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储能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51203发布日期:2024-03-12 19:26阅读: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储能电源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电源相关,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储能电源。


背景技术:

1、储能电源就是指电能的储存。平时的手机充电宝也可以算是储能电源的一种,但是一般指的储能电源都是电池容量较高,充放电电流较高的电源。如现如今搭配新能源电池的新能源汽车充电,在储能电源进行工作时,需要良好地进行能源储备,并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储备电能,以进行相应地使用,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2、储能电源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转运,在大容量的储能电源转运的过程中,需要直接进行整体地拆卸转运,进行工作时,转运需要的车厢等的空间需求较大,使用时转运不便;

3、储能电源在进行工作时,需要将电能充入其中,并在使用电源时,可以通过将风机对准储能电源的储能部件,使得进行充放电时,储能电源可以良好地在充放电时散热,但是工作的过程中,不同地理气候条件下使用储能电源散热要求不同,使用时储能电源散热效果调整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储能电源,通过设置底支撑条、支撑框、条形电芯和卡板,解决了储能电源拆卸转运不便,且散热效果调整时不够方便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新型储能电源,包括若干底支撑条、设置在底支撑条顶部的支撑框、每个支撑框内上下对应的活动连接的若干条形电芯和若干底支撑条前方设置的卡板,若干所述底支撑条的顶部皆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支撑框的底部沿着纵向中心线固定有活动条,所述活动条活动连接在活动槽内,所述支撑框的两侧皆贯通开设有若干等距的插孔,所述条形电芯的两端皆固定有转柱,所述转柱活动连接在插孔内,工作时,通过底支撑条将支撑框支撑在其上,通过支撑框将条形电芯转动连接在其中,并通过在进行工作时,为外部的设备进行供电,通过卡板在进行工作时,将底支撑条上支撑好的支撑框位置支撑好。

4、进一步地,所述底支撑条的前端皆贯通开设有活动孔,相邻的所述底支撑条之间的下部共同固定有连接条,底支撑条通过活动孔活动连接插杆和限制盘,并通过连接条将支撑条之间连接在一起。

5、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框的两侧皆固定有极板,所述转柱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框两侧的两个极板分别转动连接,所述极板与插孔位置对应,每个所述极板的外侧皆固定有外壳,使得在进行工作时,通过极板进行电芯的汇流。

6、进一步地,所述外壳远离支撑框的一侧贯通固定有导电块,所述导电块固定在极板远离底支撑条的一侧,所述导电块伸出外壳外侧,所述外壳外侧导电块的外侧固定有保护套,外壳在进行工作时,通过导电块进行导电,并通过保护套进行保护。

7、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套远离外壳的一侧贯通开设有外孔,所述导电块与外孔位置对应地开设有螺孔,保护套在进行工作时,通过外孔配合螺孔进行电极安装作业。

8、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条与活动孔位置对应的端部固定有插杆,所述插杆远离活动条的一端固定有限制盘,所述插杆设置在活动孔内,且插杆伸出底支撑条内,所述卡板的底部与插杆位置对应地开设有卡接口,所述插杆活动连接在卡接口内,使得进行工作时,将底支撑条和支撑框限制好。

9、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0、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底支撑条、支撑框、条形电芯和卡板,解决了储能电源拆卸转运不便的问题,通过将相应的支撑框底部的活动条对准底支撑条顶部的活动槽,随即将底支撑条卡到活动槽内,并推动支撑框,使得支撑框底部的插杆和限制盘推动到活动孔内,再将卡板底部的卡接口卡到插杆上,并通过限制盘限制好,在底支撑条顶部限制好支撑框,完成组装,使得拆卸时,直接取下卡板,即可涂继东支撑框离开底支撑条,完成拆卸。

1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底支撑条、支撑框、条形电芯和卡板,解决了储能电源散热效果调整时不够方便的问题,确定使用时使用环境的散热能力,转动支撑框内的条形电芯,使得空气通过支撑框内时,进行相应地散热作用,使得工作时,储能电源散热效果调整时,直接在支撑框中转动条形电芯即可完成使用,使用方便。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储能电源,包括若干底支撑条(1)、设置在底支撑条(1)顶部的支撑框(2)、每个支撑框(2)内上下对应的活动连接的若干条形电芯(3)和若干底支撑条(1)前方设置的卡板(4),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底支撑条(1)的顶部皆开设有活动槽(102),所述支撑框(2)的底部沿着纵向中心线固定有活动条(202),所述活动条(202)活动连接在活动槽(102)内,所述支撑框(2)的两侧皆贯通开设有若干等距的插孔(201),所述条形电芯(3)的两端皆固定有转柱(301),所述转柱(301)活动连接在插孔(20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支撑条(1)的前端皆贯通开设有活动孔(103),相邻的所述底支撑条(1)之间的下部共同固定有连接条(1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2)的两侧皆固定有极板(205),所述转柱(301)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框(2)两侧的两个极板(205)分别转动连接,所述极板(205)与插孔(201)位置对应,每个所述极板(205)的外侧皆固定有外壳(20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06)远离支撑框(2)的一侧贯通固定有导电块(207),所述导电块(207)固定在极板(205)远离底支撑条(1)的一侧,所述导电块(207)伸出外壳(206)外侧,所述外壳(206)外侧导电块(207)的外侧固定有保护套(20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208)远离外壳(206)的一侧贯通开设有外孔(210),所述导电块(207)与外孔(210)位置对应地开设有螺孔(209)。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条(202)与活动孔(103)位置对应的端部固定有插杆(203),所述插杆(203)远离活动条(202)的一端固定有限制盘(204),所述插杆(203)设置在活动孔(103)内,且插杆(203)伸出底支撑条(1)内,所述卡板(4)的底部与插杆(203)位置对应地开设有卡接口(401),所述插杆(203)活动连接在卡接口(401)内。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储能电源,涉及电源相关技术领域。本技术包括若干底支撑条、设置在底支撑条顶部的支撑框、每个支撑框内上下对应的活动连接的若干条形电芯和若干底支撑条前方设置的卡板,若干底支撑条的顶部皆开设有活动槽,支撑框的底部沿着纵向中心线固定有活动条,活动条活动连接在活动槽内,支撑框的两侧皆贯通开设有若干等距的插孔,条形电芯的两端皆固定有转柱,转柱活动连接在插孔内。本技术通过设置底支撑条、支撑框、条形电芯和卡板,解决了储能电源拆卸转运不便,且散热效果调整时不够方便的问题,本技术的优点为:储能电源拆卸转运更加方便,且散热效果调整更加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刘江伟,王鹏涛,崔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金源环宇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205
技术公布日:2024/3/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