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接头远端控制连接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621512发布日期:2024-04-18 17:35阅读: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接头远端控制连接线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子连接线,具体是一种多接头远端控制连接线。


背景技术:

1、在电子连接线技术领域中需要用到一种多接头远端控制连接线,电子连接线是连接电气线路的组件之一,主要是在器件与组件、组件与机柜、系统与子系统之间起电连接和信号传递的作用。

2、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多接头连接线(授权公告号cn208299160u),该专利技术能够达到结构简单,适用不同型号设备,不易损坏的优点,但是现有的多接头连接线在使用时,可能会因为同时连接的线路较多,使整体看起来较为杂乱,可能使工作人员在对线路安装时带来一定的麻烦,可能会给后续的检修以及使用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影响工作的效率。

3、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多接头远端控制连接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接头远端控制连接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多接头远端控制连接线,包括分线盒,所述分线盒的后端固定连接有进线,所述分线盒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出线接头,所述出线接头的数量为若干且均匀分布于分线盒的前端,所述分线盒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延展板,所述延展板前端的表面均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活动柱,所述活动柱的相向面均固定连接有收束块,所述活动柱的相背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远离活动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凸台,所述凸台的表面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柱,所述延展板的相背面均固定连接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的表面开设有调节孔,所述调节孔的内径与限位柱的表面呈插接。

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将线路连接至出线接头时,将多股线路整合,通过移动限位柱,使限位柱于调节孔的内部脱离,当限位柱脱离后通过移动活动柱带动收束块,使收束块的内径对整合后的线路进行夹持,当收束块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后通过移动限位柱,使限位柱插入至调节孔的内部,使活动柱的位置固定,从而使收束块的位置固定,以到达对线路的夹持作用,从而保持整体的整洁度,使工作人员在安装线路时更加的便捷,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5、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柱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助力块,所述助力块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靠近凸台的一端与凸台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内径与限位柱的表面呈滑动连接。

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在移动限位柱时,使第一弹簧进行蓄力,当通过移动活动柱使收束块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后,通过第一弹簧的回弹力使助力块带动限位柱插入至调节孔的内部,从而使活动柱的位置固定,通过第一弹簧的回弹力带动助力块,使限位柱插入至调节孔的内部,从而达到快速固定的作用,以便于工作人员的使用。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活动柱的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靠近第一限位块的一端与第一限位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靠近延展板的一端与延展板的表面固定连接。

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将线路放置于分线盒的前端后,通过移动限位柱使限位柱于调节孔的内部脱离后,通过第二弹簧的拉力带动第一限位块,使第一限位块带动活动柱从而使收束块对线路进行夹持,从而起到快速对线路夹持的作用。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调节孔的数量为若干,且均匀分布于调节板的表面,所述调节孔与限位柱相适配。

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收束块对线路进行夹持时,可以根据线路的多少对收束块的间距进行调整,通过多个调节孔与限位柱的配合使用,从而更好的适应不同的使用需求。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收束块相向面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延伸块,所述收束块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行程槽,所述行程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行程柱,所述行程柱的底部与延伸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收束块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表面滑动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表面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数量为若干且均匀分布于限位板的表面,所述限位孔的内径与行程柱的表面呈插接。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通过收束块对线路进行夹持时,为了防止线路过多时可能会有线路于收束块的内部脱离,通过向上移动限位板,使行程柱的表面于限位孔的内径中脱离,从而对延伸块的位置进行调整,当延伸块对空隙遮挡完成后,通过向下移动限位板,使行程柱插入至限位孔的内部,从而使延伸块的位置固定,以达到对线路进行限位防止脱离的作用。

13、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杆远离收束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远离第二限位块的一端与限位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的内径与滑杆的表面呈滑动连接。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移动限位板时,同时会使第三弹簧进行蓄力,当延伸块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后,通过第三弹簧的回弹力带动限位板向下移动,使行程柱插入至限位孔的内部,从而使延伸块的位置固定,固定后通过第三弹簧的弹力防止限位板移动,使行程柱于限位孔的内部脱离,从而提高稳定性。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本实用新型通过移动限位柱,使限位柱于调节孔的内部脱离,通过移动活动柱带动收束块,使收束块的内径对整合后的线路进行夹持,通过移动限位柱,使限位柱插入至调节孔的内部,使活动柱的位置固定,从而使收束块的位置固定,以到达对线路的夹持作用,从而保持整体的整洁度,使工作人员在安装线路时更加的便捷,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17、2、本实用新型通过向上移动限位板,使行程柱的表面于限位孔的内径中脱离,从而对延伸块的位置进行调整,当延伸块对空隙遮挡完成后,通过向下移动限位板,使行程柱插入至限位孔的内部,从而使延伸块的位置固定,以达到对线路进行限位防止脱离的作用。



技术特征:

1.一种多接头远端控制连接线,包括分线盒(1),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线盒(1)的后端固定连接有进线(2),所述分线盒(1)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出线接头(3),所述出线接头(3)的数量为若干且均匀分布于分线盒(1)的前端,所述分线盒(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延展板(4),所述延展板(4)前端的表面均开设有第一通孔(5),所述第一通孔(5)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活动柱(6),所述活动柱(6)的相向面均固定连接有收束块(7),所述活动柱(6)的相背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块(8),所述第一限位块(8)远离活动柱(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凸台(9),所述凸台(9)的表面开设有第二通孔(10),所述第二通孔(10)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柱(11),所述延展板(4)的相背面均固定连接有调节板(12),所述调节板(12)的表面开设有调节孔(13),所述调节孔(13)的内径与限位柱(11)的表面呈插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接头远端控制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11)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助力块(14),所述助力块(14)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5),所述第一弹簧(15)靠近凸台(9)的一端与凸台(9)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15)的内径与限位柱(11)的表面呈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接头远端控制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柱(6)的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二弹簧(16),所述第二弹簧(16)靠近第一限位块(8)的一端与第一限位块(8)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16)靠近延展板(4)的一端与延展板(4)的表面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接头远端控制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孔(13)的数量为若干,且均匀分布于调节板(12)的表面,所述调节孔(13)与限位柱(11)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接头远端控制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束块(7)相向面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滑动槽(17),所述滑动槽(17)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延伸块(18),所述收束块(7)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行程槽(19),所述行程槽(19)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行程柱(20),所述行程柱(20)的底部与延伸块(18)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收束块(7)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杆(21),所述滑杆(21)的表面滑动连接有限位板(22),所述限位板(22)的表面开设有限位孔(23),所述限位孔(23)的数量为若干且均匀分布于限位板(22)的表面,所述限位孔(23)的内径与行程柱(20)的表面呈插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接头远端控制连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21)远离收束块(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块(24),所述第二限位块(2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25),所述第三弹簧(25)远离第二限位块(24)的一端与限位板(22)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25)的内径与滑杆(21)的表面呈滑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电子连接线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多接头远端控制连接线,包括分线盒,所述分线盒的后端固定连接有进线,所述分线盒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出线接头,所述出线接头的数量为若干且均匀分布于分线盒的前端,所述分线盒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延展板。该多接头远端控制连接线,通过移动限位柱,使限位柱于调节孔的内部脱离,通过移动活动柱带动收束块,使收束块的内径对整合后的线路进行夹持,通过移动限位柱,使限位柱插入至调节孔的内部,使活动柱的位置固定,从而使收束块的位置固定,以到达对线路的夹持作用,从而保持整体的整洁度,使工作人员在安装线路时更加的便捷,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龙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07
技术公布日:2024/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