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99205阅读:7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位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直线电位器。
现有的直线电位器主要由外壳、弹簧片、上边带把手、下边带导电弹片的滑块和带电阻体及导电片组成的底板构成,市场上出售的直线电位器就是这种形式。这种电位器普遍存在着寿命短、手感不好、接触电阻大、容易造成接触不良的问题。
本适用新型是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直线电位器,它能有一个良好的手感和使其接触电阻减小及延长寿命。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方式完成的;在上边带把手的滑块下边两个压角的凹槽内,卡着一个园型导电滚棒,导电滚棒还被一端镶在滑块底部某一位置的弹性钢丝压着,这个导电滚棒两端鼓出的外表面分别又压在电阻体及导电片上表面上,从而使经过电阻体的电信号,通过导电滚棒和导电片输出出去。当滑块前后滑动时,此时将带动导电滚棒在电阻体和导电片上表面前后滚动,由于导电滚棒在电阻体和导电片表面上是滚动的,所以即使是增加导电滚棒对电阻体和导电片的压力,其摩擦力还是很小,从而延长了使用寿命,减小了接触电阻,改善了手感。本适用新型制造方便,采用下面要详述的实施例结构,另件数目和成本几乎没有增加。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适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横向剖视图。
图3、4是导电滚棒在滑块下边一侧的结构位置图。
图5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7、8是导电滚棒在滑块下边中间位置时的结构位置图。
参照附图,直线电位器具有一个上边开有矩型口的外壳(1)(如图6),其下边有几个小耳与带有电阻体(8)、导电片(5)的底板(6)相连接。在底板(6)与外壳(1)之间有一个滑块(2),滑块(2)上面中间位置有一个把手(3)其把手(3)两侧各镶有一个弹簧片(或弹性钢丝)(9)(如图5),此弹簧片(或弹性钢丝)(9)通过外壳(1)的作用力将滑块(2)向下压(如图2),滑块(2)下边,前后两边有带四个小压角(如图3),其中在某一边的两个压角分别带有凹槽(如图2、4),而两个凹槽分别将导电滚棒(4)两端的小园耳卡在其内(如图2、3、4),并通过一端镶在滑块(2)下边中间部分的弹性钢丝(10)的另一端压在导电滚棒(4)的中间部位,导电滚棒(4)中间两侧的鼓型园表面,分别压在电阻体(8)、导电片(5)的上表面上(如图2),这样,通过a、b两个输入端(如图1),输入给电阻体(8)的电信号经导电滚棒(4)传递给导电片(5),然后通过接在导电片(5)的输出端C输出去(如图1)。
当滑块(2)上的把手(3)受到一个沿电位器纵向的一个力时,此时滑块(2)便通过自身下方两个带有凹槽的压角(如图2、3、4)便带动导电滚棒(4)沿着电阻体(8)和导电片(5)的上面,一边滚动、一边前进,导电滚棒(4)对电阻体(8)及导电片(5)的压力是来自一端固定在滑块(2)下边的弹性钢丝(10)。
权利要求1.一个由外壳(1)、弹簧片(9)、上部带把手(3)、下部带导电弹簧片的滑块(2)与带导电片(5)、电阻体(8)的底板(6)组成的直线电位器,其特征是滑块(2)下部两个带凹槽的压角,卡在导电滚棒(4)两端的小园耳上,导电滚棒(4)中心点的两侧呈向外凸出的园鼓型,其鼓出的两个园型表面最高处分别压在电阻体(8)及导电片(5)的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直线电位器,其特征是一个弹性钢丝(10)一端镶在滑块(2)下部中间前、后侧中的某一点上,其另一端压在导电滚棒(4)的中心点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直线电位器,其特征是滑块(2)下部的两个带凹槽的压角可在滑块(2)下部的一侧,也可在滑块(2)下部的中间位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电子工业中一种新型电位器。该电位器是通过一个改进和触点机构来达到减小摩擦力和接触电阻,从而改善了电位器的技术性能,使其延长了寿命、改善了手感。
文档编号H01C10/38GK2043410SQ8920135
公开日1989年8月23日 申请日期1989年2月4日 优先权日1989年2月4日
发明者刘友凌, 宋智光, 王恍庚, 唐志敏 申请人:刘友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