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及光伏组件与流程

文档序号:37365061发布日期:2024-03-22 10:18阅读:11来源:国知局
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及光伏组件与流程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光伏,特别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及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1、ibc电池(交叉背电极接触电池,interdigitated back contact),是指正负金属电极呈叉指状方式排列在电池背光面的一种背结背接触的太阳电池结构,它的pn结位于电池的背面。由于ibc电池的pn结及金属电极均位于电池背面,正面无金属电极遮光,可以获得非常高的短路电流和转换效率。然而目前ibc电池的结构有待改善,以提升ibc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及光伏组件,至少有利于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2、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本技术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包括:基底,所述基底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面包括沿第一方向交替设置的第一区和第二区;多个第一掺杂部,所述第一掺杂部位于相应的所述第一区上;多个第二掺杂部,所述第二掺杂部位于相应的所述第二区上,所述第二掺杂部与所述第一掺杂部之间相间隔,且所述第二掺杂部内的掺杂元素类型与所述第一掺杂部内的掺杂元素类型不同;多个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位于相应的所述第一掺杂部上且与相应的所述第一掺杂部电接触;多个第三掺杂部,所述第三掺杂部位于相应的所述第一掺杂部的部分顶面上,且所述第一掺杂部上,所述第三掺杂部位于所述第一电极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至少一侧,所述第三掺杂部与相邻的所述第一电极之间相间隔;其中,所述第三掺杂部内的掺杂元素类型与所述第一掺杂部内的掺杂元素类型不同。

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掺杂部上,所述第三掺杂部位于所述第一电极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其中,沿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三掺杂部的宽度与所述第一掺杂部的宽度的比值为0.05-0.5。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掺杂部上,所述第三掺杂部位于所述第一电极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的两侧。

5、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一方向上,每一所述第一掺杂部上的相邻所述第三掺杂部之间的距离为第一宽度,所述第一宽度与所述第三掺杂部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的比值为0.23-68。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掺杂部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二掺杂部的厚度。

7、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所述第一掺杂部与所述第二掺杂部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露出部分所述第一面。

8、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基底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区对应的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区对应的所述第一面齐平;或者,沿所述基底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区对应的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区对应的所述第一面不齐平,且所述第一区对应的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一高度,所述第二区对应的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二高度,所述第一高度大于所述第二高度。

9、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基底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区对应的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区对应的所述第一面不齐平,且所述第一区对应的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一高度,所述第二区对应的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二高度,所述第一高度大于所述第二高度;其中,至少部分相邻所述第一掺杂部与所述第二掺杂部之间具有间隙。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太阳能电池还包括:绝缘层,所述绝缘层位于所述第三掺杂部与所述第一掺杂部之间。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层的材料包括掺杂有第一掺杂元素的硅玻璃材料,所述第一掺杂元素的类型与所述第一掺杂部中掺杂的掺杂元素类型相同。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掺杂部的材料与所述第二掺杂部的材料相同。

13、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本技术实施例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包括:提供基底,所述基底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面包括沿第一方向交替设置的第一区和第二区;形成多个第一掺杂部,所述第一掺杂部位于相应的所述第一区上,所述第一掺杂部的顶面包括金属区;形成初始第一掺杂层,所述初始第一掺杂层覆盖多个所述第一掺杂部及多个所述第二区对应的所述第一面,所述初始第一掺杂层内的掺杂元素类型与所述第一掺杂部内的掺杂元素类型不同;采用激光工艺至少去除所述金属区上的部分所述初始第一掺杂层,以露出所述金属区,位于所述第二区上的剩余所述初始第一掺杂层作为第二掺杂部,所述第二掺杂部与所述第一掺杂部之间相间隔,位于所述第一掺杂部上的剩余所述初始第一掺杂层作为第三掺杂部;形成多个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位于相应的所述金属区上且与所述第一掺杂部电接触,所述第一电极还与所述第三掺杂部之间相间隔。

14、在一些实施例中,形成所述第一掺杂部的步骤包括:形成初始基底,所述初始基底具有相对的第三面和第四面,所述第三面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交替设置的第三区和第四区;形成覆盖每一所述第三区和每一所述第四区的掺杂源层,所述掺杂源层内具有目标掺杂元素;进行推进步骤,将所述掺杂源层中的目标掺杂元素推进至所述初始基底内,以形成初始第二掺杂层;去除所述第四区上的所述掺杂源层和所述初始第二掺杂层,并去除所述第四区对应的部分厚度的所述初始基底,剩余所述初始基底作为所述基底,剩余位于所述第三区上的所述初始第二掺杂层作为所述第一掺杂部,位于所述第三区上的所述掺杂源层作为绝缘层;形成所述初始第一掺杂层的步骤中,所述初始第一掺杂层覆盖所述第一掺杂部上的所述绝缘层。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采用激光工艺至少去除所述金属区上的部分所述初始第一掺杂层的步骤中,还去除所述金属区上的所述掺杂源层,保留所述第三区中除所述金属区以外的区域上的所述掺杂源层作为所述绝缘层。

16、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部分相邻所述第一区与所述第二区之间具有间隙;形成所述初始第一掺杂层的步骤中,所述初始第一掺杂层还位于所述间隙上;采用激光工艺至少去除所述金属区上的所述初始第一掺杂层的步骤中,还去除所述间隙上的所述初始第一掺杂层。

17、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本技术实施例又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包括:电池串,由前述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电池连接而成,或者,由前述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太阳能电池连接而成;封装层,用于覆盖所述电池串的表面;盖板,用于覆盖所述封装层背离所述电池串的表面。

1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的技术方案中,相邻的第一掺杂部与第二掺杂部之间相间隔,能够避免第一掺杂部与第二掺杂部之间发生漏电问题,且通过在第一掺杂部的部分顶面上设置有第三掺杂部,第三掺杂部内的掺杂元素类型与第一掺杂部内的掺杂元素类型不同。如此,与第一掺杂部掺杂有不同类型掺杂元素的第三掺杂部能够起到对第一掺杂部的吸杂作用,从而能够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且第三掺杂部与第一电极之间相间隔,有利于增加制备第一电极的工艺窗口,降低工艺难度,且避免第三掺杂部与第一电极相接触而影响载流子的正常传输,第三掺杂部还能够作为第一掺杂部的保护层,在制备太阳能电池的过程中,第三掺杂部能够降低第一掺杂层受损可能性或减少引入第一掺杂层的杂质,从而能够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良率及品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