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背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37583849发布日期:2024-04-18 12:09阅读:9来源:国知局
驱动背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与流程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显示,特别涉及一种驱动背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1、显示装置在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显示面板为显示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示面板包括层叠的驱动背板和发光功能层。

2、相关技术中,驱动背板包括衬底基板和在衬底基板的第一表面上的驱动电路层,驱动电路层包括多个像素驱动电路。像素驱动电路在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的面积较大,导致显示面板的分辨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可以提升显示面板的分辨率。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2、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驱动背板,所述驱动背板包括衬底基板以及驱动电路层,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在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一表面上依次层叠的有源层、栅极层和源漏极层,所述源漏极层包括多根信号线,所述多根信号线均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沿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多个像素驱动电路,每个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包括至少两个薄膜晶体管和第一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位于所述有源层,至少一个所述像素驱动电路中,至少两个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有源区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线相连,所述第一连接线在所述第一表面的正投影与所述信号线在所述第一表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3、可选地,所述多根信号线包括第一电源线,所述第一连接线在所述第一表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电源线在所述第一表面的正投影内;或者,所述多根信号线包括数据线,所述第一连接线在所述第一表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数据线在所述第一表面的正投影内。

4、可选地,所述多根信号线包括第一电源线和数据线;所述像素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二连接线与至少两个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有源区相连,且所述第二连接线连接的至少两个薄膜晶体管与所述第一连接线连接的至少两个薄膜晶体管各不相同;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线在所述第一表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电源线在所述第一表面的正投影内,所述第二连接线在所述第一表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数据线在所述第一表面的正投影内。

5、可选地,所述多根信号线包括第一电源线和数据线;所述像素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二连接线与至少两个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有源区相连,且所述第二连接线连接的至少两个薄膜晶体管与所述第一连接线连接的至少两个薄膜晶体管各不相同;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线在所述第一表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电源线在所述第一表面的正投影内,所述第二连接线在所述第一表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数据线在所述第一表面的正投影之外。

6、可选地,所述第二连接线在所述第一表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数据线在所述第一表面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一电源线在所述第一表面的正投影之间。

7、可选地,所述像素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三连接线,所述第三连接线位于所述有源层,且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线和所述第二连接线之间;所述至少两个薄膜晶体管包括驱动晶体管,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有源区位于所述第三连接线内。

8、可选地,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有源区在所述第一表面的正投影呈长条形且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9、可选地,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有源区在所述第一表面的正投影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10、可选地,所述驱动电路层还包括遮光层,所述遮光层位于所述衬底基板和所述有源层之间,所述遮光层包括多个遮光结构;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有源区在所述第一表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遮光结构在所述第一表面的正投影内;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源极与所述遮光结构电连接。

11、可选地,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包括存储电容、第一薄膜晶体管、第二薄膜晶体管、第三薄膜晶体管、第四薄膜晶体管、第五薄膜晶体管、第六薄膜晶体管和第七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五薄膜晶体管为所述驱动晶体管;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有源区、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的有源区和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的有源区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线内;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有源区、所述第六薄膜晶体管的有源区和所述第七薄膜晶体管的有源区位于所述第二连接线内;所述驱动背板还包括第一扫描信号线、第二扫描信号线、第三扫描信号线、发光信号线、初始信号线,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三扫描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线连接,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发光信号线连接,所述第六薄膜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发光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七薄膜晶体管的控制极与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线连接;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电源线电连接,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极、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所述第五薄膜晶体管的控制极和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三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极、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和所述第五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的第二极电连接,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和所述第六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极电连接,所述第五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极、所述第六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和所述第七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初始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四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电源线电连接,所述第七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极与所述数据线连接。

12、可选地,所述存储电容包括位于所述遮光层的第一极板、位于所述栅极层的第二极板和位于所述源漏极层的第三极板,所述第一极板在所述第一表面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极板在所述第一表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所述第三极板在所述第一表面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极板在所述第一表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三极板电连接。

13、可选地,所述驱动背板还包括转接过孔,所述转接过孔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在平行于所述第一表面的方向上相连,所述第一部分用于连接第一转接结构和第二转接结构,所述第二部分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转接结构和第三转接结构,其中,所述第一转接结构位于所述源漏极层,所述第二转接结构位于所述有源层或所述栅极层,所述第三转接结构位于所述遮光层;所述第一转接结构为所述第一电源线,所述第二转接结构为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第一极,所述第三转接结构为位于所述遮光层的走线;或者,所述第一转接结构为位于所述源漏极层的转接部,所述第二转接结构为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的第二极,所述第三转接结构为所述初始信号线。

14、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驱动背板的制作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提供衬底基板;在所述衬底基板的表面制作驱动电路层;其中,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在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一表面上依次层叠的有源层、栅极层和源漏极层,所述源漏极层包括多根信号线,所述多根信号线均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沿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多个像素驱动电路,每个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包括至少两个薄膜晶体管和第一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位于所述有源层,至少一个所述像素驱动电路中,至少两个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有源区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线相连,所述第一连接线在所述第一表面的正投影与所述信号线在所述第一表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15、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层叠的发光功能层和前述任一种驱动背板,所述驱动背板用于驱动所述发光功能层发光。

16、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供电电路和前述的显示面板,所述供电电路为所述显示面板供电。

17、本公开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通过使得像素驱动电路中,第一连接线在第一表面的正投影与信号线在第一表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减小像素驱动电路所占面积,从而便于制作像素尺寸更小的显示面板,提高显示面板的分辨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