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极耳揉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63843发布日期:2024-03-22 10:17阅读: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极耳揉平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制造,具体涉及一种全极耳揉平装置。


背景技术:

1、揉平是全极耳电池制造过程中的关键工序。电芯在未经揉平处理时,电芯的端部不平整,可能会出现翻边与较多的毛刺,并相对于电芯本体还在同心度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外偏。为了便于后续在电芯的端部进行集流盘焊接,确保焊接质量,需要对电芯的端部进行揉平处理,将圆柱卷芯直立的极耳揉成一个平面,使各层极耳紧密接触。传统的揉平方法通常依赖于人工操作,不仅效率低下且存在一定的不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全极耳揉平装置。

2、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全极耳揉平装置,包括两固定座、设于固定座上的转动机构以及揉平机构;

4、所述转动机构用于带动两固定座之间的电芯本体转动;

5、所述揉平机构包括分别设于两固定座上的固定盘、支撑组件以及揉平锥轮,所述固定盘固定安装于固定座上,所述揉平锥轮通过支撑组件连接于固定盘上,所述揉平锥轮的圆弧面与电芯本体端部相抵接。

6、可选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伺服电机、第一转杆、第二转杆以及支撑块,所述伺服电机通过第一滑动副滑动连接于一所述固定座上,所述支撑块通过第二滑动副滑动连接于另一所述固定座上,所述第一转杆固定连接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二转杆转动连接于支撑块上,且所述第一转杆贯穿所述电芯本体的轴中心与第二转杆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转杆与所述电芯本体的内壁固定连接。

7、可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滑动块、转动杆、滑动件以及调节件,所述滑动块沿着固定盘的中心径向滑动,所述转动杆设于滑动块上,所述揉平锥轮转动连接于转动杆上,所述滑动件用于驱动滑动块沿着固定盘的中心径向滑动,所述调节件用于调节所述揉平锥轮的角度。

8、可选的,所述揉平锥轮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转动杆的端部。

9、可选的,所述滑动件采用丝杠滑块结构。

10、可选的,所述调节件包括气缸、推杆以及缓冲块,所述气缸安装于滑动件内滑块上的气缸,所述推杆与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上开设有与转动杆长度方向一致的竖槽,所述缓冲块滑动连接于竖槽内,所述推杆与所述缓冲块转动连接。

11、可选的,所述第一转杆以及第二转杆采用内六角结构相配合固定电芯本体。

12、可选的,所述揉平锥轮采用圆锥揉平头和超声波揉平头一体相结合。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4、本装置中通过自动化揉平操作和使用圆锥揉平头和超声波揉平头,实现了对电芯两端极片正负极耳的高效、准确揉平,该装置既满足了工艺要求,又提高了揉平效率和稳定性,并减少了人工操作的需求。



技术特征:

1.一种全极耳揉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固定座、设于固定座上的转动机构以及揉平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极耳揉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包括伺服电机、第一转杆、第二转杆以及支撑块,所述伺服电机通过第一滑动副滑动连接于一所述固定座上,所述支撑块通过第二滑动副滑动连接于另一所述固定座上,所述第一转杆固定连接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二转杆转动连接于支撑块上,且所述第一转杆贯穿所述电芯本体的轴中心与第二转杆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转杆与所述电芯本体的内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极耳揉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滑动块、转动杆、滑动件以及调节件,所述滑动块沿着固定盘的中心径向滑动,所述转动杆设于滑动块上,所述揉平锥轮转动连接于转动杆上,所述滑动件用于驱动滑动块沿着固定盘的中心径向滑动,所述调节件用于调节所述揉平锥轮的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极耳揉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揉平锥轮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转动杆的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极耳揉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采用丝杠滑块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极耳揉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包括气缸、推杆以及缓冲块,所述气缸安装于滑动件内滑块上的气缸,所述推杆与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上开设有与转动杆长度方向一致的竖槽,所述缓冲块滑动连接于竖槽内,所述推杆与所述缓冲块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极耳揉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杆以及第二转杆采用内六角结构相配合固定电芯本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极耳揉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揉平锥轮采用圆锥揉平头和超声波揉平头一体相结合。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全极耳揉平装置,包括两固定座、设于固定座上的转动机构以及揉平机构;所述转动机构用于带动两固定座之间的电芯本体转动;所述揉平机构包括分别设于两固定座上的固定盘、支撑组件以及揉平锥轮,所述固定盘固定安装于固定座上,所述揉平锥轮通过支撑组件连接于固定盘上,所述揉平锥轮的圆弧面与电芯本体端部相抵接。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迅速,能够改善传统的揉平方法通常依赖于人工操作,不仅效率低下且存在一定的不准确性的情况。

技术研发人员:吴枭英,高峰,张要枫,赵冬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钛时代新能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28
技术公布日:2024/3/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