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及用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82762发布日期:2024-01-16 11:18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及用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及用电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不断兴起,动力电池的市场在不断地扩大。圆柱电池作为动力电池的一种,其因具有良好的预防热扩散的特性而在动力市场中始终保持一定的份额。

2、目前,圆柱电池的主要结构有两种,第一种为具有一个极柱的结构,即极柱和壳体分别带不同的极性;第二种则为具有两个极柱的结构,即两个极柱分别带不同的极性。相比于具有两个极柱的结构,具有一个极柱结构的电池的空间利用率更高,重量更小,因此也就拥有更高的体积能量密度和重量能量密度。此外,具有一个极柱结构的电池的结构更简单,成本也更低。

3、然而,具有一个极柱结构的电池也是存在缺陷的,即由于壳体带电,在电池内部出现金属异物或者电极组件外部的绝缘膜破损时,壳体容易与壳体内部的电极组件发生短路,从而引发安全事故。

4、因此,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5、以上信息作为背景信息给出只是为了辅助理解本公开,并没有确定或者承认任意上述内容是否可用作相对于本公开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及用电装置,解决了具有一个极柱结构的电池的壳体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包括壳体、盖体和电芯;其中,

4、壳体的一端开口,电芯设置在壳体内,盖体盖设于壳体的开口端;

5、电芯的同一端具有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第一极耳与第二极耳的极性不同;

6、盖体包括第一带电部、第二带电部、第一绝缘间隔部、第二绝缘间隔部和不带电部;

7、不带电部包围第一绝缘间隔部和第二绝缘间隔部;

8、第一绝缘间隔部包围第一带电部,第二绝缘间隔部包围第二带电部;

9、第一带电部与第一极耳电连接,第二带电部与第二极耳电连接;

10、第一带电部可以作为极柱。

11、进一步地,该电池中,第二带电部包围第一带电部,且第一带电部与第二带电部之间通过第一绝缘间隔部连接;

12、第二带电部与不带电部之间通过第二绝缘间隔部连接,且不带电部与开口端连接。

13、进一步地,该电池中,第一带电部与不带电部之间通过第一绝缘间隔部连接;

14、第二带电部与不带电部之间通过第二绝缘间隔部连接;

15、不带电部与开口端连接。

16、进一步地,该电池中,第一带电部上形成有第一纳米孔,第一绝缘间隔部的至少部分嵌入第一纳米孔中;和/或,

17、第二带电部上形成有第二纳米孔,第二绝缘间隔部的至少部分嵌入第二纳米孔中;和/或,

18、不带电部上形成有第三纳米孔,第二绝缘间隔部的至少部分和/或第一绝缘间隔部的至少部分嵌入第三纳米孔中。

19、进一步地,该电池中,不带电部采用金属材料制作而成;

20、不带电部与壳体之间通过焊接连接或墩封连接。

21、进一步地,该电池中,不带电部和绝缘间隔部均采用塑胶材料制作而成;

22、不带电部与壳体之间通过热熔连接或粘接连接。

23、进一步地,该电池中,第一极耳通过第一连接片与第一带电部连接;

24、第二极耳通过第二连接片与第二带电部连接。

25、进一步地,该电池中,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间隔设置。

26、进一步地,该电池中,在垂直于第一极耳的方向上,第一连接片的投影覆盖第一极耳;

27、在垂直于第二极耳的方向上,第二连接片的投影覆盖第二极耳。

28、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电装置,包括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电池。

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池及用电装置,通过将与电芯上的第一极耳连接且作为极柱的第一带电部和与第二极耳连接的第二带电部均设置为盖体的一部分,且两者分别通过第一绝缘间隔部和第二绝缘间隔部被包围在不带电部内,然后再将与壳体连接的不带电部也设置为盖体的一部分,可使得电池既只具有一个极柱,而壳体又不带电,从而能够同时满足高能量密度、低成本和高安全性,有利于大范围推广应用。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盖体(2)和电芯(3);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带电部(202)包围所述第一带电部(201),且所述第一带电部(201)与所述第二带电部(202)之间通过所述第一绝缘间隔部(20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电部(201)与所述不带电部(205)之间通过所述第一绝缘间隔部(20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电部(201)上形成有第一纳米孔,所述第一绝缘间隔部(203)的至少部分嵌入所述第一纳米孔中;和/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带电部(205)采用金属材料制作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带电部(205)和所述绝缘间隔部(203)均采用塑胶材料制作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4)通过第一连接片(6)与所述第一带电部(201)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片(6)和所述第二连接片(7)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极耳(4)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连接片(6)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极耳(4);

10.一种用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池及用电装置,包括壳体、盖体和电芯;壳体的一端开口,电芯设置在壳体内,盖体盖设于壳体的开口端;电芯的同一端具有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第一极耳与第二极耳的极性不同;盖体包括第一带电部、第二带电部、第一绝缘间隔部、第二绝缘间隔部和不带电部;不带电部包围第一绝缘间隔部和第二绝缘间隔部;第一绝缘间隔部包围第一带电部,第二绝缘间隔部包围第二带电部;第一带电部与第一极耳电连接,第二带电部与第二极耳电连接。本技术可使得电池既只具有一个极柱,而壳体又不带电,从而能够同时满足高能量密度、低成本和高安全性,有利于大范围推广应用。

技术研发人员:许盼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