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差主动调节型电池冷却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750199发布日期:2024-04-25 10:37阅读:8来源:国知局
一种温差主动调节型电池冷却板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电池温度控制,具体而言,本技术涉及一种温差主动调节型电池冷却板。


背景技术:

1、随着新能源电池包电量和能量密度的逐步提升,新能源电池包在各种充放工况下的温度控制越来越难,温差越来越大。若温度无法快速降低,就会导致电芯的寿命衰减;若温差无法控制到足够小的范围,就会导致电芯的一致性变差。

2、现有方案的液冷板进出口均是确定的,即冷却液从特定的位置流入、从特定的位置流出。例如,在申请号为202223303091.5、申请日为2022年12月08日、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跨越式液冷流道系统及电池包的专利申请文件中,即提到了一种液冷流道系统。其中,液冷流道系统包括第一面板,所述第一面板上设有冷却液的入口段和出口段,所述第一面板上设有至少两个流道,所述第一面板上方设有第二面板,而所述第二面板上设有第三面板,所述第三面板上设有第三流道,且所述第三流道朝向第二面板设置;所述第一面板上各所述流道中的一端部均连通所述入口段,各所述流道中的另一端部中的一部分直接连通出口段,各所述流道中的另一端部中的剩余部分通过所述第三流道连通出口段。

3、在上述设计中,液冷板进出口均是确定的,无论如何改善,均存在高温冷却时进口位置电芯温度低、出口位置电芯温度高,低温加热时进口位置电芯温度高、出口位置电芯温度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温差主动调节型电池冷却板,其技术方案如下:

2、一种温差主动调节型电池冷却板,包括四通接头和液冷板,所述四通接头安装在所述液冷板上,用于调节冷却液在所述液冷板中的流向;所述四通接头并排设置有第一进液口、第二进液口、第一出液口和第二出液口,所述液冷板上设有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第三流道和第四流道;所述第一进液口与所述第一流道的第一端相通,所述第二进液口与所述第二流道的第一端相通,所述第一出液口与所述第三流道的第一端相通,所述第二出液口与所述第四流道的第一端相通;所述第一流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流道的第一端相通,所述第一流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流道的第二端相通,所述第二流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流道的第一端相通,所述第三流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流道的第二端相通。

3、如上所述的温差主动调节型电池冷却板,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四通接头包括接头主体、隔片和致动件;所述接头主体上设有进液接头、出液接头、所述第一进液口、所述第二进液口、所述第一出液口、所述第二出液口和容纳槽;所述进液接头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液口、所述第二进液口相通,所述出液接头分别与所述第一出液口、所述第二出液口相通;所述容纳槽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液口、所述第二进液口、所述第一出液口、所述第二出液口相通;所述隔片的长度小于所述容纳槽的长度,且工作时长度范围可覆盖所述第一进液口、所述第二进液口、所述第一出液口、所述第二出液口中的三个;所述隔片上设有通流孔,所述通流孔用于与所述第二进液口或所述第一出液口相通;所述隔片安装在所述容纳槽内,与所述容纳槽滑动配合,用于在工作时允许所述第一进液口和所述第一出液口通流或允许所述第二进液口和所述第二出液口通流;所述致动件用于控制所述隔片在所述容纳槽内的滑动。

4、如上所述的温差主动调节型电池冷却板,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致动件包括电动推杆和连接件,所述电动推杆安装在所述液冷板上,所述连接件分别与所述电动推杆和所述隔片相连。

5、如上所述的温差主动调节型电池冷却板,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接头主体包括上部压块、中部压块和下部压块;所述上部压块的底面与所述中部压块的顶面相接,所述中部压块的底面与所述下部压块的顶面相接,所述下部压块的底面与所述液冷板相接;所述上部压块的顶面设有所述进液接头和所述出液接头,所述上部压块的底部设有与所述进液接头相通的进液腔以及与所述出液接头相通的出液腔;所述第一进液口、所述第二进液口、所述第一出液口、所述第二出液口均贯通所述中部压块和所述下部压块,所述第一进液口和所述第二进液口均与所述进液腔相通,所述第一出液口和所述第二出液口均与所述出液腔相通;所述中部压块的底部设有所述容纳槽。

6、如上所述的温差主动调节型电池冷却板,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液冷板包括基板和流道板,所述基板上设有第一流道孔、第二流道孔、第三流道孔和第四流道孔,所述流道板上设有所述第一流道、所述第二流道、所述第三流道和所述第四流道;所述基板与所述流道板相接合,以密封所述第一流道、所述第二流道、所述第三流道和所述第四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孔分别接通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一进液口,所述第二流道孔分别接通第二流道和所述第二进液口,所述第三流道孔分别接通所述第三流道和所述第一出液口,所述第四流道孔分别接通所述第四流道和所述第二出液口。

7、如上所述的温差主动调节型电池冷却板,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一流道、所述第二流道、所述第三流道、所述第四流道依次并排设置;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四流道呈对称设置,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第三流道呈对称设置。

8、如上所述的温差主动调节型电池冷却板,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一流道内设有第一分流条,所述第一分流条将所述第一流道分为第一主流道和第一分流道;所述第一主流道和所述第一分流道内均设有多个第一子分流条,多个所述第一子分流条呈平行设置。

9、如上所述的温差主动调节型电池冷却板,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一主流道内设有第一主导流部,所述第一主导流部与一个所述第一子分流条一体成型,用于在所述第一主流道内均匀分布冷却液;于所述第一主流道内,朝向所述第一进液口,所述第一主导流部呈楔形设置。

10、如上所述的温差主动调节型电池冷却板,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二流道内设有第二分流条,所述第二分流条将所述第二流道分为第二主流道和第二分流道;所述第二主流道和所述第二分流道内均设有多个第二子分流条,多个所述第二子分流条呈平行设置。

11、如上所述的温差主动调节型电池冷却板,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一主导流部、所述第一分流条、所述第二分流条、所述第一子分流条、所述第二子分流条的边沿均呈圆滑设置。

12、分析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13、在本实用新型中,四通接头上设有两个进液口和两个出液口,液冷板上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第三流道、第四流道形成回路,通过控制不同的进液口及出液口进出冷却液,能够在液冷板内形成完全相反的冷却液流动路径,进而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冷却液的流动方向,主动解决电池系统温差大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温差主动调节型电池冷却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差主动调节型电池冷却板,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差主动调节型电池冷却板,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差主动调节型电池冷却板,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差主动调节型电池冷却板,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差主动调节型电池冷却板,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差主动调节型电池冷却板,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温差主动调节型电池冷却板,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温差主动调节型电池冷却板,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温差主动调节型电池冷却板,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电池温度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温差主动调节型电池冷却板,包括四通接头和液冷板,四通接头安装在液冷板上;四通接头并排设置有第一进液口、第二进液口、第一出液口和第二出液口,液冷板上设有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第三流道和第四流道;第一进液口与第一流道的第一端相通,第二进液口与第二流道的第一端相通,第一出液口与第三流道的第一端相通,第二出液口与第四流道的第一端相通;第一流道的第一端与第四流道的第一端相通,第一流道的第二端与第二流道的第二端相通,第二流道的第一端与第三流道的第一端相通,第三流道的第二端与第四流道的第二端相通。本技术通过设置四通接头以及液冷板,可解决电池系统温差大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肖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25
技术公布日:2024/4/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