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电池、用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53462发布日期:2024-02-20 20:54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二次电池、用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二次电池、用电装置。


背景技术:

1、近年来,随着锂离子二次电池技术的发展,锂离子二次电池广泛应用于水力、火力、风力和太阳能电站等储能电源系统,以及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军事装备、航空航 天等多个领域。由于锂离子二次电池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因此对其能量密度、快充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次电池、用电装置。

2、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3、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包括负极极片,负极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以及形成于负极集流体至少一个表面上的负极膜层;所述负极膜层包括下部区域和上部区域,所述下部区域包括第一负极活性材料,所述上部区域包括第二负极活性材料;所述第一负极活性材料的拉曼值id/ig中位数记为r150,所述第二负极活性材料的拉曼值id/ig中位数记为r250;所述r150小于所述r250;第一负极活性材料的石墨化度大于第二负极活性材料的石墨化度。

4、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控制靠近负极集流体的负极膜层(即下部区域)的第一负极活性材料的拉曼值id/ig中位数较低,远离负极集流体的负极膜层(即上部区域)的第二负极活性材料的拉曼值id/ig中位数较高;且第一负极活性材料的石墨化度大于第二负极活性材料的石墨化度,可以在实现提升锂离子电池快充性能的同时,兼顾提升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

5、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r150为0.05~0.15;可选地,r150为0.05~0.1;和/或,

6、r250为0.20~0.40;可选地,r250为0.25~0.35。

7、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控制靠近负极集流体的负极膜层的第一负极活性材料的拉曼值id/ig中位数较低,远离负极集流体的负极膜层的第二负极活性材料的拉曼值id/ig中位数较高,可以协同配合,可以在实现提升锂离子电池快充性能的同时,兼顾提升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

8、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一负极活性材料的石墨化度≥92%,可选为93%-95%;和/或,

9、第二负极活性材料的石墨化度≥91%,可选为92%-94%。

10、上述的技术方案,第一负极活性材料的石墨化度大于第二负极活性材料的石墨化度,或者在上述范围内,有利于提升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同时有利于提升锂离子电池快充性能。

11、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一负极活性材料的粉末压实密度大于第二负极活性材料的粉末压实密度。

12、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在49000n的压力下测试的粉末压实密度≥1.95g/cm3,可选为1.96g/cm3~1.99g/cm3;和/或,

13、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在49000n的压力下测试的粉末压实密度为1.81 g/cm3~1.87g/cm3,可选为1.82 g/cm3~1.86g/cm3。

14、上述的技术方案,设置第一负极活性材料的粉末压实密度大于第二负极活性材料的粉末压实密度,或者在上述范围,可以实现提升锂离子电池快充性能的同时,兼顾提升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

15、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一负极活性材料的粉体oi大于第二负极活性材料的粉体oi。

16、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一负极活性材料的粉体oi为2.0-10.0,可选为4.0-8.0;和/或,

17、第二负极活性材料的粉体oi为1.0-8.0,可选为2.5-5.5。

18、上述的技术方案,第一负极活性材料的粉体oi大于第二负极活性材料的粉体oi,或者在上述范围内,有利于提升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同时有利于提升锂离子电池快充性能。

19、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一负极活性材料的振实密度小于第二负极活性材料的振实密度。

20、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一负极活性材料的振实密度≥0.8g/cm3,可选为0.9g/cm3-1.1 g/cm3;和/或,

21、第二负极活性材料的振实密度为3.0 m2/g ~4.3m2/g,可选为3.2 m2/g ~4.0m2/g。

22、上述的技术方案,第一负极活性材料的振实密度小于第二负极活性材料的振实密度,或者在上述范围内,可以进一步有效地提高提升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同时有利于提升锂离子电池快充性能。

23、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一负极活性材料的体积分布粒径dv1小于第二负极活性材料的体积分布粒径dv1。

24、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一负极活性材料的体积分布粒径dv1为1.0μm ~8.0μm,可选为3.0μm ~5.0μm;和/或,

25、第二负极活性材料的体积分布粒径dv1为3.5μm~10.0μm,可选为5.5μm~8.0μm。

26、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一负极活性材料的体积分布粒径dv50大于第二负极活性材料的体积分布粒径dv50。

27、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一负极活性材料的体积分布粒径dv50为10μm ~20μm,可选为15μm ~16.5μm;

28、第二负极活性材料的体积分布粒径dv50为10μm ~20μm,可选为13μm ~14.5μm。

29、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一负极活性材料的粒度分布(dv90-dv10)/dv50大于第二负极活性材料的粒度分布(dv90-dv10)/dv50。

30、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一负极活性材料的粒度分布(dv90-dv10)/dv50为≤2.0,可选为1.2-1.8;

31、第二负极活性材料的粒度分布(dv90-dv10)/dv50为≤1.8,可选为1.0-1.6。

32、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负极活性材料的粒度分布(dv90-dv10)/dv50大于第二负极活性材料的粒度分布(dv90-dv10)/dv50,能够形成较好的粒径正态分布,有利于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同时有利于提升锂离子电池快充性能。

33、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一负极活性材料的比表面积小于第二负极活性材料的比表面积。

34、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一负极活性材料的比表面积为0.5 m2/g~3.0m2/g,可选为1.0 m2/g~2.5m2/g;和/或,

35、第二负极活性材料的比表面积为2.5 m2/g ~4.4m2/g,可选为3.0 m2/g ~4.0m2/g。

36、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一负极活性材料满足以下特征中的至少一项;

37、(1)第一负极活性材料的dv10为5μm ~9μm,可选为5.8μm ~7.8μm;

38、(2)第一负极活性材料的dv90≤30μm,可选为20μm ~30μm;

39、(3)第一负极活性材料的dv99≤40μm,可选为30μm ~40μm;

40、(4)第一负极活性材料的克容量为355 mah/g~365mah/g,可选为357 mah/g~363mah/g。

41、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二负极活性材料满足以下特征中的至少一项;

42、(1)第二负极活性材料的dv10为6μm~10.0μm,可选为7.5μm~9.0μm;

43、(2)第二负极活性材料的dv90≤30μm,可选为20μm ~30μm;

44、(3)第二负极活性材料的dv99≤40μm,可选为30μm ~40μm;

45、(4)第二负极活性材料的克容量为352mah/g~362mah/g,可选为354mah/g~360mah/g;

46、(5)第二负极活性材料的至少一部分表面具有碳包覆层。

47、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第一负极活性材料和/或第二负极活性材料均为人造石墨。

48、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负极膜层的压实密度大于等于1.25g/cm3,可选为1.28g/cm3-1.65g/cm3;和/或,

49、负极膜层的单位面积的涂布重量大于等于0.075mg/mm2,可选为0.08mg/mm2-0.11mg/mm2。

50、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用电装置,该用电装置包括第一方面提供的二次电池。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