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能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29184发布日期:2024-03-18 17:02阅读: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储能电源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储能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储能电源。


背景技术:

1、储能电源是一个大容量的移动电源,其具有多种数据接口,可支持手机、笔记本、冰箱等多种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户外活动、应急救灾等场景。现有的储能电源通常包括外壳和电池模组,在将组装好的电池模组放置于外壳内之后,常用的固连方式有螺丝连接、卡扣连接等。

2、其中,螺丝连接的方式会将电池模组的多个侧面、底面通过螺丝固定在外壳的侧壁上,以保证电池模组能稳定连接在外壳内。但是,过多的螺丝不仅会增加物料成本,还会增加人工生产成本。卡扣连接的方式实用性较差,首先卡扣的公扣和母扣设计的不能太粗,否则会变成死扣,造成拆卸不便,而公扣和母扣如果设计的太细,在面对产品跌落、冲击等工况下又很容易断裂失效,起不到较好的固定限位作用。

3、因此,亟需提供一种储能电源,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能电源,可以对电池模组起到很好的固定与限位作用,实用性较高,且节省了物料和人工成本。

2、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储能电源,包括:

4、外壳,其内形成有容纳腔;

5、电池模组,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

6、所述外壳和所述电池模组两者中的其中一个上设置有定位孔,另一个上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插接于所述定位孔内,以承托并限位所述电池模组。

7、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定位柱和所述定位孔均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定位孔分设于所述外壳的相对两侧,多个所述定位柱分设于所述电池模组的相对两侧,每个所述定位柱均插接于对应的所述定位孔内。

8、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定位柱上开设有掏胶孔。

9、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定位孔插接配合的一端的边缘处设置为弧形面。

10、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电池模组包括:

11、第一支架;

12、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上下设置,所述第一支架相对的两侧和/或所述第二支架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定位柱;

13、若干电芯,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之间。

14、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定位柱与所述第一支架为一体成型结构;和/或所述定位柱与所述第二支架为一体成型结构。

15、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第一支架的上方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内开设有螺纹孔。

16、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第二支架的底部与所述外壳之间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

17、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外壳的内表面上设有若干个加强筋板。

18、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围合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相对的侧壁上均设有所述定位孔。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储能电源,包括外壳和设置于外壳内的电池模组,通过定位孔和定位柱的插接配合,实现了电池模组与外壳之间的限位与固定,以减少电池模组与外壳的相对运动,当储能电源遇到如跌落、碰撞、振动等剧烈的外力作用时,保证了电池模组不会因为剧烈的晃动而出现结构损坏的现象。在此基础上,可以减少螺丝的使用数量,减少零件的物料成本,同时可以降低装配时间成本、人工成本以及装配出错故障率,又可以有效弥补卡扣连接的不足,实用性较强。



技术特征:

1.一种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和所述定位孔均设置为多个,多个定位孔分设于所述外壳的相对两侧,多个所述定位柱分设于所述电池模组的相对两侧,每个所述定位柱均插接于对应的所述定位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上开设有掏胶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定位孔插接配合的一端的边缘处设置为弧形面。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与所述第一支架为一体成型结构;和/或所述定位柱与所述第二支架为一体成型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的上方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内开设有螺纹孔。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架的底部与所述外壳之间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内表面上设有若干个加强筋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围合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相对的侧壁上均设有所述定位孔。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储能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储能电源。该储能电源包括外壳和电池模组,外壳内形成有容纳腔,电池模组设置于容纳腔内;外壳和电池模组两者中的其中一个上设置有定位孔,另一个上设置有定位柱,定位柱插接于定位孔内,以承托并限位电池模组。通过定位孔和定位柱的插接配合,实现了电池模组与外壳之间的限位与固定,以减少电池模组与外壳的相对运动,当储能电源遇到如跌落、碰撞、振动等剧烈的外力作用时,保证了电池模组不会因为剧烈的晃动而出现结构损坏的现象。在此基础上,可以减少螺丝的使用数量,减少零件的物料成本,同时可以降低装配时间成本、人工成本以及装配出错故障率,又可以有效弥补卡扣连接的不足,实用性较强。

技术研发人员:朱辉,王雄华,陈勇军,骆飞燕,沈高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华宝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03
技术公布日:2024/3/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