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光发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48461发布日期:2024-04-08 13:54阅读:15来源:国知局
一种白光发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半导体发光器件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白光发光模块。


背景技术:

1、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led光源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并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led光源具有高效能、长寿命、低能耗和环保等优点,逐渐替代了传统的发光设备,如白炽灯和荧光灯。在过去几十年中,人们对led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改进,特别是对于白光led光源的研发。

2、白光led光源的应用十分广泛,常见于室内照明、汽车照明、显示屏和背光源等领域。然而,白光led光源制作过程中通常采用红光、绿光和蓝光三种基本颜色的led混合发光来实现白光效果。这种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产生白光,但存在一些问题。由于红光、绿光和蓝光led的发光特性不同,直接对这三种光进行调和,很难精确地调节三种颜色的光的强度和色温,导致混合后的白光色彩不够均匀,可能会出现色差或色彩失真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缓解相关的白光发光器件中白光混合不佳色彩不够均匀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白光发光模块。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白光发光模块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白光发光模块,包括

4、芯片层,所述芯片层包括多颗蓝光芯片,所述蓝光芯片产生均匀的蓝光;

5、底板,所述底板的一侧设置芯片层,所述蓝光芯片均匀间隔设置;

6、荧光层,所述荧光层包括红色荧光层和绿色荧光层,所述红色荧光层和所述绿色荧光层层叠设置,设置于所述底板靠近所述蓝光芯片的一侧,并且分别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红色荧光层的通孔、所述绿色荧光层的通孔以及相邻所述蓝光芯片间隙在所述底板的正投影面积相等且部分重合;

7、混光层,所述混光层设置于所述荧光层背离所述底板的一侧。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层叠设置的荧光层和芯片层,以及部分重合的通孔,可以实现蓝光芯片以多种路径到达混光层,并最终形成均匀的白光。具体而言,蓝光芯片发出的蓝光可以直接到达混光层,也可以经过一层或两层荧光层的转换后再到达混光层。通过不同的路径到达混光层,并在混光层中形成多种渐变光,这些不同路径和渐变光的组合最终导致了均匀的白光的形成。

9、可选的,所述红色荧光层的通孔、所述绿色荧光层的通孔以及相邻所述蓝光芯片间隙在所述底板的正投影上的重合部分大于等于所述通孔在所述底板的正投影面积的二分之一。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蓝光芯片发出的蓝光中通过一层或者两层荧光层的光线占比增加,直射到混光层的蓝光占比减少,避免了白光偏蓝、色温偏高的不良照明效果,让更多的蓝光通过荧光材料进行转换,从而提高渐变光的发射效率和数量,使最终混合形成的白光更加均匀和自然。

11、可选的,所述通孔在所述荧光层中间隔分布。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孔的间隔分布可以避免光线的局部特化,使得发光效果更加均匀和自然,消除了局部色差和亮度不足等问题。此外,通孔在荧光层中间隔分布还可以提高荧光层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通孔分布在荧光层的不同位置,可以减少某些区域的荧光材料受到过多的蓝光照射而导致老化和失效的风险,从而延长led照明产品的使用寿命和维护周期。

13、可选的,所述通孔和所述蓝光芯片间隙内填充透明封装胶。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明封装胶可以保护蓝光芯片和荧光层不受污染和机械损伤,可以防止空气、水分、油脂等杂质进入通孔和荧光层,从而降低荧光层的光学性能。并且,透明封装胶具有高透明度和低折射率的特点,有助于提高光线传输效率。此外,透明封装胶还能够缓冲通孔和荧光层受到机械震动和物理冲击的影响,延长其使用寿命。

15、可选的,所述混光层为透明聚碳酸酯材质。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明聚碳酸酯材质具有优异的透明性,可以有效地传递光线。进入混光层的光线可以尽可能高的透明度通过,减少光线的散射和损失,从而提高光线转换效率。透明聚碳酸酯材质还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够在宽温度范围内稳定地工作,减少光学性能的衰减和颜色的变化,保证产品在各种环境下都能够稳定地发出高质量的白光。

17、可选的,所述混光层的厚度范围是所述荧光层厚度的二倍到三倍之间。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适当的混光层的厚度可以增加光线混合的时间和机会,有助于不同路径的光线能够更充分地混合,最终实现高质量的白光发射。并且光线在混光层内部发生均匀的光线扩散,可以避免出现局部暗区或亮区,使得从产品表面看到的白光更加均匀,提升光学效果。此外,过高的厚度会使光线的损失增大,适当的混光层的厚度可以增加光线在其中传播的距离,减少损失的光线比例,从而提高光线利用率和产品的发光效果。

19、可选的,所述混光层的表面设置有微结构。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微结构能够在表面产生多次反射和散射,使得光线更多地与混光层内部相互作用,从而提高光线混合效率,实现高效的白光发射。同时,微结构可以使光线经过多次散射后以更广泛的角度和位置扩散,避免了光线在特定区域聚集或偏移,使得看到的白光更加均匀。

21、可选的,所述荧光层在所述底板上的正投影面积大于等于所述底板面积。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荧光层的正投影面积大于等于底板面积可以确保光线在荧光层中的传播更加充分。当光线进入荧光层后,如果荧光层的正投影面积小于底板面积,部分光线可能会在底板上反射或折射出去,导致能量损失。而当荧光层的正投影面积大于等于底板面积时,光线能够更多地在荧光层内部进行反射和转换,提高光线的利用率。此外,荧光层正投影面积大于等于底板面积可以减少边缘效应的影响,提高整体的发光效果和一致性。

23、可选的,所述蓝光芯片的波长范围是450-470纳米。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此波长范围内的蓝光在荧光层吸收和发射光谱的范围内有较好的匹配,有助于蓝光更好地穿透荧光层,使得更多的蓝光能够被转换,从而提高白光的发射效果和质量。并且,此波长范围内的蓝光具有较高的亮度和光通量,可以提高整体发光亮度和光通量,使得照明效果更加明亮和清晰。此外还有降低led照明产品的色温和显色指数的效果。

25、可选的,所述底板靠近所述蓝光芯片的一侧涂有白漆。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白漆充当反射层可以帮助反射和分散光线,从而实现更均匀的光线分布,改善发光效果,降低局部亮度差异和不均匀性。同时,白漆为一种高反射率的材料,可以将一部分经过荧光转换后的光线反射回荧光层,从而提高光学效率。此外,通过在底板上添加白漆层,可以提高散热率和温度分布均匀性,降低热点温度,减少led的寿命受损。

27、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8、1.通过设置层叠的荧光层和芯片层,以及部分重叠的通孔,让蓝光芯片释放的蓝光可以以多种路径到达混光层,从而形成多种渐变光在混光层进行混合,达到产生色彩均匀的白光的效果;

29、2.通过限制通孔的排布以及重合面积,调整不同路径上的蓝光占比,提高渐变光的发射效率,达到使最终混合形成的白光更加均匀和自然的效果;

30、3.通过对混光层厚度材质的限定,平衡光线的混合效率以及传播效率,达到增加光线传播距离同时提高光线混合效率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