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集成电池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68104发布日期:2024-04-18 11:36阅读:7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集成电池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包,具体领域为一种高集成电池系统。


背景技术:

1、为了满足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需求,电池包的能量密度也逐渐增加,随之带来的发热问题也成为了制约电池技术研究的关键要素;因液冷换热效率较好,现有技术中多采用冷却架贴靠电池模组的液冷控温方式,取代传统的自然风或空气对流吹扫电池表面的风冷控温方式。目前很多电池为了安全都会在电池的底部设置防爆阀,防爆阀设置为厚度较小的薄片结构,当电池的内部因温度变化导致气压产生变化时,防爆阀能产生相应的形变,以抵消电池内部的气压变化。当电池的内部气压增加超出防爆阀的阈值时,防爆阀爆开,以避免电池的壳体发生爆裂的问题。

2、现有技术中,如中国专利:电池包模组及电池包,公开号cn212136549u,通过设计较小尺寸的支撑件来提高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而不足之处在于电池的防爆阀与极柱位于电池本体的上下端,电池的防爆阀处于工作需要,需要在电池的下端预留空间也就是增加了电池在z向的占用空间,同时电池的极柱突出于电池本体也进一步增加了电池在z向的占用空间,这样的设计将会使得电池包模组的体积增大,该电池包模组使用在汽车上后会挤占汽车乘用空间,降低汽车乘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集成电池系统,它可以实现提高电池系统的集成度,减少电池系统的占用空间。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集成电池系统,包括上盖、多个电芯和下箱体,多个电芯均设于上盖与下箱体之间,电芯的极柱与防爆阀均朝向下箱体,所述电池系统还包括集成板;所述集成板设于下箱体的内侧;所述集成板上开设有支撑位;支撑位设有多组,多组支撑位与多个电芯一一对应设置;电芯的极柱和防爆阀均被容置于支撑位内且电芯本体的下端面与集成板的上端面抵接。

3、优选的,所述支撑位具有泄压槽和容置孔;所述泄压槽的位置与电芯的防爆阀位置对应;所述容置孔的位置与电芯的极柱位置对应。

4、优选的,所述集成板的下端部设有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第一加强筋与第二加强筋交叉设置。

5、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强筋与第二加强筋均凸出于集成板本体的下端面。

6、优选的,所述第二加强筋设有多个;多个第二加强筋均匀分布。

7、优选的,所述集成板的下端部设有多个第一支撑块和多个第二支撑块;多个第一支撑块在左右方向上一字排开且间隔分布;多个第二支撑块在前后方向上间隔分布。

8、优选的,多个第二支撑块在前后方向上均分为四列。

9、优选的,所述集成板的左右两端均设有榫头;所述下箱体的左右侧壁上均开设有榫槽;榫头与榫槽位置对应且相互适配。

10、优选的,所述榫槽的深度小于下箱体内腔的深度。

11、优选的,所述电池系统还设有汇流排;汇流排设于集成板与下箱体之间。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电芯粘接固定在上盖上,将电芯的极柱和防爆阀都设置在电芯本体的下端,在电芯下侧设置集成板,集成板上开设有多个与电芯的极柱和防爆阀位置对应的容置孔和泄压槽,集成板作为支撑件既能够提高了电芯集成效率,还能给电芯的极柱和防爆阀提供容置位置以保证电芯集成的稳定性,通过这样的设置减少了电芯在z向的占用空间,使得本电池系统的扁平化程度更高,将本电池系统应用在汽车上后能够减少电池系统占用汽车的乘用空间,最终提高汽车乘用体验。



技术特征:

1.一种高集成电池系统,包括上盖(1)、多个电芯(2)和下箱体(4),多个电芯(2)均设于上盖(1)与下箱体(4)之间,电芯(2)的极柱与防爆阀均朝向下箱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系统还包括集成板(3);所述集成板(3)设于下箱体(4)的内侧;所述集成板(3)上开设有支撑位;支撑位设有多组,多组支撑位与多个电芯(2)一一对应设置;电芯(2)的极柱和防爆阀均被容置于支撑位内且电芯(2)本体的下端面与集成板(3)的上端面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集成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位具有泄压槽(31)和容置孔(32);所述泄压槽(31)的位置与电芯(2)的防爆阀位置对应;所述容置孔(32)的位置与电芯(2)的极柱位置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集成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板(3)的下端部设有第一加强筋(5)和第二加强筋(6);第一加强筋(5)与第二加强筋(6)交叉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集成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5)与第二加强筋(6)均凸出于集成板(3)本体的下端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集成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筋(6)设有多个;多个第二加强筋(6)均匀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集成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板(3)的下端部设有多个第一支撑块(7)和多个第二支撑块(8);多个第一支撑块(7)在左右方向上一字排开且间隔分布;多个第二支撑块(8)在前后方向上间隔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集成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第二支撑块(8)在前后方向上均分为四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集成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板(3)的左右两端均设有榫头(33);所述下箱体(4)的左右侧壁上均开设有榫槽(41);榫头(33)与榫槽(41)位置对应且相互适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高集成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榫槽(41)的深度小于下箱体(4)内腔的深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集成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系统还设有汇流排;汇流排设于集成板(3)与下箱体(4)之间。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电池包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高集成电池系统,包括上盖、多个电芯和下箱体,多个电芯均设于上盖与下箱体之间,电芯的极柱与防爆阀均朝向下箱体,所述电池系统还包括集成板;所述集成板设于下箱体的内侧;所述集成板上开设有支撑位;支撑位设有多组,多组支撑位与多个电芯一一对应设置;电芯的极柱和防爆阀均被容置于支撑位内且电芯本体的下端面与集成板的上端面抵接,通过本技术可以实现提高电池系统的集成度,减少电池系统的占用空间。

技术研发人员:刘杰,张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车知知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07
技术公布日:2024/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