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真效果好的引脚隐藏式灯珠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34003发布日期:2024-04-08 11:28阅读:10来源:国知局
一种仿真效果好的引脚隐藏式灯珠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灯珠制造,具体为一种仿真效果好的引脚隐藏式灯珠结构。


背景技术:

1、以申请号为cn202320378433.5的已公开专利为对比文件1,在对比文件1中指出了如下内容,随着仿真度越来越高,很多场合已被用于替代传统蜡烛。目前仿真电子蜡烛结构已较为成熟,其中一类仿真电子蜡烛的结构通常包括led灯,仿烛焰状的透光灯罩,仿蜡烛的壳体,以及pcb板;透光灯罩固定于壳体顶部,led灯容置在透光灯罩内,并被pcb板驱动发光。为了进一步提高仿真效果,有些仿真电子蜡烛会设置仿真棉芯,以模仿蜡烛灯芯。比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320769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高仿真电子蜡烛,其结构包括在仿真外壳的顶部中心插置一灯芯导管,并将发光体与电路板之间电导通的导线穿设在该灯芯导管内,然后在灯芯导管外部包覆仿真烧焦层,以模仿蜡烛的棉芯。

2、对比文件1中所述灯头包括上段的发光段,以及下段的黑色仿棉芯段,所述发光段伸入到透光灯罩固定,使灯头的黑色仿棉芯段漏出于透光灯罩的下方,以模仿蜡烛灯芯的烧焦层,从而更加逼真的模仿蜡烛灯芯;

3、如图1所示,是现有技术中的led灯珠的典型结构(如申请号为cn201320466760.2以及申请号为cn201621460163.9的已公开专利所述),在现有灯珠的生产过程中,如果直接在灯珠的下方增加黑色仿棉芯段,如图2所示,会使灯珠引脚很明显的暴露在黑色仿棉芯段的侧壁上(灯珠引脚一般是亮白金属光泽,如申请号为cn201230592169.2的已公开外观专利所述),从而导致黑色仿棉芯段漏出于透光灯罩的下方时,灯珠引脚的暴露会影响黑色仿棉芯段模仿蜡烛灯芯的烧焦层的效果,从而影响灯珠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情况不足,旨在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仿真效果好的引脚隐藏式灯珠结构,包括灯珠支架,灯珠支架包括设于上方的发光段以及设于下方的引脚段,引脚段与发光段之间设有第一折弯段,灯珠支架外包裹有外层胶体,外层胶体包括设于上方的用以包裹发光段的透光段以及设于透光段下方用以包裹引脚段的黑色仿棉芯段;

4、发光段包括发光正极支架和发光负极支架,引脚段包括与发光正极支架连接的正极引脚以及与发光负极支架连接的负极引脚,第一折弯段包括与发光正极支架连接的第一正极折弯以及与发光负极支架连接的第一负极折弯,第一正极折弯和第一负极折弯对向向内折弯设置,正极引脚和负极引脚的横截面直径小于发光正极支架和发光负极支架的横截面直径。

5、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方案:第一正极折弯包括第一正极斜向段,第一正极斜向段的一端与发光正极支架连接,第一正极斜向段的另一端与正极引脚连接,第一负极折弯包括第一负极斜向段,第一负极斜向段的一端与发光负极支架连接,第一负极斜向段的另一端与负极引脚连接。

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方案:引脚段上还设有第二折弯段,第二折弯段设于黑色仿棉芯段的下方,第二折弯段包括设于正极引脚上的第二正极折弯以及设于负极引脚上的第二负极折弯,第二正极折弯和第二负极折弯对向向外折弯设置。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方案:第二正极折弯包括第二正极斜向段,第二正极斜向段的一端与正极引脚连接,第二正极斜向段的另一端与pcb板连接,第二负极折弯包括第二负极斜向段,第二负极斜向段的一端与负极引脚连接,第二负极斜向段的另一端与pcb板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方案:第一正极斜向段的倾斜角度小于第一负极斜向段。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方案:第二正极斜向段的倾斜角度小于第二负极斜向段。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方案:第二负极斜向段与pcb板连接的部分设有凸块。

11、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方案:黑色仿棉芯段向下延伸至第二折弯段。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3、本实用新型引脚隐藏式灯珠结构,通过在发光段和引脚段之间设置第一折弯段,使正极引脚和负极引脚向内收缩,使正极引脚和负极引脚更好的被包裹在黑色仿棉芯段内,避免了正极引脚和负极引脚在黑色仿棉芯段上的露出,同时使黑色仿棉芯段与正极引脚和负极引脚形成了一个整体结构,使仿真效果更好,提高了产品质量。



技术特征:

1.一种仿真效果好的引脚隐藏式灯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灯珠支架(100),灯珠支架(100)包括设于上方的发光段以及设于下方的引脚段,引脚段与发光段之间设有第一折弯段,灯珠支架(100)外包裹有外层胶体(200),外层胶体(200)包括设于上方的用以包裹发光段的透光段以及设于透光段下方用以包裹引脚段的黑色仿棉芯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真效果好的引脚隐藏式灯珠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正极折弯(131)包括第一正极斜向段(133),第一正极斜向段(133)的一端与发光正极支架连接,第一正极斜向段(133)的另一端与正极引脚(121)连接,第一负极折弯(132)包括第一负极斜向段(134),第一负极斜向段(134)的一端与发光负极支架连接,第一负极斜向段(134)的另一端与负极引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仿真效果好的引脚隐藏式灯珠结构,其特征在于,引脚段上还设有第二折弯段(135),第二折弯段(135)设于黑色仿棉芯段的下方,第二折弯段(135)包括设于正极引脚(121)上的第二正极折弯(136)以及设于负极引脚上的第二负极折弯(137),第二正极折弯(136)和第二负极折弯(137)对向向外折弯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仿真效果好的引脚隐藏式灯珠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正极折弯(136)包括第二正极斜向段(138),第二正极斜向段(138)的一端与正极引脚(121)连接,第二正极斜向段(138)的另一端与pcb板连接,第二负极折弯(137)包括第二负极斜向段(139),第二负极斜向段(139)的一端与负极引脚连接,第二负极斜向段(139)的另一端与pcb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仿真效果好的引脚隐藏式灯珠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正极斜向段(133)的倾斜角度小于第一负极斜向段(13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仿真效果好的引脚隐藏式灯珠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正极斜向段(138)的倾斜角度小于第二负极斜向段(139)。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仿真效果好的引脚隐藏式灯珠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负极斜向段(139)与pcb板连接的部分设有凸块(300)。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仿真效果好的引脚隐藏式灯珠结构,其特征在于,黑色仿棉芯段向下延伸至第二折弯段(135)。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仿真效果好的引脚隐藏式灯珠结构,包括灯珠支架,灯珠支架包括设于上方的发光段以及设于下方的引脚段,引脚段与发光段之间设有第一折弯段,灯珠支架外包裹有外层胶体,外层胶体包括设于上方的用以包裹发光段的透光段以及设于透光段下方用以包裹引脚段的黑色仿棉芯段,发光段包括发光正极支架和发光负极支架,本技术引脚隐藏式灯珠结构,通过在发光段和引脚段之间设置第一折弯段,使正极引脚和负极引脚向内收缩,使正极引脚和负极引脚更好的被包裹在黑色仿棉芯段内,避免了正极引脚和负极引脚在黑色仿棉芯段上的露出,同时使黑色仿棉芯段与正极引脚和负极引脚形成了一个整体结构,使仿真效果更好,提高了产品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耀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亿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10
技术公布日:2024/4/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