有限性的空间内尽可能布置更多的电池单体。但当电池单体的数量增多后,由于电池单体的一致性很难保证,故电池模组中的部分电池单体会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而失效。失效的电池单体不仅会导致整个电池系统无法正常工作,还容易造成热失控,从而降低电池系统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靠性较高的电池模组及电池。

2、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多个依次排列的电池单体及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电池单体的连接组件,每个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接线端、第二接线端及第三接线端,并能够控制所述第一接线端择一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及所述第三接线端导通,同一个所述连接组件的所述第一接线端及所述第二接线端分别与相邻两个电池单体电连接,以使多个所述电池单体实现串联,且每个所述连接组件的所述第三接线端与下一个所述连接组件的所述第一接线端电连接。

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继电器模块,所述第一接线端与所述第二接线端之间在初始状态下保持导通,且所述继电器模块能够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通电,以使得所述第一接线端切换至与所述第三接线端导通。

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电池单体的朝向相反,以使每个所述电池单体的正极柱与相邻所述电池单体的负极柱位于同一侧。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线排、第二线排及第三线排,所述第一线排及所述第二线排并列设置,所述第一接线端及所述第二接线端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一线排及所述第二线排,所述第一线排及所述第二线排能够分别搭接于相邻两个所述电池单体的一侧,以使所述第一接线端及所述第二接线端分别与相邻两个所述电池单体电连接,所述第三接线端形成于所述第三线排,所述第三线排设置于所述第二线排背向所述第一线排的一侧并朝所述电池单体的另一侧延伸至与下一个所述连接组件的所述第一线排抵接。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外壳组件,所述外壳组件包括底板、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板及相对设置的两个端板,所述底板、所述侧板及所述端板相互拼接并围设成容纳多个所述电池单体的容纳空间,所述连接组件安装于所述侧板。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组件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底板相对设置并覆盖于多个所述电池单体的顶部,所述隔板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卡槽,所述第三线排卡持于所述卡槽内。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输出线路及第二输出线路,所述第一输出线路及所述第二输出线路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开关及第二开关,且所述第二输出线路上还设置有稳压模块。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及所述第二开关设置为继电器开关。

10、一种电池,包括:

11、箱体;及

12、多个如上述优选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多个所述电池模组收容于所述箱体且相互电连接。

13、上述电池模组及电池,电池正常工作时,每个连接组件的第一接线端与第二接线端导通,从而使得多个电池单体依次串联。当其中某个电池单体出现故障时,可控制连接该电池单体与前一个电池单体的连接组件切换至第一接线端与第三接线端导通。如此,出现故障的该电池单体的两端被短路,前一个电池单体将直接与该电池单体后一个电池单体实现串联。如此,其余电池单体将能够继续正常工作,而出现故障的该电池单体将不会参与放电。因此,上述电池模组及电池的可靠性得到显著提升。

14、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用电装置。

15、一种用电装置,包括如上述优选实施例所述的电池。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依次排列的电池单体及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电池单体的连接组件,每个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接线端、第二接线端及第三接线端,并能够控制所述第一接线端择一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及所述第三接线端导通,同一个所述连接组件的所述第一接线端及所述第二接线端分别与相邻两个电池单体电连接,以使多个所述电池单体实现串联,且每个所述连接组件的所述第三接线端与下一个所述连接组件的所述第一接线端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继电器模块,所述第一接线端与所述第二接线端之间在初始状态下保持导通,且所述继电器模块能够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通电,以使得所述第一接线端切换至与所述第三接线端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电池单体的朝向相反,以使每个所述电池单体的正极柱与相邻所述电池单体的负极柱位于同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线排、第二线排及第三线排,所述第一线排及所述第二线排并列设置,所述第一接线端及所述第二接线端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一线排及所述第二线排,所述第一线排及所述第二线排能够分别搭接于相邻两个所述电池单体的一侧,以使所述第一接线端及所述第二接线端分别与相邻两个所述电池单体电连接,所述第三接线端形成于所述第三线排,所述第三线排设置于所述第二线排背向所述第一线排的一侧并朝所述电池单体的另一侧延伸至与下一个所述连接组件的所述第一线排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壳组件,所述外壳组件包括底板、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板及相对设置的两个端板,所述底板、所述侧板及所述端板相互拼接并围设成容纳多个所述电池单体的容纳空间,所述连接组件安装于所述侧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组件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底板相对设置并覆盖于多个所述电池单体的顶部,所述隔板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卡槽,所述第三线排卡持于所述卡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输出线路及第二输出线路,所述第一输出线路及所述第二输出线路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开关及第二开关,且所述第二输出线路上还设置有稳压模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及所述第二开关设置为继电器开关。

9.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10.一种用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述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电池模组包括多个依次排列的电池单体及连接相邻两个电池单体的连接组件。电池正常工作时,每个连接组件的第一接线端与第二接线端导通,从而使得多个电池单体依次串联。当其中某个电池单体出现故障时,可控制连接该电池单体与前一个电池单体的连接组件切换至第一接线端与第三接线端导通。如此,出现故障的该电池单体的两端被短路,前一个电池单体将直接与该电池单体后一个电池单体实现串联。如此,其余电池单体将能够继续正常工作,而出现故障的该电池单体将不会参与放电。因此,上述电池模组及电池的可靠性得到显著提升。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用电装置。

技术研发人员:孙世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2
技术公布日:2024/2/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