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媒通道一体式相变液冷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82943发布日期:2024-01-16 11:18阅读:12来源:国知局
冷媒通道一体式相变液冷板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散热,具体为冷媒通道一体式相变液冷板。


背景技术:

1、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电池电芯的容量大幅提升,电芯材料亦能承受更高的充电速度,但由于电芯的高度集成,快速充放电产生的大量热量未能及时散热,导致电池的安全性无法得到满足,电动车电池冒烟、起火乃至爆炸事故频发。其根本原因是电芯高度集成后其核心热导率极低,快速充放电时产生的大量热量未能及时导出,导致电池内部热失控。

2、目前新能源汽车常采用在电池模组底部放置水冷装置来转移电池热量,但由于电池在高度方向的热流密度越来越大,为了满足电池越来越大的散热需求,传统水冷板的结构需不断改进,并且对循环泵功率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传统水冷板很难满足其散热要求,为此,提出冷媒通道一体式相变液冷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冷媒通道一体式相变液冷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由于电池在高度方向的热流密度越来越大,为了满足电池越来越大的散热需求,传统水冷板的结构需不断改进,并且对循环泵功率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传统水冷板很难满足其散热要求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冷媒通道一体式相变液冷板,包括基板,所述基板内壁固定有若干个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外侧套接有吸液芯,所述吸液芯内侧设有蒸汽腔,所述基板顶部设有顶板,所述基板内部开设有冷媒通道,所述基板内部开设有连通冷媒通道一侧的冷媒喷淋孔。

3、作为优选,上述基板一侧分别设有冷媒进口端和冷媒出口端,所述冷媒进口端和冷媒出口端分别与冷媒通道相连通。

4、作为优选,上述顶板底部固定有第三支撑柱,所述基板内壁固定有第二支撑柱。

5、作为优选,上述基板四周顶部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顶板底部四周开设有第二限位槽。

6、作为优选,上述第一限位槽内侧粘接有密封圈,所述第二限位槽内壁固定有若干个密封筋。

7、作为优选,上述密封筋的一侧贴合于密封圈的外侧。

8、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通过冷媒进口端向冷媒通道通入冷媒,电池产生的热量由发热元件从底部传导至基板以及第一支撑柱,吸液芯内液态冷媒吸收热量迅速气化,吸收大量潜热,气化后的冷媒通过冷媒出口端导出至压缩机将热量耗散并循环利用,同时冷媒通道持续为吸液芯提供冷媒补充,以此方式实现对发热元件的持续散热,同时本液冷板简单易于加工,操作简便,方便实用,各类元器件价格低廉,便于实现,对装配要求不高,实现相变传热技术与冷媒直冷技术的有效结合,有效解决电池散热问题。



技术特征:

1.冷媒通道一体式相变液冷板,包括基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内壁固定有若干个第一支撑柱(12),所述第一支撑柱(12)外侧套接有吸液芯(2),所述吸液芯(2)内侧设有蒸汽腔(6),所述基板(1)顶部设有顶板(3),所述基板(1)内部开设有冷媒通道(4),所述基板(1)内部开设有连通冷媒通道(4)一侧的冷媒喷淋孔(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媒通道一体式相变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一侧分别设有冷媒进口端(11)和冷媒出口端(13),所述冷媒进口端(11)和冷媒出口端(13)分别与冷媒通道(4)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媒通道一体式相变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3)底部固定有第三支撑柱(15),所述基板(1)内壁固定有第二支撑柱(1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媒通道一体式相变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四周顶部开设有第一限位槽(8),所述顶板(3)底部四周开设有第二限位槽(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媒通道一体式相变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槽(8)内侧粘接有密封圈(10),所述第二限位槽(9)内壁固定有若干个密封筋(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媒通道一体式相变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筋(7)的一侧贴合于密封圈(10)的外侧。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电池散热技术领域,且公开了冷媒通道一体式相变液冷板,包括基板,基板内壁固定有若干个第一支撑柱,第一支撑柱外侧套接有吸液芯,吸液芯内侧设有蒸汽腔,通过冷媒进口端向冷媒通道通入冷媒,电池产生的热量由发热元件从底部传导至基板以及第一支撑柱,吸液芯内液态冷媒吸收热量迅速气化,吸收大量潜热,气化后的冷媒通过冷媒出口端导出至压缩机将热量耗散并循环利用,同时冷媒通道持续为吸液芯提供冷媒补充,以此方式实现对发热元件的持续散热,同时本液冷板简单易于加工,操作简便,方便实用,各类元器件价格低廉,便于实现,对装配要求不高,实现相变传热技术与冷媒直冷技术的有效结合,有效解决电池散热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尹树彬,汤勇,黄皓熠,黄梓滨,余小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畅能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5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